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方法结构分析,证伪主义学术创新性评价方法的实例
李博闻 2023-7-31 09:05
早上随便搜个,这就是本质相同,泛化出来的知识。 社会事象无限,变换问题域,就能用另一套术语逃避查重。 用我发明的方法结构分析,不看内容,只看方法结构,就能排除它们。
330 次阅读|没有评论
ChatGPT知识信念、能力边界和哲学预言(6)
李博闻 2023-7-26 10:59
日常语言有个三“真”的问题,语义语法语用。 这句话是否语法正确?(例如,是发到间里上的机,这句话随便打的,无意义) 这句话是否内容正确?(例如,所有的猫都有五条腿,这句话内容正确,但实质不正确) 这句话是否实质正确?(例如,猫咪正常情况下有四条腿)。本节是ChatGPT关于实质正确的知识信念,第三个“真 ...
340 次阅读|没有评论
理性哲学 2 :随笔,三家中国汉堡,移植创新,理性
李博闻 2023-7-22 09:14
这是今天20230722南理工1号门800米外的小广场 至多容纳80名阿姨跳舞的小广场上,在第一家隔壁的隔壁,正在装修第三家“中国汉堡”(图2),而第二家“中国汉堡”刚刚歇业(图1)。 一些感性认识: 解决人生问题的时候,我们没有太多底线。 文明创新能力日渐衰竭。我的感性印象是,从最富想象力的互联网业开始 ...
426 次阅读|没有评论
ChatGPT知识信念、能力边界和哲学预言(5)
李博闻 2023-7-19 07:54
数理逻辑也称“符号逻辑”,指用数学或符号方法来处理演绎推理问题。 ChatGPT令研究者震惊又费解的困惑是:“数理逻辑”自然可以处理“7+2=”这类分析命题,但如何处理诸如“黑裙配什么耳环”这类依赖内容和经验的综合命题,这样的信念从何而来? 本文将从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出发展开逻辑 ...
459 次阅读|没有评论
理性哲学 1 :“加法创新”导致内卷和道德滑坡
热度 1 李博闻 2023-7-17 13:40
煎饼,我从小就吃的一种街头早饭,最早形态是普通面皮包裹鸡蛋、油条。目前的形态是杂粮面皮,摊鸡蛋,包脆饼,基础款还会放入“土豆,海带,生菜,花生”,如果愿意,还可以放“ 辣条,肉串, 肉松、培根、鸡柳“等。左图是南理工1号门附近的煎饼店铺,右图是我家楼下的煎饼店铺(今天下雨回家刚拍的)。疫情后期到 ...
737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理性哲学 0 :颜宁之问有感
热度 2 李博闻 2023-7-15 21:10
最近颜宁面试提问比较火,发表个人看法。 大概是:颜宁所参加的博士生推免面试,面试者“基本是国内生物医药领域所能招到的资质最好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她提了一个开放性问题:假设时间来到10年后,你已经成为一名PI,你拥有所需要的所有资源(优秀的科研团队、充足的经费、完善的实验设备、大把的时间),那你最想探索 ...
801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ChatGPT知识信念、能力边界和哲学预言(4)
李博闻 2023-7-15 14:23
本文回答ChatGPT两个问题: 1.按照日常经验,将句子分割为“词”的集合,将损失句子中的意义和逻辑。ChatGPT怎么敢用Token作为操作单元的? 2. 为什么说中文环境,不可能产生ChatGPT? ChatGPT将词元(Token)作为操作单元,词元可以表示一个或若干个英文单词、短语、句子甚至段落。本文 ...
732 次阅读|没有评论
ChatGPT知识信念、能力边界和哲学预言(3)
李博闻 2023-7-13 13:19
经验有关的研究中,搜集到的“生数据”往往需要一定的“预处理”,但是,ChatGPT直接使用参差不齐的“日常语言”作为训练材料?这种知识信念从何而来? 本节讨论 知识信念Ⅵ:“日常语言”可作经验材料的信念 前言,待解决的问题,请参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5429-1395087.html 知识信念Ⅲ:如何建 ...
465 次阅读|没有评论
ChatGPT知识信念、能力边界和哲学预言(2)
李博闻 2023-7-12 15:12
本节阐述西方哲学如何建立起“知识信念Ⅲ” 前言,请参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5429-1395087.html 知识信念Ⅲ:“单词”可以转换为一种基于统计逻辑的情景化表示形式(词向量) 古希腊时期的日常语言缺少规范,认识活动和论辩活动中“诡辩”时常发生。亚里士多德 ...
521 次阅读|没有评论
ChatGPT知识信念、能力边界和哲学预言(1)
李博闻 2023-7-12 14:58
任何颠覆性创新,都绝非天降之物,ChatGPT也不例外。 就像先有“番茄可食”的知识信念,随后有“番茄有关”知识,最后有风靡的“番茄酱”。在人类观念的和经验的世界里,知识信念一般由哲学家提供; 知识是确证后的信念 ,创新知识是科学家的主要工作;工程师则成就那些对社会生活具有颠覆性影响的新事物。 知其然,更要 ...
570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9-28 2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