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际可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武际可 北大退休教授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124.74.44.*   [37]郭桅   2010-8-8 10:19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0966
看到这篇文章很气愤,平静下来还是想平和讨论问题,发给武老师看看。昨天看到凌晨拜读您的几乎所有文章,有些来不及消化就收藏了。
最近这段时间比较消沉,遭受打击觉得科研无趣。现在要重新考虑,在中国做个真正的科学人很难,但既然选择,便竭力承受。读后您的文章,似乎又看到一丝希望,自己暂时的挫折跟您的磨难简直没得比。也希冀国内环境会慢慢好起来!

祝您身体康健,万事如意!
IP: 58.100.87.*   [36]tommewang   2010-7-15 16:53
武老师,又要麻烦您,请您帮我推荐关于分岔逐步渐进的教材。
IP: 219.150.127.*   [35]wangqiangzhi   2010-6-18 20:20
你好,武老师,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资料:由法国著名的船长塔巴利设计的Hydroptere号帆船。  在2000年8月的几次试航中,它的速度达到了35节(略低于70公里时速),而风速只有15节略高于地中海微风的速度。
这个帆船之所以能达到这么高的速度,完全是气压做功了,否则15节的风速不可能让帆船的速度达到35节!换种说法:气压也是台“发动机”!
那么我关心的问题是:能否把气压这台“发动机”,以一种特殊的形式装在船上或别的工具上,从而达到省功的目的!

我正在想这方面的实验,过段时间传上来让老师看看!
IP: 219.150.127.*   [34]wangqiangzhi   2010-6-18 19:48
你好,武老师,我在“姆潘巴”的帖子中想到了一个实验,不知道结果,希望老师能分析一下::在空旷的广场上和室内的冰箱里(假设温度都为零下五度),将两杯温度相同,质量相同的水,分别放在空旷的广场上和冰箱里,观察结果,看谁先结冰!

IP: 219.150.127.*   [33]wangqiangzhi   2010-6-16 12:22
你好,武老师,我把关于“姆潘巴”的帖子发在了物理综合版块,希望武老师空闲时能看一下,并多提宝贵意见!
IP: 219.150.127.*   [32]wangqiangzhi   2010-6-9 20:06
武老师,我对“姆潘巴现象”非常感兴趣,但从目前网上显示的资料来看,不管哪种观点,都有非常准确的实验数据支持!一时之间无法判断谁是谁非!所以我决定从另一个方向来看这个问题,并在近期写出我的结论,到时请武老师指点下!
IP: 219.150.127.*   [31]wangqiangzhi   2010-6-9 20:01
到了十七世纪初,此现象似乎成为一种常识。1620年培根写道"水轻微加热后,比冷水更容易结冰。"不久之后,笛卡儿说"经验显示,放在火上一段时间的水,比其它水更快地结冰。"
IP: 219.150.127.*   [30]wangqiangzhi   2010-6-9 20:00
你好,武老师,谢谢你的恢复,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些资料,希望这些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
热水比冷水更快结冰的事实已被知道了很多个世纪。最早提到并记载此一现象的数据,可追溯到公元前300年的亚里斯多德,他写道:
"先前被加热过的水,有助于它更快地结冰。因此当人们想去冷却热水,他们会先放它在太阳下..."
但在20世纪前,此现象只被视为民间传说。直到1969年,才由Mpemba再次在科学界提出。自此之后,很多实验证实了Mpemba效应的存在,但没有一个唯一的解释。
大约在1461年,物理学家GiovanniMarliani在一个关于物体怎样冷却的辩论上,说他已经证实了热水比冷水更快结冰。他说他用了四盎司沸水,和四盎司未加热过的水,分别放在两个小容器内,置于一个寒冷冬天的屋外,发现沸水首先结冰。但他没能力解释此一现象。
IP: 219.150.127.*   [29]wangqiangzhi   2010-6-6 19:45
因为一次发不完,所以分了3次,请武老师倒着看

博主回复:学习了,你的这个经验很可贵。值得思考的一点是,用开水烫过的豆腐是否导热系数有变化,没有人研究过。祝好
IP: 219.150.127.*   [28]wangqiangzhi   2010-6-6 19:44
人们根据不同的冷冻条件而采取不同的制作方法,表现出对客观事实的尊重,假若有人以热豆腐在冰箱中比冷豆腐后结冰现象来否定我们祖辈的发现,那么不任是何等的“豪言万丈”,最终只能是一则笑料而已。

热豆腐出现比冷豆腐先结冰现象,有其自身的科学原理。同样,姆潘巴问题也具有其物理原因,如果采用缓慢的外部环境降温速度,我们很难在常压条件下让4摄氏度的纯水比接近100摄氏度的纯水先结冰。从历史资料看,亚里士多德、培根和笛卡尔均曾以不同的方式描述过该现象,由于当时人类社会还没有发明电冰箱,他们也只能在自然界的低温环境条件中观察到热水比冷水先结冰现象。所以,同一个客观事物在不同的客观条件下其结果往往也不同,我们决不能以客观事物在某一特定的客观条件下产生的结果来否定它在其它客观条件所产生的结果。

IP: 219.150.127.*   [27]wangqiangzhi   2010-6-6 19:44
小时候对这种热豆腐先结冰现象感到很有趣,长大后总想验证这个现象的真实性,因此自己做冻豆腐时只用开水烫一半冷豆腐,结果第二天凡是被开水烫过的冷豆腐都冻的又大又硬,而没有被开水烫到的冷豆腐仍然还是原来的模样。一次、二次、三次,每次结果都一样。从这以后,我做冻豆腐时总不忘将所有冷豆腐都要用开水烫一下再挂到屋外冰冻。

现在,冰箱的使用已经很普遍,而冰箱的强制冷能力使得冰冻豆腐十分简易,不再需要预先用开水去烫豆腐,一年四季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豆腐冻得又大又硬。由于在快速降温环境中热豆腐很难比冷豆腐先冻结,所以如果此时仍然死板地将冷豆腐用沸水烫了以后再放进冰箱冷冻,其结果必定是费时又费电。

IP: 219.150.127.*   [26]wangqiangzhi   2010-6-6 19:43
你好,武老师,最近看到你提到姆潘巴的问题,我在网上找到了相关的文章,希望你能看下!
在我国民间,冻制冰豆腐已经有较长的历史了,由于电冰箱在国内的普及时间并不长,以往人们只能在冬季利用自然界的严寒来冻制豆腐,所以只有在冬季才能品尝到冻豆腐。

许多上了年纪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每到寒冷的夜晚,先将冷豆腐放进竹篮,用刚煮沸的开水将冷豆腐烫一下,然后再将豆腐挂到屋外,这样做豆腐会冻的更快更透。

IP: 124.160.46.*   [25]tommewang   2010-5-15 16:50
对不起,武老师,浪费您的时间了,刚刚看到您在科学网上的回复,感到很受鼓励,但我还是不知道如何对这一流动系统的分岔进行分类和界定,也不知道我所发现的这一类分叉可以归结为哪一类?您推荐的书,我可能一时还真找不着。
IP: 124.160.46.*   [24]tommewang   2010-5-15 16:28
武老师,一方面盼您的书可以快点出版。另一方面,我想问一个问题,以具有均匀水平温度梯度的水平封闭矩形腔内流体的自然对流为例,对于水而言,在有限的Rayleigh数范围内,或者说定常层流范围内,当长宽比高于某取值之后,会出现定常四涡结构,其中腔体中心区域两个小尺度涡会出现随着Ra数增加而涡心间距持续减小,直到某临界Ra数之后,这两个小尺度涡(convective cells)会突然被一个较大尺度的涡(convective cell)替代。我想请教武老师,这种一系列定常演化过程中,流动结构随Ra数的突变,是否属于分岔?从解的形式来看,在
临界Ra数两侧对应的是流动解的两个分支,应该属于分岔。可我在向国外投寄文章时,确有审评人认为这种现象不属于分岔。我有些迷茫,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这应该是一种分岔。当然,还有另外的审评人认为这是一种逆叉形分岔。武老师,我的工作还限于事后分析,是通过数值模拟不同Ra数条件下,流动拓扑结构突变性入手进行分析。我所发现的现象,在同类文献中还未有记载,不同于传统的convective cell splitting,可以想象的是,如果对这一矩形腔,在一定的Ra数范围内持续加热,一定可以观察到两个小尺度涡结构的演化和突变,应该是一种突发涡合并现象。
请武老师指点。
IP: 58.213.127.*   [23]slzgd   2010-4-17 09:48
武老师您好,前段时间了解到今年十月分上海有一个力学史及方法论的培训班,通知上是您来上力学史的课。到时是否提供力学经典文章的下载?但是时间可能去不了,十月都开学了,还要开4天,不知道能否请假去,听一听也是很有收获的。赵盛琳
博主回复:是的,我已经老了,乘此机会,把这些年收集的资料,拷给对力学史有兴趣的年轻人也算是卫力学界做一点事吧。
IP: 59.77.36.*   [22]ppbbkkaa   2010-1-31 22:16
武老师,我还有一些话要说,今天刚刚看了你的文章“要揭穿伪科学,不要打棍子”,以及别人的评论。使我不由得想起胡适先生说过的一段话:“从前禅宗和尚曾说,‘菩提达摩东来,只要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我这里千言万语,也只是要教人一个不受人惑的方法。被孔丘、朱熹牵着鼻子走,固然不算高明;被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牵着鼻子走,也算不得好汉。我自己决不想牵着谁的鼻子走。我只希望尽我的微薄的能力,教我的少年朋友们学一点防身的本领,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
我觉得其实绝大多数人都还没有一点点基本的不受人惑的本事,您没有必要和他们理论,随他们去吧。省出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写一些好文章才好。
祝您新年愉快!
博主回复:谢谢。胡适的话,很深刻。我们现在需要更多的能够独立思考的人。
IP: 59.77.36.*   [21]ppbbkkaa   2010-1-31 21:25
武老师您好,我看了一下周光炯老师的流体力学,还参考了吴望一老师的流体力学,看完了感觉不好,不算印刷错误,单单是一些问题的数学提法也不恰当,比如流体的拉格朗日和欧拉描述(吴望一老师的书中对此问题的叙述还可以),随体导数等等基本问题。如果这样的流体力学教材就算是国内最好的了,让人感觉遗憾。我最后还是觉得看Roger.Temam的《Mathematical Modeling in Continuum Mechanics》和Marsden的《Mathematical introduction to fluid mechanics》两本书。不过还是要感谢您的热心推荐。希望今后有机会能和您请教一些力学问题。
博主回复:从你所说,可知你对流体力学的了解,已经有相当的深度了。其实我对流体力学的了解也只是粗浅的功夫,我比较多的时间是在固体力学和计算力学上做事。
IP: 59.77.36.*   [20]ppbbkkaa   2010-1-23 10:46
武老师您好,我最近想从头学习流体力学,不想看给工科学生看的那种一般的流体力学书。不知道国内的哪本比较好(国外的也行),请您指教,谢谢!
博主回复:我尽管是力学专业毕业的,毕业后一直教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相对生疏。你要我推荐比较好一点的教材,提供几本供参考。
1.流体力学 第二版 上、下册 周光坰 严宗毅 许世雄 高教出版社。
2.Prandtl,流体力学概论,郭永怀译,也有英文版和德文版、俄文版。
3.Batchelor,An introduction to fluid dynam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0
4.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Vol.I、II、III - Hoffmann
前三本着重概念,但近年来计算比较重要,最后一套书是专门讲计算的。篇幅比较大。
IP: 58.244.48.*   [19]孙维鹏   2009-12-31 19:06
曾于2004年大连理工大学举办的力学会议上见过您,听过您的报告,欣赏您的为人师表。祝愿您幸福安康!
博主回复:谢谢。
IP: 202.115.29.*   [18]蒋华平   2009-12-25 13:23
我是一位普通的博士生,现在在做科研的方法和心态上遇到了问题,恳请武老师指点。我已经以邮件的方式把问题发到您的邮箱wu_jike@sina.com 了。谢谢武老师。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7: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