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初水利教育师资的“南李北裴”——民国访美水利八仙师承谈
——水利八仙:张含英、张任、徐世大、吴又新、林平一、蔡邦霖、刘钟瑞、蔡振
陈昌春
民国早期的水利教育,1915年在南京成立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及1924年升级后的河海工科大学,培养了大量水利人才。该校是专门的水利教育,当时的水利教育领头人是李仪祉先生。时间稍早,地处北方天津的北洋大学,已出现本科层次的水利教育。不过,北洋大学是在土木专业之内包括水利课程,不是水利专门教育。从教学效果看,北洋大学的水利教育也不俗。1944-1945年访美的中国水利专家8人组,俗称“水利八仙”,其中四名成员是北洋大学的土木毕业生。
徐世大先生在《回忆与感想》一书中讲述了“河海工程学”美国教员裴特森教授引领并使其热爱水利的情况(见下面截图)。
徐世大先生在《回忆与感想》中称,约1945年访美中国水利专家8人中,4人为裴特森先生在北洋大学时期的学生。
徐世大先生回忆录的裴特森先生英文拼写Harry H. Petterson,或许有误。根据一个民国文献带职称的信息,裴特森的英语拼写,正确的可能是Harold A Petterson。
裴特森先生之前,北洋大学另外也有一位水力学美国教员“裴教授”——裴克(Myron H. Peck)。一份宣统二年(1910)的北洋大学毕业证书存根上有“水力学“及“裴克”的记载。
《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 第一卷》一书的“外籍教师”部分,提及了土木学者的三位国外教授:毛瑞尔(Arthur B.Morrill)、道宾士(Dobbins)、裴特森 (Harold A. Petterson)。有点遗憾的是,该书中他的授课名称(力学,卫生工程)中没有水的影子,连水旁的字都没有。
根据英文网页(https://2nd-division.com/images/men/peck.myron.htm):“( Myron Hall Peck) Was engaged on engineering work in China for a number of years and previous to his entry into the service was a consulting engineer in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He arrived in Angers, France, February 7, 1918, and was placed in command of company D; 11th Engineers. He was transferred lo the 2nd. Engineers June 17, 1918, and was killed in action October 9.”里面的人物,可能就是曾在北洋大学任教的裴克(Myron H. Peck)。他在返回美国不久,就在1918年战亡了。
至于毛瑞尔(Arthur B. Morrill)在北洋大学担任土木课程教学期间,后来是否出现过水利专家,我不清楚。《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 第一卷》一书仅一语提及其担任“土木”课程,无更多介绍。据网络搜索,如果不是同名,毛瑞尔先生的专长可能偏向给排水及卫生工程。如他可能发表过《The Detroit Sewage Treatment Plant》,并可能在金陵女子大学考察过供水问题(https://collections.library.yale.edu/catalog/16998356)。根据张保祥先生提供的消息,2013年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过杨福玲教授主持编译的《毛理尔和他热爱的中国》一书。
关于北洋大学的水利教育成绩,张含英先生在《回忆北洋大学》一书的《北洋大学回忆》中作了一些讲述。不过,与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有关,没有提及北洋大学当时的水利课程教员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