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博友缅怀科学网博主丁裕国先生
热度 7 陈昌春 2012-11-18 20:43
科学网博友缅怀科学网博主丁裕国先生
气候学家、科学网博主丁裕国先生不久前离开了他挚爱的气候事业与他喜爱的科学网。 我与丁老师结识于岁炎时代(气候变暖),抱持对于岁炎时世(人天有疾)的关心,在科学网上自抒情怀,可谓名副其实的“岁炎三友”——借科学网结缘的校友(南大)、工友(南信大)、网友(科学网)。 ...
个人分类: 人物沧桑|4355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7
闪亮登场的宿管员与戛然辞世的导师——同为“六O”后
陈昌春 2011-6-22 20:40
  扬子晚报 2011-6-21报道了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当了10年宿舍管理员的吴光华在盛大的毕业典礼上隆重登场,受到广大毕业生的一遍遍掌声欢迎。   作为参加典礼的一员,我对她提到的学生康娜不太陌生,对她的导师周锁铨可以说是太不陌生。   作为硕导之一 ,受邀 参加了本场毕业典礼 , 正面目击了这一情景交 ...
个人分类: 人物沧桑|4241 次阅读|没有评论
我的“知识贪心病”
热度 1 陈昌春 2011-4-20 11:02
  小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与“向科学进军”的劲风的吹袭有关(另外,家贫买不起书,学费幸亏成绩尚优获连续减免。幼时由于大姐的工作原因,小时候的课外读物主要是文革时的批判性报刊,不过我读得有味,全没有意识到存在问题。在还不知爱因斯坦理论之前,就知道他是被批判对象、胡说八道的对象),落下了“知识贪 ...
2900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杨振宁与哈金:崛起于英语世界科学与文学领域的标志性人物
陈昌春 2010-4-18 11:33
我认为:杨振宁与哈金分别代表了美裔中国移民在英语世界的科学与文学两大领域取得成就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人物。 有人问杨振宁他获诺奖对于中国人的意义。他认为,我的获奖给国人带来了信心,使中国人认识到在科学能力上不输于外国人。 &nbs ...
个人分类: 人物沧桑|4061 次阅读|没有评论
王选不看外文中译版
陈昌春 2010-4-17 22:14
王选先生说:他本科段就决定不看外文中译版,他认为技术类文献中译可能靠不住,逼迫自己只看外文。他说,这与他后来的成就密不可分。
个人分类: 科研方法|2648 次阅读|1 个评论
谁敢讲“最后一课”?
陈昌春 2010-4-17 18:59
都德的《最后一课》,据讲所谓爱国、爱语言是虚构的,与事实不符。这里不去说他了。 最近去世的美国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卡耐基·梅隆大学(李开复的母校)的计算机系教授兰迪·鲍什(Randy Pausch)的“最后一课”视频在互联网上流传极广,被下载超过1000万次, ...
个人分类: 教育放谈|2852 次阅读|没有评论
钱学森之问与“大成智慧学”专业何时开办
陈昌春 2010-4-17 18:55
钱老生前,一直在倡导开办“大成智慧学”本科与硕士专业,但似乎始终未见响应。钱老称,学过这个专业以后,转学其它专业知识,只需2周左右即可上手(我凭记忆,准确时间可另查)。 网友如知道教育行政部门或高校的态度与做法,不妨分享一下。
个人分类: 教育放谈|2945 次阅读|没有评论
知识干旱的日子
陈昌春 2010-4-17 18:49
文革时期我是童年。改革开放后读了很多书。更多地知道了改革开放前许多年轻人对知识的渴望。在当时的语境下,首先是对书籍的渴望,然而当时书籍奇少。因为文化已被革了命,遑论知识书籍的出版。知识越多越反动,没有知识的所谓“大老粗”成为当时的社会时髦、口头禅。现在的孩子很难理解当时 ...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296 次阅读|1 个评论
博览群书与术有专攻
陈昌春 2010-4-17 11:34
经常听人说,现在是知识爆发时代,分科越来越细。“科学”一词就来自日本,原指“分科之学”也。一个很小的领域会耗尽人一生的精力,比如:神学里曾有人研究“一个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 明知道众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我还是忍不住读遍所有书的想望(或者说是 ...
个人分类: 科研方法|4305 次阅读|3 个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23: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