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故事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mxxl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原理

博文

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十件大事盘点

已有 7044 次阅读 2013-1-22 10:32 |个人分类:高教史料|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中国, 2012, 高等教育大事

      2012年马上过去,在这一年里,中国高等教育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着力点,取得了一些成绩,追记如下。
      一、发布提高“高教30条”,高等教育发展模式顺利实现转轨
       2012年高等教育领域有三个法规值得关注,一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二是教育部《高等教育专题规划》,三是《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30条)。《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总目标;《专题规划》规定了今后高等教育发展的任务与道路;《高教30条》则明确今后高等教育进程中的着力点。三者的主线是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定不移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228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全国17所大学设立“试点学院”,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为破解“钱学森之问”、推进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走出试水一步;19所高校启动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193所高校创立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19个部委、58个行业组织及企事业单位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教育会同23个部门批准建设626家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所有这一切,目标都在于实现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变化,使中国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道路,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二、“2011计划”正式启动,协同创新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2011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协同创新”的概念。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特别强调高校在“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2011年10月,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 2012年5月,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实施方案》发布,它标志着“2011计划”正式启动。“2011计划”每四年为一个周期,旨在建立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根据重大需求的划分,协同创新中心分为四种类型: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中心,以自然科学为主体;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体;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体;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地方政府为主导。“2011计划”灵魂是“协同创新”。“2011计划”致力于构建更加开放、更加宽阔的协同创新平台,积极吸纳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及国家创新力量参与高校办学,将带动我国高校办学模式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11计划”的整体目标是: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积极联合国内外创新力量,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构建“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形成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建立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和国家创新团队的主力阵营。实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显著与持续提升,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区域创新的战略融合,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211工程”到“985工程”,再到“2011计划”体现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变化与提升。前两项工程重在学科、人才、平台等创新要素的发展,重在高校内部的建设;后者则重在高校的机制体制改革,重在推动高校内部以及与外部创新力量之间创新要素的融合发展,建立协同创新模式。“2011计划”是“211工程”、“985工程”的发展和延续。它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事件。
      三、公共财政教育投入大幅增加,教育界的“4%的情节”得以终结
      中国教育有一个“4%”情节。早在1993年,政府在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时就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在20世纪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该达到4%的目标。然而,“4%目标”还是带着遗憾步入新世纪。据统计,2001—2010年,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从约2700亿元增加到约14200亿元,年均增长20.2%。2008-2010年的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分别为为3.33%、3.59%,3.66%,但距离4%的目标都还有差距。2011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16116亿元,2012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计划3781亿元,地方预算教育支出17800亿元,总支出将超过2万亿元。可以说,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一个新的起点。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这一个目标将在2012年得以实现,教育界的“4%情节”将被终结。
      四、有序推进高考改革,异地高考成为教育公平的标志事件
      2012年7月,由教育、科技、经济、法律、管理等领域26名专家组成的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成立,其目标直指“高考改革”。《2012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办法》最大的变化是考试科目调整。即把本科原来的考试科目“3+综合+1”,调整为“3+1”。南方科技大学新生录取采取了“高考成绩+面试成绩+平时成绩”的方式。可以说,2012年各式各样的高考改革方案要稳步推进。在这其中,“异地高考”最为惹人注目,它成为高考改革的关键事件,也逐渐成为推进教育公平进程中的标志事件。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78号),到如今已近10年。当时的随迁子女大都进入高考年龄。如何解决这些子女的高考问题成为2012年高等教育领域最为关注的事件之一。日前,教育部将会同国家发改委、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等五部门将于11月下旬对有关省(区、市) 2012年年底前出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情况进行实地督查,将督查结果正式报告国务院。
      异地高考,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博弈。各省(区、市)高教资源的不均、户籍制度的牵绊、生源利益的难调,使这项关乎民生、关乎教育公平的政策,迟迟难以落地。31个省(区市)年底前出台具体政策的倒计时已然开启。黑龙江率先明确异地高考门槛,江西、云南、浙江等10余个省市均表态将于年底出台方案。但这项工作最难的省份是“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高等教育发达的省份,也是流动人口最多的地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未来社会科学发展的希望。但愿异地高考政策真正成为教育公平发展进程中的标志事件。
      五、积极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大学治理模式初步形成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工程,也是近几年来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2012年,以《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发布为原点,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治理模式初步形成。
      大学章程是大学治理的“宪章”,它上承国家、省法律、法规,下联大学治理的基本规则。大学章程应该起到保障大学自治,促进学术自由,优化大学治理的功用。《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要求,高校章程要明确尊重和保障教师、学生在教学、研究和学习方面依法享有的学术自由、探索自由,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的制度规范,明确校长作为学校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行政负责人,全面负责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管理工作的职权范围;明确学校学术评价和学位授予的基本规则和办法;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健全教师、学生权益的救济机制,突出对教师、学生权益、地位的确认与保护,明确其权利义务。它实际上是在《高等教育法》的基本上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大学的治理模式,它可以概括为:政府重点掌控;党委全面领导;教师有限参与。
      当然中国大学治理模式只是初步形成,各省(区、市)、高校也都在积极对此模式进行完善。如福建省进一步下放了高校权力;山东省对高校类型进行的明确;北京师范大学新任校长董奇在就职演说中承诺,在担任校长期间将做到“四个不”,北京外国语大学新任校长韩震向全校师生公开承诺“三不”;临沂大学从学术本位出发,构建行政与学术之间权力的边界;南开大学最高议事机构校务委员会新增两名学生委员;天津大学聘任10名学生作为校长助理,等等。所有这些努力,都在进一步完善大学治理结构,下放政府权力,规范行政权力,发挥师生权力将成为今后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点。
      六、积极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力促中西部高校
      从2012年开始到十二五末,国家积极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计划”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及政策的支持,改善西部高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有效增加区域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2012年,该项计划推出了两项重要建设工程。一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人称“小211工程”。是中央政府为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并切实提升中西部高校办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中西部一批本科高校的实力得到较大提升,计划重点支持建设中西部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所地方高校的发展建设。二是“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人称“小985工程”。是指教育部、财政部在没有部属高校的14个省区,专项建设一所本区域内办学实力最强、办学水平最高,区域优势明显的地方高水平大学。
      目前,中西部高校高校数占全国全部高校数的66%;学生数占65.5%;研究生占52.9%。但中西部高校却是中国高校中的弱势,重点大学、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领军人物等偏少。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东部和“京津沪”有很大差距。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没有中西部高校的崛起就不能称为“强”。
      七、实施《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提升大学生就业的质量
      为推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切实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工作,教育部制定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认为,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要求》对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作了原则要求。并明确制定了《“创业基础”教学大纲(试行)》。
      大学生毕业生创业率低是我国人才培养中的一个大问题。面对日益紧张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大学生就业中的一个重大举措。国家教育部出台现关标准、原则、要求,是对大学创业教育规范化、标准化、实效化的一个促进。
      八、调整专业目标,下放专业设置权力,提升高校与社会的契合度
      2012年,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2012版专业目录修订遵循“主动适应、科学规范、继承发展”等基本原则,统筹考虑了“专业与职业、专业口径宽与窄、本科教育与研究教育、适应性与前瞻性、国内与国际、规范与开放”等关系。新修订的专业目录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分为学科门类、专业类、专业三个层次,其中学科门类12个,与研究生学科目录的学科门类一一对应;专业类92个,与研究生学科目录的一级学科基本对应;专业数506种,减少了20%。与以往不同的是,新目录的专业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基本专业”(共352种,占69.6%),属于学科基础比较成熟、社会需求相对稳定、布点数量较多、继承性较好的那些专业。第二类为“特设专业”(共154种,占30.4%),是近年来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适应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而设置的专业。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则给予高校自主设置专业的权力。今后,教育部将只对62种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尚未列入目录的新专业进行审批,其余的506个专业都可由高校自主设置,不需进行审批。
      “新目录”和“新规定”是关系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带有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举措,关系到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优化,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九、设置家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2012年7月,教育部等23个部门批准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等626家企事业单位为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在企业联合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是卓越计划的重大改革举措。高校和企业积极参与卓越计划,此前已有194所高校和980家企事业单位联合申报了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同时,教育部决定2013年在中央部门所属高等学校立项建设80个“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按照文件要求,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要由企事业单位有关部门领导担任中心主要负责人,由共建高校协助管理。要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工程实践教学运行、学生安全管理、生活保障等有关规章制度。要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真实的工程环境,组织现场授课,学习新技术新装备,组织实训实习,参与研发工作,以企业问题做毕业设计。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应由高校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组成中心的指导教师队伍。中心应向其他高校开放,根据企业接纳能力接收其他高校的学生进入中心学习。高校在组织学生进入中心学习前,要由高校、企业、学生三方签订联合培养协议,规定学生在中心学习期间三方的责任与义务。
      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是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希望这些中心真正成为学生实习的基地。
      十、南方科技大学获准建立,正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
      教育部根据《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和《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以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讨论议定,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系多科性本科学校,由广东省领导和管理,学校发展所需经费由广东省统筹安排解决。南方科技大学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8000人。教育部要求,南方科技大学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校新专业的增设和专业结构的调整,应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办理。同时,应遵守《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基本精神,依法办学,遵循国家基本教育制度。
      南方科技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筹建5年,终成正果,应是一件可喜的事情。虽然南方科技大学的“去行政化”、“理事会治理”、“学术自治”、“自主招生”都有各种各样的限制,但其作为体制内的大学,在五年的时间里,实现从“筹”到“立”,一跃成为“大学”,无疑给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或许南方科大走的道路正是中国大学发展模式形成的起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436-655428.html

上一篇:2012年中国“大学英雄”:那人、那事、那大学
下一篇:幸福型团队理念与建设小议
收藏 IP: 123.15.50.*| 热度|

8 陈小润 谢强 陈安 翟远征 汪晓军 盛弘强 刘桂秋 yxh316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7: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