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研这一年,视野打开之后,思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读研之前纠结要不要读博,那时候对读博或者工作都停留在想象层面。找师兄聊,他跟我说现在想也没有用,慢慢的想法也会变,先把学习跟业务搞好,免得两头空。开学之后我跟着周老师学习。他手把手教我,公式一个个推,代码一行行解释,这对力学小白的我来说太友好了。经过自学,以及研究生课程,我逐渐入门,萌生了读博的想法。周老师之前带的学生一半读博,一半工作,不得不说他真的很有知识分子的风范!开学之后几周,我跟周老师说想读博,他说可以带我发两篇文章。因为本硕都在工大,有温水煮青蛙之感,想换个环境,于是我打算报西交的博士,周老师很支持我。研一上学期除了周末复现一下师兄的文章,重心还是在课程的学习上,一切按部就班。
寒假在家里摸鱼,文章需要的数据没有整出来就开学了,开学之后慢慢整,毕竟最后期限还挺远的。周老师这学期开了两门课:张量与连介,材料力学。我原本是做张量的助教的,但是选课人数不足,学校不发钱,周老师说没关系,他给我发,我过意不去。后来材力那边还缺一个助教,我就过去了。这学期,无论是课程还是科研,都渐入佳境。我感觉自己有必要深入学习一下分析力学,于是想起拜访赵老师。学弟说那刚好是她最后一节课。老师对我的到来还是挺意外的,她课后跟我聊了很多,大致的意思就是建议我去做软件,国内没有做学术的环境,毕竟以后男孩子还得挣钱养家。我跟她交往不多,不知她怎么会知道我想做学术。她又说别怪她说话难听,我有点眼高手低,光说不练的倾向,其实不是推公式才高大上,做好软件也是很不容易的。我当时嘴上附和,其实心里还是不以为然,还在做梦,想着读博去高校做教授,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现在回想起来,赵老师话糙理不糙,良药苦口,只是当时我缺乏阅历,不能开悟。
研一匆匆结束,相比于大一,似乎快了许多,年纪越大对时间的流逝越无感。七月初,课程全部结束,总体来说还算满意。我的一个感觉是,研究生的课程数量是比本科少了很多,有大把时间自主学习,更能深入,这种感觉真的特别好。与此同时我的文章也被接收了,前前后后十余稿,周老师给我改了三四次,审稿意见回来以后也是他帮忙回复,修改,这样的导师真的不多!可惜他不带博士,不然我倒是甘愿在工大再待四年。这个时候也要考虑毕业之后的出路了。按照之前的设想,我看了一下西交研招网,意外发现有一个21年的申博群。我加进去,对照录取名单加了程师姐。程师姐跟我说了一下西交申博的时间线,建议我最好别孤注一掷,可以多投几个,因为西交21年申博地狱难度,录取比例是60进6,有两个还是后来增加的。她还说等我过去面试可以请我吃饭,真是很友好的师姐!这时候我觉着海投不太好,力学圈子就这么大,但是只报西交一家确实冒险,于是计划工作申博两手准备。朔夜让我抓紧联系导师,工大这边胡老师已经满了。于是我翻了一遍仙交的教师主页,无感,又上知乎,意外发现一个学生大牛,屈师兄,出身学术世家,博二已经发了十余篇sci。他把课题组的情况挂知乎上了。我一看,跟我的期望还蛮符合的。于是私信他,又加了微信,语音通话,前前后后聊了几次。最后,他让我思考两个问题:第一,没有sci申请成功概率大不大;第二,能不能做出与博士相符的理论成果。他们组非常学术,力学圈中也是比较少见了。第一个问题,我问了程师姐,她有两篇sci,显然我申仙交九死一生。第二个问题,我半路出家,只学过一年力学,对自己确实没啥信心。
在读博与不读博之间反复,摇摆不定,假期以来一直划水,做什么都没劲。知乎各种劝退帖,看多了之后,对学术圈的生态有了一些了解,怀疑人生。前不久,我又回去翻看了一下跟彭学长的聊天记录,感慨万千,有了切身体会,才能理解当初师兄的话。师兄说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而我那时还想大不了去三本躺平,幼稚啊。于是我又联系彭师兄。他的建议是读博须谨慎,毕竟四五年的时间成本,一进去就套牢了,毕业30岁之后试错的机会也少了很多。如果没想好,索性先出来工作。我又问了一下找教职的情况,简直是灰飞烟灭,飞升疾走不是想去就能去的。仔细想想,力学学了那么多,感觉都是屠龙之术,我的工程经验太少了。先出来练练吧,说不定被社会毒打之后又想回去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9 21: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