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yan66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eyan66

博文

[转载]Science:金属化磷叶立德活化CO制烯酮

已有 1135 次阅读 2023-1-13 18:2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01 研究背景


    一氧化碳(CO)是一种廉价的C1资源,可从化石能源和生物质中大量获得,是廉价的可持续资源。如今,CO是工业中许多反应的关键原料,如Fischer-Tropsch合成或Monsanto/Cativa工艺。与其他小分子类似,长期以来CO的活化需要过渡金属的介导或催化。最近通过主族元素化合物激活H2或CO2等小分子的成功案例也引起了科研人员对CO无过渡金属活化的兴趣(I-VI;图1)。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开发出使用CO作为C1源的单一羰基化合物的选择性合成有效方案。

近日,Viktoria H.Gessner教授团队在Science上报道了CO可以与金属化磷叶立德反应,发生膦取代并生成非常稳定的烯酮阴离子。这种烯酮阴离子可分离、可储存数周、还可进行晶体学表征,具有介于乙烯酮(H2C=C=O)和乙炔醇(HC≡C-OH)之间的独特电子结构(图1D)。此外,烯酮阴离子可选择性地在碳原子上与一系列亲电试剂进行反应,并以高收率获得烯酮及其相关化合物。

图片

图1 CO衍生的主族元素化合物和烯酮形成的合成策略


烯酮是一种多功能的含羰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性质和反应模式。由于其固有的反应性,它们通常在原位生成并直接转化为最终产物(图1)。最常见的制备方法是化学计量反应,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消除或者α-重氮酮热解(图1B),另外,由金属卡宾和CO制备烯酮也是一种可靠的方法,然而,这些方法通常涉及不稳定的起始材料,且反应设备要求高,反应底物窄,产率低,选择性差。相比之下,烯酮阴离子2[RC(M)C=O与M=Li,Na或K]及其随后与不同亲电试剂的反应提供了这种替代(图1D)。目前尚不清楚产物是烯酮阴离子2还是炔醇盐2',尽管质子化的烯酮结构明显比炔醇盐异构体更稳定,但先前的报道通常将这些化合物称为炔醇盐(图1C)。最近的报导表明烯酮阴离子是可以分离的,例如:Stephan团队报道了一种烯酮阴离子Ph2P(S)C(Li)CO的中间形成,可以通过核磁共振(NMR)波谱来表征,但只分离出其分解产物V(图1A)。



02 烯酮阴离子的合成及其结构

      首先,作者选择了金属化的叶立德1a,它很容易从相应的叶立德中获得,同时选择钾盐,与锂化合物和钠化合物相比,钾盐具有更高的溶解度和溶液稳定性。作者监测到1a与1atmCO的反应可产生膦的选择性释放,通过31P{1H}NMR谱判断,在63.2ppm处出现了信号峰。烯酮阴离子2a从甲苯中的反应混合物中析出,很容易分离得到无色固体(图2)。为了更方便的合成,作者采用原位硫化、苄钾脱质子化、羰基化等方法,可以以克级(88%的收率)制得2a。烯酮阴离子在惰性环境下表现出高稳定性,可存储数周,并进行后续应用以及结构解析。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钾盐2a在固体状态下形成了一个聚合结构(图2),两个分子处于不对称单元,其特征都是金属与C1碳原子配位,以及新形成的C=C=O键的氧原子配位。烯酮化合物(~1.245Å)的C-C键长度略短于平均的C-C双键。相比之下,2a(~1.215Å)的C=O距离略长于典型的烯酮,因此表明C=O双键的削弱,与炔醇盐形式的贡献一致。然而,P-C-C角(~147.5(7)°)明显偏离线性,进一步证明是烯酮阴离子形式。为了分析2a的聚合结构,作者制备并分离了钾盐的18-crown-6配合物。结果表明单体配合物[2a·(18-crown-6)]在固体状态下仅存在金属-碳相互作用,而没有金属-氧相互作用,烯酮基单元的键长和键角与聚合物结构中发现的键长和键角相似。总的来说,结构参数表明2a是介于烯酮阴离子和炔醇盐形式之间的中间结构。

图片

图2 烯酮阴离子的合成与结构



03 数据研究证明

另外,计算研究为2a中的成键情况提供了进一步的解释。[2a·(18-crown-6)]的自然键轨道计算得出C-C键的Wiberg键指数(WBI)为2.06,C-O键为1.72(图3A),但碳原子的负电荷(-1.02e)高于氧原子(-0.59e)。这种成键情况不仅存在于硫代膦酰取代阴离子,也存在于母体烯酮阴离子[HC=C=O]-(图3B)。比较阴离子与它的质子化形式(烯酮H2C=C=O和乙炔醇HC≡C–OH),表明烯酮去质子化导致C-C键的加强和C-O键的削弱,正如WBIs的变化所示。阴离子中额外的负电荷向C-O端方向离域而不是在C1碳原子上。尽管如此,C1碳原子上仍有一个较高的负电荷。C2处的正电荷从烯酮的+0.70e显著降低到阴离子的+0.41e,从而导致两亲性降低,这可能有助于阴离子的实质稳定性。从分子轨道上可以明显看出,与烯酮相比,阴离子中C-O键的削弱,以及阴离子的炔形结构的重要性。烯酮阴离子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和HOMO-1的节点平面位于C2和O之间。这种分布与乙炔醇相似,但与烯酮的结构相反,HOMO-1的节点平面位于C1和C2之间。综上所述,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计算研究表明,烯酮阴离子和乙炔醇盐之间存在一种中间电子结构。然而,简单阴离子具有明显的弯曲结构,更重要的是,阴离子的质子化在碳原子上具有明显的热力学优势,产生的乙烯酮H2C=C=O比乙炔醇HC≡C-OH更稳定。

图片

图3 烯酮阴离子、烯酮和乙炔醇的电子结构


04 烯酮的底物范围和合成应用

作者研究了烯酮阴离子2a与不同亲电试剂反应的底物范围。用不同的三硝基氯化物和氯硅烷处理可选择性地得到相应的烯酮3a-3e,这些烯酮为稳定固体,产率>90%,并用不同的光谱方法进行了明确的表征(图4)。2a与伯氯代膦反应,通过膦基取代乙烯酮中间体3f/g-Int二聚化,生成了磷杂环3f和3g。类似地,还能通过硫代膦酰基的还原形成稳定的膦基(3h)、膦酰基(3i)以及对甲苯磺酰基(3j、3k)取代的烯酮,其中3h与(E)-N-甲基-1-苯基亚胺经[3+2]环加成反应得到内酰胺7。还可以用MeI、EtI甚至HCl等小亲电试剂处理烯酮阴离子来获得活性后与烯酮阴离子进行后续反应形成环酮(如:3l-3n)。另外,烯酮阴离子2a还能与二苯硫醚反应得到硫酯烯醇化物3o,用酮和醛处理导致C=O双键异常裂解,同时形成新的C=C双键并得到丙烯酸酯3p、3q和3r,产率为71%-86%。这些反应表明,烯酮阴离子不仅是烯酮及其后续产物的有价值试剂,而且为从金属化磷叶立德活化CO形成各种含羰基的有机化合物提供了新的反应模式。

图片

图4 烯酮的底物范围和合成应用


05 总结

Viktoria H.Gessner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新颖、高效的方法,可在碱性条件下通过金属化磷叶立德与作为C1源的CO反应生成烯酮及其相关化合物。该方案的关键是形成高产率的烯酮阴离子。这些阴离子的电子结构介于烯酮阴离子和乙炔醇盐之间,稳定性好,这使它们在有机合成中变得更有价值。



参考文献:

Mike Jörges, Felix Krischer, Viktoria H. Gessner, Science, 2022, 378, 1331-133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43934-1371849.html


下一篇:[转载]南开大学朱守非团队:新型邻菲啰啉类配体在铁系元素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收藏 IP: 223.166.2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8: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