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天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one1971111 数学博士学位;现从事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的算法和系统研究。

博文

如何撰写专栏文章 精选

已有 38462 次阅读 2016-10-4 10:50 |个人分类:读书偶得|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撰写, 专栏

作为《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简称CCCF)专栏主编三年多以来,在专栏编委的共同努力下,CCCF专栏发表了不少高质量的专栏文章,受到了读者的肯定。但是也遇到了很多刊物遇到的共同问题,高质量稿源的严重不足。除了很多非技术因素之外,不少编委反应对于专栏文章的写法还不够了解,应编辑部的邀请,我做了点功课,结合我写过的一点点经验,以及读过的优秀文章的感受,起草了一个如何撰写专栏文章的报告,总结出来供同仁们参考,并欢迎提出改正意见。

 对于CCCF的专栏文章定位,李国杰院士和杜子德秘书长都有精确的描述,所谓专栏文章是描述技术思想的文章,是用哲学的眼光看技术。对于科研人,大概技术内容一般都不是问题,毕竟常年进行一线的科学研究,对于所研究的领域的技术内容都应该比较了解,难就难在用哲学的方法对技术进行解剖分析,这种方法并非我等理工类出身的强项。关于这个话题,早就有人做了相对系统而完整的描述,可以参考《哲学概论》(沃尔夫著,(附录,如何撰写哲学论文))。下面是我个人的浅见。

一、            文章的亮点

 一篇文章是否是好文章,取决于能否让读者接受并喜爱。读者对一篇文章的期待是什么呢?梁漱溟在他的《我的自学小史》中描述阅读的精要是“贵在得要”。这里所说的“要”就是文章的亮点,“得要”就是抓住文章的关键,并有所启发。因此一篇文章能够成为好文章,一定有其可取之处,就是所谓的亮点。

个人以为,一篇文章的亮点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种之一。1、一个核心观点;这里所所说的观点必须具有新颖性,普遍性和震撼性等特点,如果听起来与尝试相违背则根据有杀伤力。2、一个好问题;文章讨论了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并且言之有物,言之有理。3、一种情怀。很多文章并没有深入的观点,但是依然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因为文章传递了一种情怀,在感情上获得了新的体验。4、一种科学技巧;文章通过解剖麻雀,从微不足道的实例开始讨论,得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这是一种科学观察问题的技巧,同样很迷人。5、好的语言;很多文章未必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思想和观点,但是依然能够打动人,是因为文章的语言美。

下面分别就上述亮点引述近期科学网的博客进行举例说明。

     一个核心观点的文章。一篇老文章“不要把欲望当作志气”(梁漱溟,《朝话,人生的醒悟》),初步估计该文迄今阅读量超过1000000人次,我当初读到这句话就非常有感触。因为很多年轻人分不清欲望和志气的关系。我的博客科研生活:不要把运气当做实力是一篇模仿梁的文章,也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另一篇博客没有痛苦的博士求学经历不是合格(阅读超过60000次),则讨论了绝大多数读博同志的所体验的共同问题,能够得到共鸣似乎也是可以理解了。

      一个好问题的文章。我的博客科研生活:如何避免碌碌无为的感觉、 如何拥有好的思考能力科研生活:如何善待自己的精力什么样的年轻人可以承担重任等文章都讨论了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并且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些文章所讨论的问题是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并没有严格的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给读者一些新的答案,也会让读者有所收获。

     一种情怀的文章。昨夜无(程代展,阅读量260000次)并没有新的观点,但是作为老师的拳拳之心让人感动,阅读量为科学网之冠就可以理解。当然赞赏和反对都有,这并不掩盖文章本身的成功。学界的老炮儿(贾伟)、世纪图灵纪念(包云岗) 等都展示了对科学的一种情怀,类似的文章在科学网上还是很多的,很多都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种技巧的文章。树上有只大公鸡(贾伟)、喝茶(贾伟)等文章从普通的现象展开讨论,联想到其他的东西,这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观察问题的方式方法,很多科学发现和科学思想的产生都来自于类似的联想思考。

     一种语言美的文章。老马系列1-40)(王云才)总的阅读量估计超过50万,历来受到科学网读者的好评,这种长篇连载式的文章体现了作者比较深厚的写作功夫,可以称之为科研社会现形记。国科大:不在...中爆发、就在...回家(邢志忠)、导师的鞭子(邢志忠)等文章体现了刑捕头一贯的幽默而深刻的作风。这些没有很好的写作功夫是拿不出来的。他们的语言把握能力超过很多专业作家,这个评价似乎并不过分。

二、            文章的要素

一篇文章能够有亮点,是需要许多要素共同完成的。总的来说,一篇好文章至少在下面六个要素上都会做的不错才会成为好文章。标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讨论以及语言。下面分别讨论这六个要素。

标题,首先要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是必须新颖和紧凑。其实不管是专栏文章,还是科学论文,文章的标题都是点睛之笔。在当今微信和微博等短文流行的年代,巴不得标题就是文章的全部,人们对于标题的追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过即便如此,一个好标题还是需要下功夫的。最近我们的一篇较长的论文基本写完了,但是还是缺一个好标题。作为名人一般可以不理会标题,因为读者总会读下去,但是作为普通作者,还是需要一个能够抓住眼球的题目。意即“名人可以平淡,新人必须吸睛”,酒香也怕巷子深。

提出问题。文章往往需要告诉读者要说什么问题,大概就三种方式可以使用。

一种是最常见,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就是从一种现象开,然后引出问题。这里所说的现象最好是人所共知的,读者更容易将自己代入。最喜欢使用这种方式的人大概是费孝通,他的《乡土中国》讨论问题往往都是从最常见的日常习惯开始展开,既让人好奇,也让人感觉这才是科学。比如,他谈到中国是熟人社会这个结论以前,先描述了一种现象。中国人敲门,往往回答一个字“我”,在没有来电显示的年代,打电话也回答一个字“我”,与欧美的回答“我是XXX”很不相同。这个现象我们可能天天还在重现,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思考为什么会形成这个习惯。这种从现象引出问题甚至结论的方法,在哲学上属于现象学,从个人角度感觉,这种方法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第二种方式是从经典文献开始引出问题,这是大多数科学论文常用的方法,尤其是讨论一个并不陌生的话题,这种方法可以节约大量的文字,同时由于引用了经典文献或者名人的断言,容易建立问题的权威性。

第三种方式是论证式,就是采用国家自然基金标书的撰写方法,先写问题的背景和国内外进展,然后确立要讨论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是让读者读下去的最复杂的办法。如果前两种模式没有办法使用,那也只能采用第三种了。

分析问题。文章提出了问题,就要分析问题。这是对问题的一种全面的剖析,以便于最后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也让读者对于问题本身有更深入的理解。包括,问题产生的机理,问题的特点等,一般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描述和分析,以体现分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总要给出若干个说法,不能浅尝辄止。并且对问题分析得到的结论需要有新颖性。

解决问题。根据已经分析出来的问题,逐个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从整体上给出解决问题的一般原则。同时在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同时,还要分析这些方法或者方案本身潜在的风险,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这个符合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套路,也是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套路。

总结讨论。对文章有个好的总结也很关键。一般请款下,要对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凝练重组,以便读者抓住要点,并给出可能的拓展和漏洞。非常类似于一般科学论文最后的discussion。

语言:构成文章主题的还是语言,因此作为主要的表现者语言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不是诗歌和散文,专栏文章对语言的要求大概可以归纳为:严谨、简练、明确、自洽、平实、语气恰当。避免使用口语。文章语言的好坏取决于作者的写作功底,但是大多数人并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和指导,有一种情况可以弥补语言上的问题,就是尽量有感而发,写的时候富有激情,最好一气呵成。这样语言就相对流畅,从而更具有感染力,读者可能就对语言的小毛病不大有感觉了。

三、不好的文章

总的来讲好文章都有其妙处,但是坏文章往往有其共性。作为专栏文章,下面几种风格需要避免。知识罗列,缺少观点;自相矛盾;没有深度;没有系统性;没有新意;过于专业,类似专业论文。

衷心希望科研工作者在科研之余,将所思所想的东西写成专栏文章,并投稿到CCCF。

silong.peng@ia.ac.cn

2016.10.04




博客感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6-1006631.html

上一篇:重塑科研人员的心灵 ―李国杰院士撰写的《科研五色石》读后感
下一篇:《小波与滤波器设计:理论及其应用》前言
收藏 IP: 103.254.67.*| 热度|

26 应行仁 钱家骏 周健 罗民 徐令予 占铃鹏 魏焱明 马臻 武夷山 黄永义 邱趖 Editage意得辑 王德华 王成玉 邱嘉文 杨学祥 赵鹏 吉宗祥 强涛 彭振华 shenlu htli xlianggg qzw LongLeeLu haipengzhangd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12 14: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