||
《扇》
【宋】苏轼
团扇经秋似败荷,丹青彷佛旧松萝。
一时用舍非吾事,举世炎时奈尔何。
“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有人来借,等到立冬。”这是每逢夏季民间传诵的一首民谣。我小时候还没有空调和电扇,一到夏天大家都在寻扇子,每当太阳西下,很多人家从家里搬出铺板、方凳、躺椅等“乘风凉”工具,抢占纳凉的地方。然后男女老少几乎人手一把扇子,有蒲扇,有折扇,三五成群坐在村头手摇扇子,家长里短,侃大山。到了半夜,天气凉快了,手里的扇子可以悠悠扇来,清风徐徐,伴入梦乡。这是一幅乡村消暑的电影长镜头,此情此景已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成为一代人怀旧的一个话题。据考证扇子始于殷代,距今有三千多年历史。那时的扇子大多为羽毛扇。权贵富人,书香门第,平民百姓,男女身份各异,使用的扇子也不同。相传折扇是从朝鲜传到中国的,折扇的扇骨以竹为主,木类有紫檀、檀香、乌木等。雅骨类有象牙、兽骨、玳瑁、牛骨等。扇骨造型较多,材质好的扇骨非常讲究雕刻,由雕刻名家在扇骨上镂刻山水、花卉、人物,这把扇子更是锦上添花。折扇的扇面,有素纸扇面,色纸扇面,金笺扇面和集锦扇面。其中,以素纸扇面为多数,主要是供书画家在扇面上题字画画。在扇子上作画始于三国时期。书画家在扇面上书画要有专门的工具和技巧,它比在宣纸上作画要有难度,要有小构图大气象的绘画功力。据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三国时期主簿杨修为曹操画扇,不小心掉下一个墨点,他就顺势画成了一只苍蝇,虽然有点不太美观,有画蛇添足的嫌疑,但至少已经遮盖了许多。魏晋时期在扇子上题诗作画开始流行,并且在以后诸多朝代盛行不衰。扇面书画以精致工整为上,花卉草虫常胜于简单的花卉,复杂山水加入人物胜于疏略山水。工笔仕女和亭台楼阁最受人们喜爱。色纸扇面胜于水墨扇面,金笺扇面胜于纸本扇面。暑期闲暇学画,网购了几把空白的折扇,附庸风雅地画上几枝荔枝,今儿拿出来晒一下,权当送您消夏吧。
书画学习笔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5 20: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