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队员之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毛宁波 生活笔记

博文

【中国石油报】沙漠里“冻”出来的经验

已有 1492 次阅读 2022-1-20 09:30 |个人分类:地球物理勘探进展|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21年12月28日,塔克拉玛干沙漠无人区的寒冬有着另一种凛冽。记者呼出的哈气在眼镜和眉毛间挂起了一层细细的冰霜。

    一大早,天阴沉沉的,行进在沙漠腹地,安静的沙丘间只听得到我们呼哧呼哧的喘气声。东方物探西南物探分公司山地三队民爆管理组长谢红兵沿着车辙和井位标记向前走着。他每天都要在沙漠里监督钻井和下药的操作流程。

    已经55岁的谢红兵,步伐依旧很快,记者要小跑着才能跟上。不一会儿,我们身上的衣服都已汗透,可裸露在外的耳朵却冻得生疼。“你没经验,我这种毛线围脖连耳朵都能包上。”谢红兵指了指自己的围脖,边喘气边说。

    大漠里的风夹杂着远处若隐若现的钻机声。冬天的风虽吹不起沙子,却有一种钻心透骨的冷。

    “快到了,看到那边的车了吗?”顺着谢红兵手指的方向,我们又走了将近20分钟,终于来到五人一组的钻井、下药一体化作业现场。

    操作工焦应平瞅准动力头,快速抄起钻杆连接上,他又拿起一旁的水管,浇向膨润土,再用铁锹搅拌,裤脚和靴子被泥水糊在了一起。起钻时,泥水随着钻杆旋转甩出,焦应平右半边身子的工装从肩头到后背都是还没干透的黄色泥点子。日积月累,他的帽子和耳罩早已看不出本来的颜色。焦应平的脸颊、鼻头冻得紫红,干裂的嘴唇上起了一层白皮,鼻子下边还像孩子一样挂着一道清鼻涕。

    “不冷!”焦应平憨笑着抢在记者提问前说道,抬起袖子抹了把冻僵的脸,转身去卸钻杆。

    每年都有这样的冬季施工,山地三队的工人们已经好几年没回家过春节了。这次塔里木油田玉科东三维项目力争在春节前完工,大家都盼着能早点回家过个团圆年。为了节省时间,他们每天带着干粮在现场匆匆地解决午饭。

    这里还有个女子爆破班,每天下午4点钟到第二天上午11点钟是她们的工作时间。爆炸机、炮线、电瓶、急救包、水杯、干粮……每次上工,她们都要背着近20公斤的装备。

    沙漠的夜漆黑一片,头灯只能照四五米远。影影绰绰的胡杨枝干,乍一晃像一个人立在那里。“有时候猛一抬头,还真有些吓人。”女子爆破班的李翠菊笑着说道。

    民爆工程四队爆破组组长杨斌,谈到在沙漠寒冬夜里的工作,睁大双眼告诉记者:“那是一种很残忍的冷!两件棉袄、两条棉裤都挡不住的冷!”

    爆破工作正常进行时还好,万一遭遇排列断线,等待维护的时间格外漫长。最难熬的是早晨5点钟至7点钟,忙碌一晚,人疲惫至极,整个人又冷又困。

    “现在我们都有经验了。”杨斌说,“队里给每个员工都配备暖宝宝、发热鞋垫和帽子。”这些经验都是在沙漠里被冻出来的。提到冷,民爆工程四队副队长尹午阳手机里存着不少“证据”:下药班班长周伟的双手冻烂了、一杯热茶结成冰、杯子炸裂了、带的干粮硬得像石头……

    就是在这样的沙漠寒夜里,山地物探三队用平均每天采集1200炮以上的速度在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玉科东区块540平方公里的荒漠中推进着地震采集任务。每一声炮响都成为这一区块勘探开发奋进的鼓点。

    当天边的朝阳又一次升起时,他们眉毛、胡子和口罩上密集的冰雾,如同一夜白了的须发,但每一粒冰霜中都折射着太阳的光芒。

    采访手记:

    采访之前,我联系山地物探队,他们听说我要采写冬季施工,好几个人都告诉我,沙漠里不下雨、不下雪,一点也看不出冬天的施工特色。

    真的是这样吗?我自己心里也打了问号,甚至有点沮丧地认为这次采访不会无功而返吧。

    然而,当我真到了物探工作一线,这些顾虑全部打消了。我冷得瑟瑟发抖,不一会儿,脸冻僵了,话都说不出来。我走近工人们,想仔细看看他们的脸。他们的面庞是紫红色的,两颊有些褐色的皴。不论男女,都被刺骨的沙漠寒风吹得苍老不少。爆破班时常在夜里作业,子夜的寒气比白天更甚,可两个女工却乐呵呵地说:“晚上没太阳,正好晒不黑呢。”

    沙漠里的冬季施工很难用图片直观展现,工人也常把“习惯了就好”挂在嘴边。大油气田发现的背后,物探人付出了无数艰辛,可他们却说那些艰辛就像沙丘上的车辙,几阵风后就被淹没,不足挂齿。

    这次采访,终于改变了我脑海里“沙漠等于炎热”的印象,物探人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形象在我心中越发清晰。


0328740006.jpeg

山地物探女子爆破班李翠菊(左)在进行放炮作业。冯晓斌 摄


来源:中国石油报 2022-1-20  记者  王玥 冯晓斌

http://news.cnpc.com.cn/epaper/zgsyb/20220120/0328734006.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326-1321805.html

上一篇:2021油气重大成果·勘探:气出蓬莱大场面
下一篇:【中国石油报】引领高质量发展 支撑“端牢能源饭碗”
收藏 IP: 116.232.3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4: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