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ngZh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ongZheng

博文

书与人(1) ──几乎倾家荡产的成功 精选

已有 8349 次阅读 2010-2-12 10:46 |个人分类:学海泛舟|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Some engineers are born, not made. Colin Austin…is one of them.”(“有些工程师是天生的,不是造就的。Colin Austin……是其中一名。”)
                                                 ──引自Brett Whitford: "Success through Excellence".

手头有一本Colin Austin写的书,书名是:“Water, Wit and Wisdom”(“水·机敏·智慧”),可缩写为WWW,不知是否来自“互联网”的启发。还有一个副标题:“The search for solutions to the water crisis”(“解决缺水危机的探讨”)。

正如副标题所示,此书是一本探讨解决缺水危机的技术问题的书。这个问题涉及气候和农业的研究领域,我于此是外行,只在休闲时间拿来随便翻翻。却发现其中穿插一些作者个人经历的回顾,读来不觉得枯燥,居然还能领略到一些题外之义,也算是意外的收获。

Colin Austin出生在英国,他童年的时候,周围的世界并不象童话那么美好。据他在书中回忆,这是因为英吉利海峡对岸的欧洲大陆上,有一个德国人叫做希特勒的,正在玩一个历史上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危险游戏。这家伙打算占领英国,让所有的英国人都穿上德国造的褐色衬衫和肥大的裤子。可是,英国有个身材矮胖的男人叫做丘吉尔的,不喜欢肥大的裤子,就决心不让德国人进来。

为此,需要有大量的钢铁,丘吉尔号召人民收集钢铁。于是小Colin看到一些年轻人跑到家门口,锯走了前院的铁门和铁栏杆,说是要用来制造枪炮和直升飞机。他记得妈妈刚开始气得脸都白了,可是后来看到那群年轻人也去锯邻居家的铁门时,怒气很快平息,还帮著用大道理劝说邻居。Colin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如果觉得唯独自己吃亏,哪怕是为了一个崇高的目的,也会感到怒不可遏,但如果看到许多人和自己一样吃亏,就会心安理得了。

Colin的父亲是机械工程师,二战期间在非洲制造战斗机。二战结束后回家,带回一些材料和工具,给了Colin一个小马达和一些轮子。用它们来做什么呢?Colin看到妹妹的布娃娃,灵机一动,用它们做了一辆电动小车,把布娃娃安放在电动小车上。从此妹妹天天追著的电气化的布娃娃跑来跑去,而Colin则总结出一条经验:发明有两个要素,一是新的知识,二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许多人做不出发明,不是因为缺乏新知识,而是不善于发现可以应用这些知识来解诀的实际问题。

Colin后来成为著名工业应用软件Moldflow的创始人,这是他事业中最辉煌的一页。从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辉煌背后的艰辛。那是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Colin到了澳大利亚的RMIT大学任讲师,初次接触到计算机和数值方法。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功能让他感到惊喜,他开始考虑如何应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工业上的实际问题。先前他曾接触过塑料加工工业,发现当时的成型工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技术。工程师们并不清楚地了解在机器模腔里流动的材料究竟在经历什么样的变化。人们只倚赖于经验和“试差法”,生产一个合格产品要付出扔掉许许多多废品的代价。他决心研究开发一个可用于分析和模拟注塑成型过程的工业应用计算机软件。

为了专心致志地实现这一愿望,他辞去了大学讲师的工作,用自己的房产作抵押,贷款买了他一生中第一台个人计算机。当时个人计算机刚刚出现,一台的价格相当于其房屋价格的三分之一。Colin感慨万千地说,发明家是注定要苦恼的,如果说世界上有人比发明家更苦恼,那就是发明家的妻子。那几年,Colin全然不顾欠债累累,醉心于研究和开发,他的妻子则不能不整天为捉襟见肘的家庭经济忧心忡忡。

创新等于发明加产业化。要实现产业化,并不仅仅是金钱问题,首先要改变人们固有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在Colin确信自己研究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已经成功以后,他便踏上了说服世界之旅。这是一次名符其实的环球冒险,所有的费用都用信用卡支付,这意味着每多走一地,每多停留一天,就多给自己压上沉重的债务。这是一个寄托希望的旅程,也是一个扛著倾家荡产风险的旅程。

他依次去了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美国和日本。欧洲人和美国人对他的技术报告表现出高度的兴趣,他的讲演经常被提问和讨论打断。在日本,听众不少,可是从头到尾没有一个人当场提问,让Colin感到很失望。报告完毕当他收拾东西准备离开会场时,却发现许多听众正排着长队等着问问题。

但是,人们投资于新技术的兴趣远远低于听报告的兴趣。这不难理解。第一,固有的惰性让人们安于现状而畏惧变革。第二,使用新技术取代传统方法不可避免地和部分人的利益发生冲突。当经验艺术进步到科学技术的时候,那些靠纯经验吃饭的专家的地位就会下降。采用新技术不仅意味着花钱,也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的变动,有多少人愿意冒这种风险呢?

此行获得的经济支持不多,但还足以偿还信用卡,并且让他可以进行第二次更加成功的环球之旅。Colin终于说服了世界,使他得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成立了一个叫做Moldflow的软件研究开发公司,当时是1978年。经过艰苦的努力和不断的创新,他的计算机软件销售到东西方许多国家,应用于汽车工业、电子工业和材料工业。继Moldflow之后,类似的产品如C-mold、Polyflow、Sigmasoft、Timon、Rem3D、Moldex等相继出现,改变了世界,也惊动了学术界。由于塑料加工的流动分析是以流变学为理论基础的,流变学界公认Moldflow是流变学的工业应用的成功的范例,不少大学开设Moldflow的课程,或用它作为研究手段。

我与Colin的接触只有短短一年,他让我体会到从理论到实际应用要跨越多宽的鸿沟,他也让我了解了创新背后的艰辛从而对知识产权抱着深切的尊重,因此,对目前那些“山寨版”的投机取巧,尽管客观上或许不乏存在的借口,我无法不投以轻蔑的一瞥。Colin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一个毫无架子、和员工打成一片的老板,他所营造的公司文化是一种和谐大家庭式的文化。有一张员工们嘻笑着把他仰面朝天扔进游泳池的照片,颇能展示他的公司的文化特征。这种文化,对小型公司比较理想,一旦公司发展到需要更加正规的分层管理体制的时候,就不适应了。Colin非常清醒地看到这一点,在1993年,他决定把自己创建的公司转卖给他人,让它健康地转型和发展。而他自己,又去开辟新的天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063-294653.html

上一篇:岁末寄学人亭
下一篇:书与人(2) ──可以长相伴随的书
收藏 IP: .*| 热度|

27 刘晓松 李侠 刘俊明 武夷山 徐磊 王桂颖 关燕清 郭向云 马昌凤 陈绥阳 邵宇飞 赵凤光 杨远帆 钟炳 杨秀海 陈国文 唐小卿 郝彦双 刘颖彪 刘玉仙 陈湘明 侯成亚 陈静 李泳 孟羽 赵月前 neilchau

发表评论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3: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