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XINM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jzhaoxm 何思何虑,居心当如止水。勿取勿忘,为学当如流水。

博文

日本印象

已有 7386 次阅读 2010-7-25 17:31 |个人分类:异域风情|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日本, 风情

大阪城公园遗址:
 
 历史悠久的大阪城,系丰臣秀吉于1586年所建,是由雄伟的石墙砌造而成,登上高五层八阶的天守阁,可以瞭望整个大阪市。城内的历史博物馆里保存有丰臣秀吉的木像、武器和美术作品等。在西之丸庭园,有一片宽阔的草原和曾遭祝融烧毁并再度重建的外堀、太平门等古迹,是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现存的大阪城公园于1931年由民间集资重建,外观5层,内部8层,高54.8米,7层以下为资料馆,8层为瞭望台。城墙四周建有护城河,附近有风景秀丽的庭园和亭台楼阁。
 
护城河
 
 
天守阁
 
 
大阪市立博物馆
 
 
时间胶囊
 
选择了2098件20世纪的文化财产(包括日常用品、种子等),封存在15米的地下深处,在5000年后再挖出来供后人研究,可见日本人的忧患意识。
 
 
丰臣秀吉:丰臣秀吉是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封建领主,是继室町幕府之后,完成近代首次统一日本的日本战国时代大名,1590-1598年期间日本的实际统治者。
 
大阪城公园对面的丰国神社里的丰臣秀吉塑像
 
 
 
 
日本乌鸦
 
    踏上东瀛国土,无论城市乡村,处处可闻鸦声。有人说乌鸦在日本是吉祥鸟。据相关史料,并无此项记载。乌鸦不是灾异的征兆,也不是吉祥鸟。现今日本有47个城市,都有市鸟,没有一个乌鸦。
 
 
 
京都“西阵织会馆” 
 
西阵织会馆位于日本京都府。西阵织是把丝线先染过色后才织成图样的纹织品,是驰名世界的日本代表性工艺品。和服是日本的国粹,京都的西阵织和服会馆是和服的著名生产基地,以其收工精细、色彩斑斓、美轮美奂、历史悠久尔闻名于世。
 
 
 
 
 
 
 
 
金阁寺 
 
金阁寺(日语:きんかくじ),正式名称其实是鹿苑寺(日语:ろくおんじ),因为建筑物外面包有金箔,故又名金阁寺。是一座位于京都、最早完成于1397年(应永四年)的日本古刹。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正式名为鹿苑寺。与富士山、艺妓并列为外国人眼中日本三大典型印象。位于镜湖池畔。该寺全部由金箔装饰,一只飞舞的金色凤凰矗立屋顶,十分夺目。
 
 

  鲤鱼石:在中国这个真算不了什么哦
 
 
地上的青苔:到处可见原生态的东西,人们尽可能不去改变自然
 
 
 
静冈县平和公园
 
平和公园(へいわこうえん、heiwa kouen),位于静冈县御殿场市。由于这里有一座标志性的建筑——佛舍利塔,且是远眺富士山的良好地点,因此公园也叫“富士佛舍利塔平和公园”。
 
1964年,御殿场市出身的三德公司的社长堀内定良投入自己的财产建立了这座公园,以祈求世界和平。公园内有日本山妙法寺和典型的日式庭园等,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珍藏着印度尼赫鲁首相赠送的佛舍利的白舍利塔。园内还站立着许多来自东亚、东南亚、南亚的石狮子。

  
 
 
平和公园远眺富士山

路边的绣球花

 
箱根大涌谷:
 
日本箱根大涌谷位于神奈川县西南部,是日本的温泉之乡、疗养胜地,终年游客络绎不绝。大涌谷是大约40万年前箱根火山活动的末期,神山的北山腹发生的火山大喷发形成的火山口遗迹。又称“大地狱”,1876年明治天皇去那里参观才改名为大涌谷。
 
大涌谷是箱根最著名的旅游景点。在绿树环抱的箱根中惟独此处山岩裸露,岩缝间喷出的地热蒸气雾气腾腾,从地壳张开的裂缝内,喷出大量的硫黄蒸气,将泉水烧得滚烫。令人感到地球的生命运动,尉为壮观。由此可眺望富士山和箱根群山的美丽景色。

 
富士山
 
富士山(ふじさん,FujiSan)是日本第一高峰,横跨静冈县和山梨县的睡火山,位于东京西南方约80公里处,主峰海拔3776公尺,2002年8月(平成14年),经日本国土地理院重新测量后,为3775.63公尺,接近太平洋岸,东京西南方约100公里(60哩)。是日本国内的最高峰,也是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
 
富士山被日本人民誉为“圣岳”,是日本民族引以为傲的象征。富士山山体高耸入云,山巅白雪皑皑,放眼望去,好似一把悬空倒挂的扇子,因此也有“玉扇”之称。
 

 
 
花之都公园赏花

 
河口湖
 
河口湖是日本著名的富士五湖之一,位于富士山地区,一直是日本最有名气的作家、诗人和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源泉,它一直以来用优雅美丽的姿态俯视着全日本。富士五湖区是最受日本人欢迎的疗养胜地,这里也是观赏富士山的最佳场所。
 
  
笛吹市民居
 
 
东京塔:东京塔高333米,比埃菲尔铁塔高13米,而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却只有艾菲尔铁塔的一半,造塔费时一年半,还不到艾菲尔铁塔施工时间的三分之一。用这样少的材料和这样短的时间,平竖起这座防台风、抗地震的庞然大物,震惊了全世界。东京塔1958年12月建成。1968年7月对游客开放。
 
 
街头小品:
 
 
日本皇宫:
 日本皇宫位于东京的中心地区,也称皇居,它占地约17公顷,是日本天皇及其家庭成员居住的宫殿。整个皇宫被护城河环绕。皇宫分为皇居、外苑、东苑以及北之丸公园等几个区域。皇宫的大部分(包括宫殿本身),隐蔽在厚厚的石墙、古老的树木和江户时期的护城河内,一般不对外开放。
 
皇宫南面为皇宫广场。皇宫广场铺满砾石,并有大片草坪与树木。站在皇宫广场即可看见外苑的宫墙以及皇宫著名的景点——二重桥。二重桥是通向皇宫的特别通道。在新年和天皇生日时,公众可通过二重桥进入皇宫并接受天皇的问候。二重桥后面是伏见矢仓,它是原江户城堡的一个观望角楼。
 
二重桥
 
 
 皇宫外苑
 
 浅草寺:创建于628年,是东京都内最古老的寺院。江户时代将军德川家康把这里指定为幕府的祈愿所,是平安文化的中心地。其中有本殿的天顶画、院内耸立的五重塔等景点。入口处挂着的红灯笼,是这里的象征,也是浅草寺的总门。写着“雷门”字样的巨大灯笼,直径3.4米、高4米、重67公斤。这里的大门曾多次遭到火灾的毁坏,现在大门是1960年重建的。八脚门处安放着风神和雷神。
 
 
 
 
 
浅草寺门外偶遇日本婚礼
  

 
东京湾:
 
海风轻吹,阳光映照得海面上金光闪闪,蓝天、碧水、高楼大厦,还有追逐着波浪的海鸥,这是东京湾最美最迷人的时刻。
 
东京湾彩虹大桥是横跨东京港的悬悬索桥,于1987年动工修建,1993年建成通车。大桥全长918米,跨距570米。大桥为双层结构,上层为首都第十一号高速公路台场路段;下层是普通公路和人行道,还有称为“百合海鸥(Yurikamome)号”的无人驾驶临海高速列车来往穿梭。东京湾彩虹大桥是台场的标志,也是日本偶像剧的拍摄圣地。
 
 
 
 
 
丰田汽车会馆:
 丰田汽车会馆坐落在东京湾畔,楼分三层,里面展示着近百款丰田轿车。汽车馆场地面积很大,据说超过2万平方米。分为多个主题会场,其中包括:丰田都市陈列馆、未来世界、汽车历史宝库等。
 
 





 东京湾自由女神像:
 
全世界第三尊自由女神像,以彩虹大桥为背景的日本台场自由女神像,这尊女神像比它的原型——46米高的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像要小4倍,但比起它的巴黎“姐妹像”要大一些。与纽约和巴黎的“姐妹像”一样,东京自由女神像也是由铁和青铜制成,金叶环绕着象征自由的火炬。东京自由女神像坐落在富士电视网未来派风格的总部大厦后面,面向东京湾的彩虹大桥。2000年12月22日女神像揭幕 。




 
 日本的下一代教育:
 
日本人注重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吃苦的机会,让孩子们从小就去经历磨难和挫折。日本幼儿园都有“远足”锻炼课,即保育员带孩子不坐车而步行往返三四公里以外的公园游玩。小学高年级和中学每年都举办“田园学校”、“海岛学校”、“森林学校”,让孩子了解农村生活的同时,经风雨见世面。大多数家长要求孩子从小做家务,整理房间,做饭,买东西。上学,家长从不接送。外出时也是自己背着包。念大学,学费家长出,生活费得自己打工赚取。这样很好地培养了孩子的吃苦精神和自立能力。
 
街头的日本幼儿和中学生
 




  
钢结构建筑:日本是个多地震国家,由于钢结构的抗震性能良好,随处可见钢结构建筑。
 
  
 
 
 
 
 
日本的防灾减灾意识: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从政府到每一个公民防灾意识都非常强。他们每年都要举行全国、社区和学校等不同级别的灾害演练。日本从构建科学、高效、富有生命力的灾害管理体系入手,取得了理想的防灾减灾成效。国家级的减灾指挥中心“日本减灾指挥中心”毗邻首相府。如遇突然灾害和公共安全事件,首相和政府工作人员五分钟内即可赶到中心开展指挥工作。
 
      在日本,很多楼房的一些窗户上都有很醒目的红三角标志。有红三角标志的窗户,就是发生灾难时的逃生出口。消防队员到了现场时,云梯也会架到这些窗口上,用最快速度抢救人员。
下图是从室内拍的红三角,对面楼的窗户上也有。

总体印象:
 
        对日本,从小就没有好印象。这里想说说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做事严谨、细致,勤奋、敬业,无论哪个行业,他们都追求尽善尽美;谦逊、礼貌,彬彬有礼;环保意识超强,也许由于日本资源匮乏,内心深处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所以,非常注重环境与资源的保护;防灾意识强;从政府到民间注重下一代培养和教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351-347213.html

上一篇:十四堂人生创意课札记之一
下一篇:国人的防灾意识
收藏 IP: .*| 热度|

4 徐明昆 龙涛 王号 gistian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