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天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one1971111 数学博士学位;现从事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的算法和系统研究。

博文

助推中国梦:谁有资格谈科学? 精选

已有 8378 次阅读 2013-3-28 08:13 |个人分类:读书偶得|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 资格, 中国梦

在我的一篇博客后面,一位好心的朋友问了一个问题,我引用的一个作者是否有资格谈论科学(幸好这个学者真正具有资格)。这是个好问题,非常感谢这个朋友。在中国的今天,这个问题更具有现实性。中国正在讨论中国梦,中国梦需要慢慢实现,据说新一届领导人已经正式提出,实现中国梦,需要科学作为推动力但是中国的科学技术研究能力还远不能完成这个任务,这就需要讨论为什么同样是人,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超越过去的科学家和西方国家。从这个背景看,上述问题就变得更为重要。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这个问题。


一、科学家是否有资格谈论科学?我们习惯上认为内行人谈本行更具有说服力,但是这并不是真理。今天的科学家基本上都是一个或者有限的几个小领域的专家,都不能有效的掌控全部科学领域。科学家对整个科学的掌握能力自19世纪后半期已经没有人能够做到,即便像庞加莱、希尔伯特和冯诺依曼,也只在三到四个领域里有所建树,更何况其他很多科学工作者在自己的小领域里也未必有全面的认识。科学的不同学科,差异是很大的,即便在物理学领域,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不论是表现形式,还是具体的手段,都差别很大。所以让科学家来谈论科学似乎也有不妥,科学家并不是谈论科学的唯一合理代表。在美国NBA,最好的教练往往并不一定出身于球员,有的甚至连篮球都不会打,但是这些教练可以带领球队拿到冠军。国学大师梁漱溟和饶宗颐甚至没有像样的文凭,更没有很多国学自身的创造,但是他们谈论国学是大家都很服气的。


二、名人是否有资格谈论科学?有些朋友可能会认为,一般的科学家不能谈论科学,那是否有名的科学家就能够谈论科学?理由如上,也不能。但是在中国,名人,尤其是名科学家谈论科学,甚至哲学是个风尚。当然谈论科学本身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我们的学生们并不是追着科学的内涵去的,而是追着名人的光环去的。这个现象并不是中国独有,但是在中国这个现象更加严重。在康德的《逻辑学讲义》中,康德明确提出,导致人的认识产生错误的一个来源就是名人的名言。这是一种盲目崇拜的现象。中科院经常有学者来讲学,年轻力壮的专家讲学往往没有多少听众,反而是那些过气的老名人,教室往往不够大。实际上,从科学研究上来说,那些年轻力壮的更具有时代性,老的学者可能已经脱离了时代。但是学生们看的不是讲什么,而是想看谁在讲,这和小歌迷崇拜歌星没有什么本质差别。他们梦想自己有一天能够有类似的光环。这些都和科学没有任何联系,只会妨碍粉丝们真正理解科学


三、谁都有资格谈论科学。科学作为社会需要的一部分,已经和所有人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外行人谈科学有外行人的立场和观点,内行人谈科学也可以作为一家之言。但是不管是外行还是内行,必须是在认真的讨论科学问题,而不是有意的吸引眼球。老百姓对于科学的结果有发言权,因为他们是科学的消费者和接受者。比如,农业科学家研究出来的蔬菜和粮食品种,产量高不高,好不好吃,还是老百姓说了算,不是几个科学家坐在那里鉴定一下就算完的。内行人如果不谈论自己的专业也有错误的风险,即便谈自己的专业,可能冒风险的概率一样不小。相对论产生的时候,爱因斯坦只是个外行人,从专业上他是内行,但是从身份上,他是外行。但是他讲得有道理,所以大家接受了他的观点。黑格尔没有成名之前,就是个小小的中学校长,但是他的大多数主要哲学就是当校长时期发表的。后来当了大学教授,更多的是在推广。内行人容易陷入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窘境,外行人可能因为不在庐山,而能得到庐山的全貌。我们应该提倡康德一句话,“要看他说什么,而不是看谁在说”


四、科学在中国还没有扎根。读了19世纪欧洲的哲学,才发现中国的今天和18-19世纪的欧洲有很多相似之处,那时候,科学是奢侈品,是一部分人才能接受和理解的小学科,大多数人还沉迷于宗教的黑幕中。达尔文尽管在1830年代就已经建立了他的进化论的核心思想,但是为了减少社会的阻力,直到二十年后才正式出版他的《物种起源》一书。笛卡尔为了躲避宗教的干扰,隐居到一个小镇上闭门造车,但是最终他的哲学成了西方300年来科学的主要思想源泉。中国本来就没有科学的传统,科学的土壤本来就很贫瘠,我们的教育又是如此的教条,导致我们的科学土壤不断地退化,使得我们教育出来的人其实不懂得什么是科学。鲁迅的那个时代讨论过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个话题在今天依然是沉重的话题。我们为什么不能有很好的创造,为什么不能扬眉吐气,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思考的。我们即便不做科学,但是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在培养下一代的过程中,我们是否让他们更多了点科学的精神。在未来的中国,我们如果还是如此欠缺科学的精神,中国梦可能永远都只是个不醒的梦。


科学精神的欠缺在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时刻阻碍着我们,在我们培养研究生的时候时刻带来阻力,在我们进行社会生活的时候,时刻给我们带来迷惑。我们需要认真的讨论科学,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的本质,怎么才能产生科学,科学到底怎么为我们服务。只有这些问题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共识,我们才不至于落入历史的黑幕中,才能真正的让中国梦成为现实。反对一个人的意见很容易,因为没有一个意见可以没有漏洞,但是建立一个有意义的结论才更具有价值。我们都需要思考,认真的思考。


silong.peng@ia.ac.cn

2013.03.2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6-674625.html

上一篇:好科学的本质是什么
下一篇:助推中国梦: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收藏 IP: 159.226.21.*| 热度|

36 徐晓 周少祥 闵应骅 印大中 吴飞鹏 田云川 鲍海飞 杨正瓴 袁海涛 李宇斌 宁磊 李维音 武夷山 李斐 徐军 研学交流 王连军 魏东平 朱新亮 马德义 韦玉程 曹俊 苏光松 吴云鹏 戴德昌 张能立 白图格吉扎布 曹建军 徐大彬 刘智 张骥 王志平 neilchau ahmen Veteran11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7 05: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