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mistryche 宁拙毋巧 宁朴毋华

博文

从养生实践的角度谈谈《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

已有 2922 次阅读 2016-2-29 18:5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黄帝内经》是学习中医理论的一个门径。我认为即便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如果不全面学习《黄帝内经》,学习效果是大打折扣的。因为《黄帝内经》是中医的源头,而后才有中医的各个支流。学习如果不知道来龙去脉,理解必然不深刻。学习如果缺乏批判精神,则我们只能抱残守缺,躺在老祖宗的功劳簿上睡觉。

下面我主要想从自身的养生实践来谈谈《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有些条文我按照自己的理解,做了必要的修改。

1.阴阳的概念及规律: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阳气者,若天用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2.情志内伤:

▲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

▲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3.治未病的思想: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4.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包括劳力、劳心、劳房):

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5.道家思想: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宇,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6.四气调神的养生之道: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7.心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

8.五脏与六腑的功能特点:

▲心、肝、脾、肺、肾,此五者,地气之所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五脏。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此六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六腑,此不能久留,疏泄者也。

▲粕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

▲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9.重视脾胃的思想:

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掌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

10.正气不足在发病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猝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

11.水肿的治法:

活血化瘀,微动四肢,温衣,发汗,利小便,精以时行,五阳已布,疏涤五脏。

12.因势利导的治疗法则:

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泻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消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剽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位。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13.正治与反治的治疗原则: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

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

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14.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

▲治病求本: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先小大不利而后生病者治其本。

▲标急则先治标: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大小不利治其标。

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待修改补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5433-959513.html

上一篇:本科教育应该培养学生什么呢?
下一篇:多元智能理论具体运用到教育中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收藏 IP: 120.197.105.*| 热度|

1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5: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