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队员之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毛宁波 生活笔记

博文

中国石油开放日—东方物探站”活动走进黄土塬勘探一线

已有 1812 次阅读 2021-7-23 20:03 |个人分类:地球物理勘探进展|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据中国石油新闻中心报道:6月16日,“中国石油开放日—东方物探站”活动于甘肃庆阳长庆物探处287队合水三维项目施工现场启动。

  活动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工人日报、陕西省电视台等国家、地方主流媒体记者走进鄂尔多斯盆地最大面积页岩油地震勘探项目,以现场观摩、实地体验、座谈采访等方式,近距离感知东方物探坚持打造行业引领技术,推动长庆油田油气勘探取得重要突破,努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担当与奉献。

  在观摩现场,媒体记者切身感受着东方物探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利器的应用效果,惊叹于长庆物探处快速转型,推动鄂尔多斯地震勘探实现从二维到三维、从有线到无线全节点时代的历史性跨越发展。

  “我来试试这个有多重。”陕西省电视台记者孟庆贤扛起重达20公斤的大线,手拎两串检波器夹子,边摇头边感叹,“背着这个还要爬山啊?扛着累放起来估计更累。”

  “您这刚是一半线的重量,而且电瓶还没背呢。”长庆物探处员工笑着拿起一个重达1.2公斤的小盒子骄傲地说:“您身上这些都成为过去了,如今东方物探自主研发的eSeis节点将采集站、电池、检波器三合一体,我们合水项目投入的55000道节点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与安全风险,减少对地表附着物的破坏,促进了项目提质增效。”

  “去年采访时,你们的eSeis还在试点应用,现在已经在国内各探区广泛推广了。”曾经到秋里塔格采访过的媒体记者感叹地说。

  “这是革命性的创新,eSeis节点还入选了‘中国石油2020十大科技进展’。”公司党委副书记王治富向媒体记者介绍说:“黄土塬厚重的地表地貌是世界级勘探难题,承载着物探人的石油梦、中国梦。作为鄂尔多斯盆地最大面积页岩油地震勘探项目,合水三维也承载着油田开辟新领域、奉献新能源的希望。我们坚持打造行业引领技术,大力发展绿色勘探,持续推进智能化、现代化地震队建设,自主核心技术利器在这里规模化推广应用,助推了长庆油田油气产量突破6000万吨。”

  天空下着小雨,却依旧抵挡不了记者探访黄土塬地震勘探的热情。在模拟施工现场,媒体记者观看了节点模拟排列展示与专用埋置工具使用;在仪器车、塔式天线旁,了解了东方物探自主研发的井震双源激发系统;专门针对黄土塬勘探需求量身打造的BV330CQ可控震源,它的高通过性和绿色勘探效果令记者们眼前一亮。

  “看到可控震源车在黄土塬穿行施工的场面,很震撼!这么窄的山路都能灵活穿行,了不起!”“可控震源施工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新华社记者杨世尧、刘满仓回放着刚刚拍完的照片,兴奋地交流起来。

  在无人机演示现场,记者们观看了目前国内最先进航拍专业无人机实物与航拍测绘成果;在测量工序现场,“节点施工测量无桩号作业”和“PPK+定位技术”展现了如今无限趋于实时化、大众化和智能化的测量施工;在智能化地震队演示现场,合水三维各个工序环节的精准把控,加深了记者们对“数字东方、智能东方、科技东方、效益东方”的理解和认识。

  工人日报记者吴凡对风动钻机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拍摄,并实地采访了杨新勇创新工作室。在了解基层创新成果的同时,更体会到物探人扎根基层、攻坚啃硬的工作作风。他说:“东方物探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来到这里,看到庆城老油区如今有了更大的发现,物探人矢志找油、持续创新的工作激情令人感动,希望通过这次采访,让更多的人知道物探了解物探人,把物探的声音传播得更广。”

  现场观摩后,媒体记者又跟随合水三维项目员工的施工节奏,实地体验了一把物探人的日常。

  走在泥泞的小路上,穿行于陡峭的山坡,登上黄土塬的山顶……记者们用镜头记录下排列工人在大山深处坚定前行的脚步,用相机定格一张张乐观朴实的笑脸,用文字记录一个个安全作业的时刻。

  “我这辈子吃过这么多泡面,就数今天这碗最香。”人民日报记者赵树宴完成采访后,学着陕北人的习惯,和排列工们一起蹲着嗦起了泡面。“这路太难走了,看我这一腿泥,鞋子都走裂了,物探人真的不容易,你们总是在荒无人烟的地方踩出第一行脚印。”

  甘肃庆城作为长庆油田发源地,此次媒体记者来到这个项目施工地也有了特殊的意义。从技术发展角度讲,东方物探长庆物探处走在前列。仅用三年多时间就收获了高品质的地震资料。从有线串检波器到有线单点,再到无线节点,仅仅用了三四年时间。可控震源上黄土塬在国际国内都是首创。三维地震勘探不仅为长庆油田石油勘探开发,也为天然气勘探开发发挥积极作用。

  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东方物探在助推长庆油田建成我国首个年产6000万吨特大型油气田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20年,长庆油田生产原油2467.2万吨,生产天然气448.5亿立方米,一举开创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开放日启动仪式上,王治富代表东方物探党委、东方物探对媒体记者到长庆探区采访表示热烈欢迎,对长期以来给予东方物探的关心关注和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几十年来,东方物探始终把为国找油找气作为最大的价值体现,以艰苦卓绝的拼搏和奉献,诠释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责任和使命。石油物探以其显著的行业特色,成为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富矿。真诚希望记者朋友在鄂尔多斯盆地火热的物探作业现场,共同见证东方物探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推动绿色勘探、智能化地震队建设取得的成果成效,深入感知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陕甘革命老区,石油物探人为建成大油田,奋战黄土塬、全力以赴为国家寻找更多油气资源的奉献担当,创作出一批有深度、有温度的精品,在更高平台、更广领域,传播物探声音,提升物探形象,彰显物探价值。

  期间,媒体记者们还观看了中国石油形象展示片、东方物探《找油先锋》《浴火重生》等专题片,听取了黄土塬勘探专题报告和技术创新、绿色勘探、艰苦奋斗典型案例分享,与地震勘探项目一线骨干进行了座谈交流。媒体记者频频举起手中相机,记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石油物探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记录新时代物探人的苦干实干、矢志攻关,让东方物探更加开放的走进公众视野,让社会公众更加真实的了解东方物探。

  物探人创造着繁华而远离繁华,今天的陕甘宁大气田正是黄土塬上一代代物探人传承石油精神、持续拼搏奉献的结果。记者们表示,通过采访,对东方物探50余载持续攻坚黄土塬有了更直观、更深刻地感受,整个过程中一直都被感动着,让我们切身感受到石油物探人敢于拼搏、敢于创新的精神,为国找油找气的坚定信念和家国情怀。

  新华社记者王昆是第三次参加东方物探站媒体开放日活动。他感慨地说:“东方物探技术装备进步很快,包括长庆物探处的技术创新、降本增效的成果都是非常明显的。在黄土塬世界级勘探禁区,一线物探工人胸怀奉献能源的责任与担当,依靠先进的技术和顽强的意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大场面。我们也将用手中的笔和镜头更好更多的去聚焦物探一线,向社会多反映物探工作的亮点。”

  截至6月20日,《东方物探:新技术助力绿色物探》《红色力量催人奋进》等报道已经在光明网、人民网刊发。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来临之际,物探人以逐梦黄土塬为国找油找气的生动实践为党的生日献礼。

来源:http://news.cnpc.com.cn/system/2021/06/22/030036428.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326-1296705.html

上一篇:我国将持续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和投资力度
下一篇:东方物探:新技术助力绿色物探
收藏 IP: 101.224.9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4: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