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读书笔记:人类知识的五个基本出发点
热度 2 彭思龙 2011-5-18 08:12
昨晚上睡觉前翻看了著名哲学家罗素一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作品:《人类的知识》,居然不忍释手。本来以为类似罗素这样善于搞逻辑的人,书一定很难看,肯定比较拗口。实际上,我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该书语言流畅,文笔秀丽,论证充分而且浅显,很少的地方使用了逻辑分析。正如罗素所说, 哲学不应该成为少数人的专属,哲学 ...
个人分类: 读书偶得|6421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读书笔记:做个完整的人(1)
热度 24 彭思龙 2011-5-13 08:25
最近床头总放着一本书不忍心读完,那就是印度智者克里希那穆提写的小册子《一生的学习》,这本书从头到尾都在阐述一个核心问题,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的教育是否走在正确的路上。他的结论很简单:用爱去生活,去教育,学会爱,做个完整的人,把生活当做一个整体去看待。虽然作者的语言没有哲学家那样严谨简洁,但是 ...
个人分类: 读书偶得|11778 次阅读|56 个评论 热度 24
震撼,学习:如何提高理解力
热度 41 彭思龙 2011-5-11 07:59
早上醒得早,随手翻看了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写的哲学小册子《思维方式》(商务印书馆,刘放桐译),立刻被吸引住了,并且引起了我的震撼。觉得这本书读得为什么这么迟。书里细致而全面的分析了人的思维方式,很多论述充满了天才般的想法。其中有一部分是关于理解力的,我觉得这和我们的学习能力密切相关,不得不总结一下。如 ...
50394 次阅读|82 个评论 热度 41
学者、学者的使命以及完成使命的素质
热度 12 彭思龙 2011-5-5 08:10
什么是学者?学者有什么使命?完成这些使命需要什么样的素质?这些问题过去我个人从来没有认真的思考过。最近看了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之一费希特的小册子《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一书,有了初步的答案。前两者可以从该书直接获得部分解答,后者是从费希特的文笔上可以看出一个真正的学者需要什么样的素质。 ...
个人分类: 读书偶得|7321 次阅读|17 个评论 热度 12
我们能否避免失败?----看失败学的理论
热度 8 彭思龙 2011-4-20 08:27
最近翻看一本书,一本有趣的书,书名就很有趣,叫《失败的逻辑》(迪特里希.德尔纳 著, 王志刚译,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这本书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通过各种简单模拟实验来挖掘人在思考做事情时常见的一些误区,从而给为什么失败找到理论依据。里面阐述了大量的有意义的思想,有很多有意义的探索,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
个人分类: 读书偶得|7729 次阅读|14 个评论 热度 8
青年:不要把欲望当做志气
热度 62 彭思龙 2011-4-2 09:27
上周上课时,课间给学生们谈点乱弹琴,提到梁漱溟的一段话,是关于欲望与志气的关系的,这段话虽然说在几十年之前,放在今天,尤其是各种五颜六色的选择很多的时候,似乎更具有现实意义。梁漱溟在他的书:《朝话:人生的省悟》中是这么说的: ----------------------------- 在这个时代的青年,能够把自己安 ...
个人分类: 教学闲论|18829 次阅读|106 个评论 热度 62
跟马斯洛学习心理健康
热度 6 彭思龙 2011-3-22 08:10
在中国,我们经常看到名人发表谈话或者讲座,谈论的更多的是哲学,这些名人绝大多数并不是研究哲学的人,而研究哲学的人成名的机会往往并不多。我过去以为,这是一种显摆,一种好为人师的表现,一种凌驾于别人之上的傲慢。但是,刚读了马斯洛的书《人性能达到的境界》,对此问题改变了看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看看马斯洛的 ...
个人分类: 读书偶得|7692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6
从和氏璧看专家意见
热度 11 彭思龙 2011-3-21 07:29
我们都知道卞和献玉的故事,三次献玉,前两次分别被楚厉王和武王请了专家鉴定为假,割掉了两条腿,到了文王,没有请专家鉴定,直接破开,发现真玉,并做成和氏璧。此故事对于今天的科研以及评价都是有教育意义的。 首先, 卞和不会包装自己的成果 。既然卞和认定那是块宝玉,为什么不去论证它是宝玉呢? ...
个人分类: 读书偶得|6156 次阅读|15 个评论 热度 11
知识越多,智慧越少?
热度 9 彭思龙 2011-2-13 09:55
最近翻看《六祖坛经》,比较之前的其他佛经,如,金刚经,维摩诘经,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知识与智慧的关系需要讨论。六祖不识字(起码悟道时是不识字的,后来隐居15年,多有接触识字之人,未必真的不识字了),但是比能说会道的神秀要更接近领悟大乘佛教的道理。联想起,金庸的武侠《侠客行》,主人公石破天由于不识字,于 ...
个人分类: 读书偶得|13622 次阅读|15 个评论 热度 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7: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