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您会如何消除中学生对科学的疑惑?
热度 5 罗教明 2011-2-18 16:19
前段时间,一位中学生看过我的博文 “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再认识(终)反思? ”后写了留言,表达了他个人对人类的科学认识的疑惑。我认为中学阶段是一个人通过书本和成人学习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刻,如果对科学表现出不信任的态度,对于其今后科学兴趣的培养,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将造 ...
个人分类: 杂谈|3877 次阅读|13 个评论 热度 5
重返物理记:(2)武汉物理研讨会后记
热度 3 罗教明 2011-1-11 17:50
武汉物理专题研讨会的纪要已由赵国求教授在他的博客 “ 量子力学曲率解释2010年专题研讨会纪要 ” 中发出,但参会人员的合影照片没有上传成功,现增补上传。 这些专家和代表在会前我都不认识,见后才知道,谢柏松教授应 ...
个人分类: 杂谈|4158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3
重返物理记:(1)至尊至清的物理学
热度 1 罗教明 2010-12-14 12:29
正如物理圈首语“析万物之理”所云,物理学是研究自然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最基本现象的学问。人类发展史已证明,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物理学重要成果的应用极大地推进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为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电器时代和信 ...
个人分类: 杂谈|3399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正确对待物理问题的是与非
热度 2 罗教明 2010-10-13 14:22
对于现代物理理论相对论和物质波的质疑,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包括物理界内部与外部的,最著名的就是爱波的论战,更令人不解的是普朗克作为量子的创始人最后也表示后悔提出了量子破坏了科学,20世纪初没有一个当时已成名 ...
个人分类: 观点和方法|4364 次阅读|15 个评论 热度 2
科学网请转交我对“诺贝尔”奖评审委的申诉信
热度 1 罗教明 2010-10-9 03:33
2010年6月18日,我在本网发表了题目为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再认识日志,对于190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正确性提出了强烈的质疑,并指出迈克尔逊对其实验的光学干涉原理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 对于这样的实验是不应授予&ldquo ...
个人分类: 观点和方法|6721 次阅读|12 个评论 热度 1
科学理论不是“脑筋急转弯”
罗教明 2010-9-30 15:22
物质波及其纯几率解释是目前量子理论的核心思想之一,微观世界中的运动粒子具有波粒二像性,这种运动是由几率波来描述的。 由上述概念出发,对于氢原子由电子和质子组成的量子体系,电子和质子的运动应该是随几,因此得不到氢原子模型? 目前教科 ...
个人分类: 杂谈|4337 次阅读|3 个评论
关于量子的解释(5)物质结构理论的新篇章
热度 3 罗教明 2010-9-8 14:32
量子和 量子力学是先有数学表述,后进行物理解释的理论 。目前有三种公认的表述:薜定谔方程、海森伯的矩阵力学和狄拉克的算符理论,并且在数学上是等价的。很显然,这三种表述应指向共同的物理现象,即 关于量子的终结解释应能为量子力学多种不同的数学表述(至少包括已公认的三种)给出 ...
个人分类: 物质结构|7449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3
关于量子的解释(4)薜定谔方程与普朗克量子假设
热度 6 罗教明 2010-9-3 13:08
在氢原子中, 电子和质子作为围绕其质心经典轨道运动 ,属两体问题,数学上 可以通过电子相对于质子运动的描述将两体问题单体化,同时要求采用电子的有效质量代替电子质量 , 对电子相对于质子的运动的计算分析结果进行修正,这 是经典理论对两体轨道运动的标准而准确处理方法。 ...
个人分类: 物质结构|8774 次阅读|14 个评论 热度 6
关于量子的解释(3)共振与量子化
热度 2 罗教明 2010-9-1 13:12
共振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 ,敲击我们周围的物体,物体就会发出其特定的声音,这种声音是由于敲击导致了物体的共振并向周围空气中传播的现象。根据振动和结构力学的知识, 一个物体共振的频率只取决于物体的自身几何结构和材料的力学性质 ,这种由结构和材料属性决定的频率就是物 ...
个人分类: 物质结构|8542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2
关于量子的解释(2)氢原子的电磁辐射与稳定性
热度 2 罗教明 2010-8-30 11:44
关于量子的解释(2)氢原子的电磁辐射与稳定性
氢原子是最简单的原子,也是最简单的电荷相互作用体 ,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组成。如果将电子和质子的运动作经典的轨道运动理解,两者将围绕其质心在同一平面上作同频圆周运动,同时应保证氢原子对外无电磁辐射能量损失,才能达到平衡稳定状态,氢原子结构才可以通过经典理论进行理解。 ...
个人分类: 物质结构|10503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2: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