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qs042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qs0428

博文

DDR1 和 DDR2 双靶点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其抗炎作用研究 | MedChemExpress

已有 971 次阅读 2022-9-7 10:3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DDR1 主要包括 DDR1a、DDR1b、DDR1c、DDR1d 和 DDR1e 五个亚型,亚型的不同主要是由跨膜激酶蛋白的 mRNA 选择性剪接所导致,而 DDR2 至今尚未发现其它亚型。DDRs 在人和小鼠组织中表达广泛,涉及细胞形态的形成、分化、增值、黏附、迁移和侵袭。大量的研究表明,DDR1 和 DDR2 是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关键介质 [1-3] ,在多种炎症性疾病中失调,如动脉粥样硬化、骨关节炎、器官纤维化。胶原诱导的 DDR1b 的激活可以显著促进巨噬细胞在炎症反应过程中产生白细胞介素 8( IL-8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 (MIP-1α) 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 (MCP-1)。DDR1 敲除的小鼠可以降低脂多糖(LPS)诱导的趋化因子分泌,并使死亡率降低。小分子 DDR1 抑制剂可以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在小鼠炎症模型中明显的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DDR2 的激活可促进人树突状细胞产生 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 等细胞因子,对炎症性疾病有重要作用。Ⅰ型胶原介导的 DDR2 激活对于纤维化发生至关重要,在早期酒精性肝病模型中,沉默 DDR2 的表达可减少酒精性肝损伤和纤维化。I 型胶原激活 DDR2 可以诱导原代人肺成纤维细胞中 DDR1 的表达,表明这两种受体之间可能存在串扰 [4-5]。因此,DDR1 和DDR2 双靶点抑制剂的开发可能是抗炎药物研发颇有希望的策略。目前已报道了大量的 DDR1 和 DDR2 抑制剂,但大部分化合物选择性差,因此急需寻找选择性好的 DDR1 和 DDDR2 双靶点抑制剂。

     基于这一出发点,作者对课题组前期报道的 DDR1 选择性抑制剂 4(DDR1, IC50:9.7 nM; DDR2,  IC50:175 nM)进行结构改造。(图1)首先,分析化合物 4 与 DDR1 蛋白、DDR2 蛋白的结合模式(图2A-2B),化合物以相似的激酶二型结合模式作用于 DDR1 和DDR2。有意思的是,化合物可以与 DDR1 的 Met704、Glu672、Asp784 残基形成四个氢键,而不能与 DDR2 蛋白中相应的 Met95 形成氢键。此外,DDR2蛋白中的空间位阻使得化合物 4 中的吡唑啉[1,5-a]嘧啶基团与 Tyr94、Met95 残基发生碰撞,进而导致其对 DDR2 的活性较弱。作者通过骨架迁跃的策略,对该基团进行替换,设计了一系列化合物,最终获得化合物 5n不仅具有双重 DDR1 和 DDR2 抑制活性,同时对 Abl1 具有较好的选择性(DDR1,  IC50:9.4 nM; DDR2, IC50:20.4 nM;Abl1, IC50:494 nM),其与 DDR1 蛋白的晶体结构复合物揭示了其确切的作用模式(图3)

图1.化合物 4 的结构式及化合物的设计(图片来源:《J. Med. Chem.》)

 

图2 化合物 4 与 DDR1、DDR2的结合模式预测(图片来源:《J. Med. Chem.》)

图3.化合物 5n 的结构式及其与 DDR1 的共晶结合模式图(图片来源:《J. Med. Chem.》)

    采用 DiscoveRx 方法测得化合物 5n 与 DDR1、DDR2 蛋白的结合常数分别为 7.9 nM 和 8.0 nM。激酶谱实验评价了化合物 5n 对 468 种激酶的影响,化合物的总体选择性较好,但对 Abl1,EPHA2, EPHA7,EPHA8,EPHB2,LCK,LOK,TIE2,TrkA,TrkB 和 TrkC 等靶点的选择性较差,结果如图 4 所示。

图4. 化合物 5n对脱靶激酶的活性(图片来源:《J. Med. Chem.》)

     采用原代人肺成纤维细胞评价化合物对 DDR1 和 DDR2 蛋白活化的影响,Western 结果如图5所示,化合物可以剂量依赖性的降低 DDR1 和 DDR2 的磷酸化,且对总蛋白的量不产生影响。此外,化合物在 50 nM 和 100 nM 对 c-Abl 激酶的磷酸化均不产生影响。

图5.化合物 5n 对 DDR1 和 DDR2 磷酸化的影响

(图片来源:《J. Med. Chem.》)

     由于 DDR1 和 DDR2 是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关键介质,因此作者分别评价了化合物 5n 在体外和体内的炎症改善效果。首先,化合物 5n 可以降低原发性腹腔巨噬细胞种 LPS 诱导的 IL-6 分泌(图6)。其次,化合物可以改善 LPS 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中的炎症症状。(图7)

图6.化合物 5n 可以降低原发性腹腔巨噬细胞种 LPS 诱导的 IL-6 分泌

(图片来源:《J. Med. Chem.》)

图7. 化合物 5n可以改善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中的炎症症状

(图片来源:《J. Med. Chem.》)

 

 

小M 的小思考:

    近年来,人们对 DDRs 蛋白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证明其参与体内多种信号通路的传导和多种生理病理过程。由于其在炎症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得其成为开发抗炎药物的重要靶点。本文作者通过分析选择性DDR1 抑制剂在生物学上存在的不足,致力于开发 DDR1 和 DDR2 双靶点抑制剂,并最终获得了化合物 5n,其在体内外均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这一研究为寻找强效抗炎活性的候选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Leitinger, B. 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functions inphysiologicaland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Int. Rev. Cell Mol. Biol. 2014, 310, 39−87.

[2] Borza, C. M.; Pozzi, A. 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s in disease. Matrix Biol. 2014, 34, 185.192.

[3] Li, Y.; Lu, X.; Ren, X.; Ding, K. Small molecule discoidindomain receptorkinase inhibitors and potential medical applications. J. Med.Chem. 2015, 58, 3287−3301.

[4] Yang, J.; Wheeler, S. E.; Velikoff, M.; Kleaveland, K. R.; Lafemina,M. J.; Frank, J. A.; Chapman, H. A.; Christensen, P. J.; Kim, K. K. Activated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 initiate fibrosis through secretion of mesenchymalproteins. Am. J. Pathol. 2013, 183, 1559−1570

[5] Luo, Z.; Liu, H.; Sun, X.; Guo, R.; Cui, R.; Ma, X.; Yan, M. RNAinterference against 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2 ameliorates alcoholic liverdisease in rats. PLoS One 2013, 8, No. e55860.

[6] Wang, Z.;Ding, K.;Lu, X et al.Design,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3 -(Imidazo[1,2.a]pyrazin-3-ylethynyl)-4-isopropyl.N.(3-((4-methylpiperazin-1-yl)methyl)-5(trifluoromethyl)phenyl)benzamide as a Dual Inhibitor of Discoidin DomainReceptors 1 and 2. J. Med.Chem.

 

相关产品

 

DDR1-IN-1

DDR1-IN-1是 DDR1 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IC50 和 EC50 分别为 105 nM和 87 nM,而对 DDR2  IC50 为 413 nM。

 

DDR1-IN-2

DDR1-IN-2 是一种盘状结构域受体 1 (DDR1) 抑制剂,IC50 值为 13.1 nM,对 DDR2 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 IC50 of 203 nM。

 

DDR1-IN-3

DDR1-IN-3 是圆盘状受体 1 (DDR1) 的一个选择性抑制剂, IC50 值为 9.4 nM。

 

DDR Inhibitor

DDR Inhibitor 是一种高效的盘状结构域受体 (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抑制剂,对 DDR2 的 IC50值为 3.3 nM,在浓度为 1.5 nM 时,对 DDR1 有 53% 的抑制作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6747-1354345.html

上一篇:靶向 STING 蛋白的共价抑制剂 | MedChemExpress
下一篇:表观遗传研究指导肿瘤个性化治疗 | MedChemExpress
收藏 IP: 223.166.2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4: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