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ntiers 开放科学平台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rontiers

博文

Frontiers 开放科学馆 | 青春期吃糖太多可能会引发认知障碍

已有 2632 次阅读 2021-7-2 17:21 |个人分类:科研新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微信图片_20210603101024.gif

内容概要

  • 儿童糖摄入量过高会增加成年后患肥胖症、多动症并产生认知障碍的风险。

  • 目前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的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的每日蔗糖摄入量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的四倍以上。

  • 这一研究为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减少饮食中的蔗糖摄入量提供了理论支持。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期刊发表了昆士兰科技大学组织的一项以老鼠为实验对象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儿童糖摄入量过高会增加成年后患肥胖症、多动症并产生认知障碍的风险。

研究结果显示,当小鼠每天摄入较低水平的蔗糖时,蔗糖摄入引起的体重增加和其他健康问题的风险降低。 这一研究为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减少饮食中的蔗糖摄入量提供了理论支持。

微信截图_20210702171601.png

该论文的主要作者之一,QUT神经学家 Selena Bartlett 教授表示,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60多个国家的许多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的每日蔗糖摄入量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人均每日25g」的四倍以上

Bartlett 教授说:「蔗糖过量摄入对青少年和成人的长期影响还需要做更多的研究,但小鼠模型的研究结果指明了一些方向。」

Bartlett 教授研究发现,长期摄入蔗糖「5周大的小鼠经过12周试验」会导致体重显著增加,引起神经系统对新鲜事物的异常和过度刺激,并改变情景记忆和空间记忆能力。这些研究结果与注意力缺陷和多动障碍中呈现的研究结果很相似。

要想获得更充分的研究证据还需要进行人体试验,但Bartlett 教授的试验结果已经清楚表明:成年后出现持续性多动症和神经认知缺陷的风险会因幼年时期蔗糖的长期过度摄入而增加,而糖分过量摄入在西方饮食习惯中较为常见

Bartlett 教授表示,虽然关于『糖瘾』的概念和将糖界定为易滥用物质仍存在不少争论,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糖消耗和药物滥用有关的大脑回路和分子信号通路存在重叠。

微信截图_20210702171706.png

人们摄入糖和食物是为了调节机体能量平衡,也可获得愉悦和舒适感。这种对美味食物的享乐欲望是由奖赏机制驱动的,暴饮暴食会影响甚至超越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肥胖症流行加剧可能与西方饮食中不受限制地食用高糖食品和饮料有关。同时,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与肥胖之间的强相关性已被揭示。

总而言之,研究数据表明,糖过量摄入导致的肥胖可能是西方国家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发病机制要素之一。此外,蔗糖的过量摄入与儿童多动症以及成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冲动也存在关联。但是,自儿童时期开始长期过量摄入蔗糖是否会和其他致瘾性药物一样影响成年后的神经系统、情绪或认知能力,目前尚不清楚。

微信截图_20210702171715.png

这项针对老鼠的研究对理解糖分过度摄入的危害有很大帮助。该研究结果首次表明,长期食用蔗糖不仅会导致体重显著增加,还会引发多动症和学习障碍

研究结论证实了世卫组织建议的合理性,即限制糖分摄入可有效预防肥胖,同时还可以避免多动症和认知障碍带来的影响。


原文来源: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OGO_Neuroscience.png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是瑞士出版商 Frontiers 旗下的开放获取期刊,2020 影响因子 3.169(2021 JCR报告),该期刊出版经过完全公开、公正、严格同行评审的所有与神经科学相关的科研成果。



Frontiers 总部位于瑞士,是全球领先的开放获取(Open Access)出版商,致力于使科学在全球范围内更加开放。欲了解更多详情,欢迎访问 Frontiers 官方网站:www.frontiersin.org.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你就成为了全球开放科学的推动者。

微信图片_20210603101131.p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65500-1293802.html

上一篇:周凯亮/Xiaofeng Jia/蔡卫华/王琳琳/孟湖燕 主持专刊 | 程序性细胞死亡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下一篇:颜苗/刘耀 联合国际专家主持专刊 | 抗肿瘤药物毒理学的最新进展
收藏 IP: 118.186.20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0: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