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izz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Clizzy

博文

占据有利地形的基础研究会百战不殆吗(TClizzy)

已有 1240 次阅读 2023-5-10 21:5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占据有利地形基础研究会百战不殆吗TClizzy

 

就在现代大学建立初始的那段历史时期,辉煌一时的德国哥廷根大学得益于其雄厚的自然科学实力和基础研究,尤其指一个连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科研链条被誉为基础研究的山峰,也是基础研究“占据有利地形”的典型例证,结果证明其为基础研究的百战不殆提供了有利的先决条件。

此外,对世界一流高等学府而言,将学术界的生存竞争称之为一个披荆斩棘的博弈过程丝毫不为过。因为,就黑格尔持有的人性恶(尤其指“囚徒博弈”)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原动力这一观点的角度看来,学术界的生存博弈在世界一流大学不仅是司空见惯的现象,甚至,学术世界亦是学术博弈的结果,更不需惶论学术质量层级和规范有赖于学术博弈之极之烈,以及其竞争优势的正面效应。那么,要在这场生存博弈中胜出是至关重要的,而占据有利地形比之攀登高峰更加被视为无往而不利的胜利法宝。

占据有利地形源于通过把控先机以获取争战主动权的军事术语,意味着成功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占据有利地形”的学术行为不仅成就了主流科学研究及其社会价值,而且对人文社会科学而言尤其重要,例如,有利地形之“有利”的关键就是它不是靠嘴说出来的,而是由社会需求选择出来的最优价值(即表现出最优社会适用度的学术价值),以及由社会实践及历史过程检验出来的实在(实质存在)事物及真实研究价值,其不仅成为学术竞争中能够胜出的主要理由,而且形成了检验学术价值之存在合理性的可信和可靠标准。不难理解“占据有利地形”对学术研究先行者而言有多难,那是在披荆斩棘的学术博弈过程中依靠社会需求选择的竞争优势胜出的,此类胜出不是闲人所能成就的,而恰恰是“不供养一个闲人”的“闲人免进”模式,一句话,占据有利地形需要真本领!

既然是有利地形,其利好效用理应是显著的。例如,前人开道为后人提供了一般方向指导,依据有较高含金量的学术方向将地域和边界进一步拓展,对后人可及而言无异于“以弱胜强”的通径,这无疑将有助于提高成功的效率;有利地形之最优价值更在于其为后人创造了一个货真价实的、激发和鼓励无限的学术创新空间,其中,营造学术创新之宽阔的自由度(前可攻、退可守)是所谓“有利地形”之所以“有利”的真实写照。

尤其是面对导致学术荒芜的威胁和挑战时,占据有利地形的基础研究之其利则更加真实有效。作为一个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申请的基金没有成功,最怕的绝望之事就是基金申请“注定”不会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方面的关键在于科研人员需要更加主动拓展基础应用型研究,即主动进行价值转移,将个性化兴趣方向让位于技术市场需求(含金量高的科研需求),更加关注直接为提高生产率做出贡献等。当然,究其原因上述问题不会那么简单,像“劣币驱逐良币”行为效应真实发生了,那么,对占据有利地形的基础研究而言,还能不能“百战不殆”?

例如,“学术创新之宽阔的自由度”就是一个“试金石”,只要合法的和规范的通过“同行评价”,很容易地辨别“学术”与“非学术”之间的区别,即将不能通过“学术基准门槛”的那些衍生技术服务型劳动及产品如“实施办法”、“规划纲要及纲要指导”、“职业教育方向指导和测评办法”、“工作通知和手册”,及针对某个领域问题的窄性的工作调研及其研究报告等,显而易见,诸如此类的职业技术指导手册及服务型产品均与“学术创新之宽阔的自由度”毫无干系,即扯不上半点关系,所以,学术事业之固有的辨识度很高,这是学术基准门槛基本上还可以被依靠的原因所在。

面对基础应用型研究有可能被衍生技术服务型劳动及产品进行全面替代的危机和挑战,我通过思考且给出了使基础应用研究能够“百战不殆”的两个思路:一是依循“科学研究”和“研究员或教授”称号的概念及其精神特征进行科学分类,将科学研究与衍生技术有偿服务划分成为两个系列进行评审,建议对衍生技术服务系列不给予设立“研究员”“教授”称号,但是可以设立技术服务职业的高级职称二是于基础研究、包括基础应用研究系列实行“代表作制”,执行代表作制的基本程序和学术标准衍生技术服务系列不参与“代表作制”,不需要受到学术标准的鉴定和检视,而是应该适用衍生技术服务产品的质量管理和考评规定。此外,每个从事基础应用型研究的科研人员均可以保留检视“代表作制基本程序”是否依循程序正义的权利。

面对从完全竞争胜出才能占据的基础研究之有利地形,作为后人,我们理应更加感谢和珍惜,可以开创可以承继可以发展,还可以站到巨人肩上,还不至于使基础研究断流。总之,一句话,占据有利地形不是靠嘴说出来的,也不是由闲人能成就的——要依靠真本领!这恰恰是基础研究之保有先进性而不会过时的主要缘由。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43736-1387520.html

上一篇:我的书介——《现代大学管理制度比较及变革研究》(TClizzy)
下一篇:我所了解的社科类核心论文质量迅速下滑的主要原因
收藏 IP: 218.68.14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9: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