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为相关计算数学打开一扇门
姜咏江 2016-11-16 09:49
我为相关计算数学打开一扇门 姜咏江 事物之间有关还是无关,这种关系称为相关。引起事物相关最基本的东西称为因素。因素是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例如,人是事物。构成人最基本的是基因,基因组合构成细胞,细胞组合构成器官,器官组合才构成人。用集合论的观点来看,事物就是带有包含层次的集合。基因构成子集,子集构 ...
个人分类: 相关计算|2343 次阅读|没有评论
子句消去法是可以让你挣大钱,不信吗?
姜咏江 2016-11-15 07:43
姜咏江 我确信子句消去法是快速求出 SAT 问题满足解的唯一方法。子句消去法是一个多项式时间的算法,我已经在科学网上介绍了它完整的证明,我有十足的把握,没有人能够推翻它。 由于 SAT 问题直接能够运用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化简、生物基因计算、博弈决策、密码破译、人工智能、计算机系统设计等诸多方面, ...
个人分类: 科技畅想|2128 次阅读|没有评论
看看英文的反码是如何定义的
姜咏江 2016-11-13 13:46
看看英文的反码是如何定义的 姜咏江 要把我的文章翻译成英文,遇到反码这个词。在维基百科也未找到。找了半天好像找了一个最全的: · baseminusone'scomplement · ...
个人分类: 子句消去法|5385 次阅读|没有评论
如何确认大师?
热度 1 姜咏江 2016-11-12 08:49
确认科学大师其实很容易。 一是看他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是不是前所未有。 二是看他的理论方法是否能够解决那些从未能够解决的问题。 三是看他的理论和方法是否对科学的发展有用。 顺便说一句,跟风研究,没有独特创新的人不会是大师。即使他解决了大师没能解决的某些问题,也不过是大师的重要弟子而已。
个人分类: 随笔|1857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科学大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热度 6 姜咏江 2016-11-11 12:26
科学界的大师是那种能够在学术界某领域开天辟地,或虽然不是开天辟地,但也是能够创建独特方法,解决其他人所不能解决难题之人。 具备哪些素质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大师? 第一, 善于学习,善于总结所学知识的系统性,进而领会其精髓; 第 ...
个人分类: 随笔|2759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6
SAT求满足解详解例题文档
姜咏江 2016-11-10 14:07
3sat求解实例.xls
个人分类: SAT问题|1562 次阅读|没有评论
SAT问题满足解详解求解例题
姜咏江 2016-11-10 13:40
SAT问题满足解详解求解例题 姜咏江 从一开始接触 SAT 问题求解,我就说过:“科学网是我科研的地方。”两年,我在科学网上经历了与别人不一样的研究历程,当然,也收获了与别人不一样的成果。我以 3-SAT 问题求解的实例,来详细告诉感兴趣的人们,如何在多项式时间内求出这类 SAT 问题满足解。这是对以往阅读过我那 ...
个人分类: 3SAT解法|2699 次阅读|3 个评论
子句消去法求SAT问题满足解口诀
姜咏江 2016-11-8 08:19
姜咏江 消去块中唯一解, 不然找一可选解, 解多暂时一边放, 全多选解可得解。 《时间复杂度解释: 子句块变量唯一解的判断条件为有2 k-1 个0或1,如果同时0和1都有2 k-1 个SAT无解 。 SAT 的子句块最多有 2 k C n k +2 k-1 C n k-2 +…+ C n 1 这多项式个,子句块变量最多 ...
个人分类: 教学点滴|2207 次阅读|1 个评论
子句消去法或者可以解释物种消亡的密码
热度 1 姜咏江 2016-11-6 18:45
姜咏江 按照生物学基因的理论,生物种群的基因构成了 n 元合取范式 n-CNF 。如果用数码 0 和 1 来表示基因的变化,种群的基因编码就构成了一张超庞大的表。这张表正是本人研究 k-SAT 问题,即当 k=n 时的求满足解的分析表,此时的分析表已经退缩成了 n 元变量的子句块。 在子句消去法中,子句块形 ...
个人分类: SAT问题|2231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3-SAT快速求解方法
姜咏江 2016-11-6 15:57
姜咏江 SAT问题中最基本的是3-SAT。子句消去法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完成对3-SAT求出满足解,但如何对具体的3-SAT求解达到最快? 依据子句消去法确定变量唯一解的基本规则,只要在k阶子句块中一个变量有2 k-1 个相同的表现值,那么这个表现值就是这个变量的解。3-SAT的子句块最高是3阶,在消去子句的过程中会剩下 ...
个人分类: 教学点滴|2616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4: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