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名义影像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anoworm 科学影像 感受自然 探索内心

博文

2022读书笔记之二:英国吃货扶霞

已有 1417 次阅读 2023-1-27 14:25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当然如说吃的,2022年还是把伏霞 邓乐普,一位英国大姐的四本书都读了一遍,称为伏霞的菜谱。本来第一本《花椒与鱼翅》是2018年春节前后,去澳洲的过程看的,纸板的,送给了自己吃货学生了,也是喜欢读书的。今年看了伏霞的《川菜》、《鱼米之乡》和《寻味东西》。发现其中最为有意思的还是没有菜谱的《寻味东西》,有菜谱的不能说无味,但至少味道还是不够有张力。具体的过程:本来是先买了《寻味东西》纸板的,读完了发现电子版的,就在听读了一遍,然后就是把花钱买了电子书的《川菜》、《鱼米之乡》读了一遍,本来买的时间比较早,放了小半年,在年底听读了一遍,相当于再翻了一遍。

能够把味道或者美食用文字表现出来,真是一件难上加难得事情,蔡澜线上的快餐感觉不到吃,但可感觉到吃得快感。而伏霞的文字就是有这样的魔力,不仅有对于食物本身喜欢,而且也是非常关注食物制作的过程,同时也能把食物的文化冲突写出来,也许这个是自己喜欢的原因。伏霞喜欢吃而且知道把吃的味道讲出来,特别是对于中国菜,我们每天都在吃,反而忽略了很多东西。中国的菜系很多,每个菜系又有很多分支,可能是因为地域辽阔和时间长久,所以留下来的东西就特别多的。吃得也是这样的,我们一直有着非常怪异的饮食习惯,这个似乎也是伏霞来中国探索我们的饮食文化需要很大勇气的原因,写了很多第一次吃感到恶心和恐怖的食物,一旦产生了突破,反而乐在其中了。只是在非典和新冠之后,那些特别怪异的珍稀野味,即使养殖的也不让作为食用了,当然从生态的角度很好,从美味角度来说也是损失不大的,比如对于熊掌、燕窝与鱼翅,其实就是动物蛋白而已,似乎与猪蹄差不多的状态,不知道那些特别的饮食会有什么特别营养,同样可能是价格的原因,与社会的地位等相关吧。

因为《花椒与鱼翅》有电子版了,所以就是在看了一遍,,还是非常感慨的,就是文化的冲突,在英国人身上体现的还是很充分,本来以为花椒与鱼翅最后的阶段已经体现很充分了,但是这个冲突不是伏霞对我们,而且也是我们对于世界,所以联想了自己出国吃饭的经历,以2010为界,在这之前都是娇气的中国胃,似乎出国一周吃得东西就变得非常烦腻了,就想回来吃点家乡菜了,但是2010之后,似乎差异不是那么大。记得在美国似乎也可以吃到正宗的川菜,特别是自己在芝加哥吃饭和喝酒,在日本料理吃到了正宗的中国菜。

当然伏霞对于中国菜的认知,也算是半自传形式展现出来了,尽管《寻味东西》、《川菜》、《鱼米之乡》本来不是给国人看的,是向西方来介绍中国的菜谱,但是翻译过来读起来还是非常有口感的样子,其中的本质在于把味觉转换成了文字,当然在书的跋中说译者是伏霞的闺蜜,而且可以通过微信来讨论翻译的状态。对于中国饮食英文翻译,精准的表达还是非常困难的,如同伏霞说在奥运会期间把中国菜谱翻译成英文本身就是一个大工程,很多翻译都是把中文的意思变得模糊起来,失去了味道。因为伏霞不懂中文字,但会四川普通话,所以翻译她的英文也不算难事了。当然在这些书中的跋也说了,似乎最近伏霞没有机会来到中国了,估计做菜可能没有问题,只是吃饭是没有办法和中国的朋友在一起了,2023年也许完全开放之后是可以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975-1373665.html

上一篇:2022读书笔记之一:最后的博物学家
下一篇:2022读书笔记之三:火车旅行中的毒喉
收藏 IP: 210.72.130.*| 热度|

1 张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9: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