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izz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Clizzy

博文

内部操作在多大程度上损害同行评价的公正性?(TClizzy)

已有 980 次阅读 2023-6-6 16:5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内部操作在多大程度上损害同行评价的公正性?TClizzy

就学术评价的特有方式而言,尤其在欧美学术界赋予较高信誉及被广泛援引的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方式——惟一是、只能是“同行评价”,或同行评价辅之以社会舆情调查,或同行评价辅之以绩效定量评价等。究其源起,实际是学术内部隔行如隔山,将内务及其质量控制交由同行专家群体控制不失为一个既经济(节省开支和人力)、又高效(提高学术管理效率和质量)的主要途径。

笔者如果需要为我国的同行评价的公正性找到那个既定的标准,那就是,我国博士学位论文质量鉴定的管理规定,那是所有拿到博士学位的人都不会陌生的相关学术质量评价的规定,综合关键环节内容即,一是须七位专家(相类领域的正高职称)组成答辩委员会,执行同行评价程序;二是同行评价具备外部特征的性质,即来自本校专家所占(答辩委员会)的比例应该小于来自外部(本单位以外的科研机构)的专家比例(即比例为3:4——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外部专家担任,此外,3位外部专家、3位本校专家);三是背靠背式的盲审制,即由三位互相未知的外部专家对博士生的毕业论文执行盲审制,博士生、其导师、及学术成果等相关“个人定位”信息在评价过程中均不允许出现。

由此可见,同行评价在多大程度上坚持了外部特征和盲审制的规范要求,同行评价就在多大程度上向其公正性(即程序上的公正性)靠近了一步。

换句话说,即便同行评价所坚守的规范程度小了一点,对其公正性的存在没有产生多大影响,这就是同行评价具有的多样化现象。但是,这与没有底线的所谓“同行评价”完全不是一回事。

   笔者所谓“内部成果”和“内部操作”就是上述没有底线的学术质量评价方法,它与同行评价所坚持的公正性背道而驰,具有天壤之别。

“内部操作”的学术评价之内部性是其显著特征,首先是“内部成果”代表了全部的学术资格条件,即缺失公开发表或专著出版、或主持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等学术资格(外部条件)支撑的情况下内部成果成为竞争资源的完全条件。其内部成果包括本校的学报期刊发表的成果;或未获发表,但其成果获得局级以上领导签字或持有(由机构中层干部主导和出具的)“转化证明”;或在内部期刊(即没有公开刊号)发表的论文成果,等等。总之,“内部成果”其界定关键还在于投入使用之前未经任何专业质量鉴定的程序

其次,完全性内部操作的是在完全缺失外部条件包括发表论文、出版专著、或主持的纵向课题等情况下,全然依靠上述内部成果使其成为推动科研资源配置循环及再循环得以实现的完全条件。

那么,内部操作在多大程度上损害同行评价的公正性呢?完全性内部操作与同行评价的公正性是丝毫不沾边的,它是典型的学术腐败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其违背外部比例大于内部比例的规范要求,包括成果质量标准的外部特征的性质;二是完全性内部操作使得(同行评价中的)“过度私意化”不仅成为普遍现象,甚至达到为所欲为的地步,为各类学术腐败风气大开方便之门,当然,亦不利于学术公正和守法行为的推而广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43736-1390768.html

上一篇:用于多元系统控制的系统方法的探究(TClizzy)
下一篇:试论“辩论术”与“窗子”的关系
收藏 IP: 221.238.182.*| 热度|

2 冯兆东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20: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