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如何看待:“用ChatGpt破解学术查重”
李博闻 2023-6-2 13:42
传授如何利用ChatGpt对研究论文降重,如上图示例。 网上很多,自行搜索。 我的认识有两层: 1)受益儒道,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是:人生问题的解决。 只要能解决自己的人生问题,“作弊”“造假”“抄袭”等任何反理性、反道德的行为,都是可以去做的(网上有陈丹青的总结:中国人的信仰就是活下去最要紧)。 ...
294 次阅读|没有评论
学术成果“一石多鸟”设计。例:一张图,同时说明波普尔“科学是猜想与反驳的文化过程”等若干命题
李博闻 2023-6-1 13:46
学术成果中“一石多鸟”设计,近似修辞中“双关”技巧,或者,心理学格式塔图(一图多意的创意设计)。指创作者在 不增加知识传播质料损耗 前提下,开启 倍增的知识 ,“加量不加价”大大提升知识丰度。 如一篇学术论文,主题为:基于知识图谱的知识图谱综述(有现实原型) 实现两个目的:1.综述功能,梳理了“知识图谱 ...
277 次阅读|没有评论
求解惑:科学学,前途在哪里?
热度 7 李博闻 2023-5-15 16:43
今天人民大学学者来南理工交流,做围绕“创新”话题的讲座。 交流学者成果概述:以“区域饮食差异”表征“文化差异”,用专利等度量“创新”,进而,建立因果。 在提问阶段,我就“ 科学学的前途问题 ”进行提问。提问也发在了我的朋友圈,完整思考整理,如下: 补充一个背景:我研究领域是“情报学理论与方法”, ...
825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7
“加法式创新”与“内卷”
热度 1 李博闻 2023-4-19 17:17
经验资料 就像化学方程式,图中每个表达式,代表一篇实证论文,揭示了论文骨架----”方法过程结构“。 两张图反映了:我们学科一种研究方法,一种用法(研究套路),十多年的演化。 很明显: 愈来愈复杂 这种创新模式,我管它叫”加法创新“,原名叫”特设性修改“(考虑到读者望文生义的阅读习惯,用哲学术语 ...
475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我预言这两个指标:思想遗产指数A和B
李博闻 2023-4-17 09:50
在B站这个视频《用AI生成的科比,在天堂与奥尼尔的对谈》的基础上 我预言这两个指标: 思想遗产指标a:你至少需要留下a单位的数字痕迹,子孙后代才可能实现与你的思想跨时空对话。 思想遗产指标b:在你的数字痕迹中,那些能够反映思想的个性化学术内容达到某个比例b,你的数字生命才谈得上有“思想遗产”,可能凭借A ...
425 次阅读|没有评论
国防大学教职面试经历(1):试讲课件分享
李博闻 2023-4-16 21:03
分享思路 试讲,找一个擅长的知识点试讲,选题三选一:1.事业发展方向、2.学科前沿热点、3.学科理论与方法 我的思路:选3,理由如下 1,顶层设计的“鼓”与“呼”, 需要资历 ,同时,社科重学派,学派间难免有 路线上的异见 ,该话题不适合畅聊。 2,任何学科的“热点”都是 速朽的 ,相较之,学科“理论与 ...
619 次阅读|没有评论
我给出的一篇图情论文的审稿意见:拒
李博闻 2023-4-3 10:59
论文提出一种融合“位置信息+专家智慧+经典算法”的创新算法(***指数),并以“***”领域学术论文为实证对象,检验创新算法在***任务中的效果。 1)论文提出的创新算法 论文提出的创新算法(***指数),融合了启发式规则(位置信息)、专家智慧(权重)、以及经典统计算法(***、***)。 首先,系统论认为“若干要 ...
535 次阅读|没有评论
ChatGPT为什么没有首先出现在中国?中西哲学比较研究视角下的个人见解
热度 2 李博闻 2023-3-11 20:12
ChatGPT为什么没有首先出现在中国? 根据作者有限检索,观察到《中国新闻周刊》在2023年2月16日以媒体身份率先发问,知乎同日也有网友转载提问,一位标记为北京大学哲学硕士网友做出视频回答(作者认为,这是知乎仅有的、具有知识性的严肃回答),解放网“上观新闻”在3月9日再次追问。 现有答案中,不同领域人士从各 ...
991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博士毕业论文记录:与老板的通信,四年两次大调整的说明(*^_^*)
李博闻 2023-1-1 19:18
今天是2023年第一天,本来计划下午来一场150分钟跳绳来纪念的。没想到,我勤勉的老板今天还在工作,那我自然要回复啦。因为断电没保存文档的缘故,弄了一个白天。 这封邮件是给我未来小孩看的,有关科研态度方面的,哈哈。 本篇和博士毕业论文有关,我觉得学术研究活动没必要遮遮掩掩,事实上,我非常乐意直播撰写博士 ...
1238 次阅读|没有评论
社会科学“证伪主义”学术评价方法:第二种特设性修改 - 案例(草稿)
李博闻 2022-12-27 11:17
贯穿 科学哲学 发展过程的是科学的划界问题,不同历史时期的科学哲学家对“科学”“非科学”“伪科学”的划界问题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李凯尔特、马克斯韦伯等知识先驱,通过 社会科学哲学 刻画社会科学有别于自然科学的独特性质。我目前的工作,事实上,正在延续这些哲学家们的划界努力,试探性地用排除法的方式,勾出社会 ...
939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6-5 11: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