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课题计算时需要用到中国的系数,所以在CNKI里查了些文章结果作为参考。
这些文章的特点是,实际监测,算法就是标准监测污染物的方法,最多涉及的是单位换算。
文章1:2007年,知名研究机构发表,中文期刊论文,引用次数最多。结果数值第二大。
文章2:2009年,同知名研究机构发表,英文期刊论文,方法参考文章1。结果数值第三大。
文章3:2012年,本校本院知名教授团队发表,中文期刊论文。结果数值最大。
文章4:2013年,一般学校发表,普通中文会议论文。结果数值最小。
。。。
对比这几篇文章结果的差异性,首先的反映是选择期刊论文,舍去会议论文。
但心里又有点怀疑,监测方法是标准方法,算法也很简单,就是加减乘除+单位换算,怎么结果会有数量级的偏差?
于是花了点时间研究,结果发现(应该没有理解错误,已经三个人验证):
文章1:时间换算有问题。不知对结果偏差如何?
文章2:算法是正确的。
文章3:换算系数错误,是正确的换算系数的3倍,如实际计算使用该错误换算系数,理论上导致结果是正确结果的3倍。
文章4:表述有一些小错误,但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这样一比较,所谓的核心期刊论文的质量也不太靠谱。。。
由于和文章3的作者是同单位的,我就想着能不能联系上原作者,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也许他的研究结果就是一个特例,很有借鉴意义也说不定。
虽然作者已经硕士毕业一年多,还是幸运的让我给联系上了而且答应帮我看看。然后,仔细对话后,作者表示自己对算过程不太清楚、忘记了、且没有数据备份。其实我俩都知道这个计算过程相当简单。
无奈之下,我只能要么按照自己的理解处理下这篇文章的数据结果,要么作不引用处置。
感慨几点:
1.拿到好的数据要好好利用,对基本计算一定要确保其正确性。不应该是一个人算一遍就了事。
2.处理数据一定要在课题组做好备份,以备今后不时之需。
3.引用中文文章时,不能只看表面结果(引用次数、期刊、结果范围等),有时候还是要深究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6 1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