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招聘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lentblog

博文

2021年电子科技大学面向海内外诚聘博士后

已有 1706 次阅读 2021-5-17 11:01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电子科技大学(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坐落于美丽的天府之国——四川省成都市,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0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7年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行列,2019年教育部和四川省签约共同推进学校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学校已形成了本、硕、博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是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信息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成长为国内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源头,创新人才的基地。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包含的6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4个学科获评A类,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学科为A+, A+学科数并列西部高校第一。

学校是我国首批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的高校之一,现有流动站15个,在2020年全国博士后流动站综合评估中,被评估的13个流动站中有6个获评优秀,7个获评良好,优良率100%,优秀率位全国高校前列。目前在站博士后800余人,培养的优秀博士后包括院士等各类高层次人才。为更好地服务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我校将通过大力发展博士后事业,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专职科研队伍,并进行优秀师资的遴选与培养。 

学校现以优质的事业平台、优厚的福利待遇、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诚挚邀请海内外优秀博士到我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一、博士后流动站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机械工程、数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进站基本条件 

1. 获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 

2. 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特别优秀者、岗位特殊需要者可适当放宽; 

3. 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在站期间薪酬待遇 

1. 校流动站独立招收 

薪酬由学校和团队共同提供,整体薪酬不低于14.4万元/年(不包括单位缴纳五险一金部分),国家“博新计划”、“引进计划”入选者不低于40万元/年。学校提供博士后公寓(免租金)、日常学术经费、子女入托入学政策、成果奖励政策、申请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政策等;四川省提供博士后子女择校政策。 

2. 校研究院(深圳高等研究院、衢州研究院、湖州研究院、广东研究院、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联合招收 

薪酬一般24-40万元/年,国家“博新计划”、“引进计划”入选者待遇从优。享受当地博士后支持政策,成果奖励政策,申请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政策等。 

3. 与企业工作站联合招收 

薪酬主要由企业提供,并享受当地博士后支持政策,成果奖励政策,申请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政策等。 

四、申请程序 

1. 全年接收博士后进站申请,部分合作导师招收方向请见网址 

http://www.postdoctor.uestc.edu.cn/info/1013/1406.htm 

2. 进站具体流程 

http://www.postdoctor.uestc.edu.cn/jzsq.htm 

五、联系方式 

(1)二级单位联系人 

http://www.postdoctor.uestc.edu.cn/lxwm.htm 

(2)博士后管理办公室联系人:张老师 

手 机:15928917501(微信同步) 

电 话:028-61830536 

邮 箱: postdoctor@uestc.edu.cn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5155-1286927.html

上一篇:北航,全球招聘!诚邀英才!优秀的他们,这样选择!
下一篇: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招聘行政办公室助理
收藏 IP: 119.181.1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4: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