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ffee82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offee820

博文

您对“食品安全”的理解少了“多少”?

已有 2664 次阅读 2021-7-8 12:23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在当代社会,“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食品安全意识,早已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愿求越来越高,对食品质量、营养、卫生也就越来越“挑剔”。从价格 --- 外观 --- 质量 --- 营养 --- 保健功效,一“路”看来,对食品安全的理解也越来越全面,但您真的全面了解“食品安全”这个耳熟能详、看似不专业的专业术语吗?

  食品安全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认知层面上来讲,狭义食品安全概念更接近消费者的认知,主要是指食品卫生,即食品应该是无毒、无害、保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持身体健康。但跳出狭义井底,实际上关乎国家、地球、人类可持续发展层面上的,广义的食品安全概念涵盖了包括食品卫生在内的六大安全要素,从卫生、数量、质量、营养、生物安全以及可持续等六个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

通常,人们听到“食品安全”一词,第一反应是吃不“病”,即无毒、无害、无病菌,没有腐败,这从狭义食品安全概念角度理解没错,即食品卫生。但人们忽略了一点,就是食品卫生要建立在食品数量安全的基础上。古人讲“仓廪实,方知礼节”,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食品安全,“仓廪实,方保卫生”。当粮食匮乏,食不裹腹威胁生命时,何谈卫生?用我毕业面试工作时,面试官的一句话说“我们这里吃都吃不饱呢,哪还顾得上安全”。这里就引申出一个概念,食品数量安全,即食品数量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从数量的角度上阐明,要求人们即能买得到,也能买得起需要的基本食品。 也就是说,世界上每年粮食的产量不仅要基本满足全世界人口的需求,同时也要满足每一个个体的基本需求。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想当然认为相对人口总量世界粮食产量充足了,粮食数量就安全了。事实远非如此,由于世界农业生产发展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和处于战乱中的国家之间正上演着,“豪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喜剧。让我们看看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当前我国的粮食自给率约为90%,日本、韩国约为40%, 美国自给率高达120-150%, 法国自给率更是高达329%以上,而非洲粮食自给率最差(缺粮国达21个),其次是亚洲(缺粮国达10个)。而在这种极端不平衡的情况下,放眼全球,我们又惊恐的发现全球粮食总缺口为8300万吨(粮农组织2020年预测数据)。再进一步,我们说数量统计上安全了,就真的安全了吗?同样并非如此,数量上安全依然需要建立在质量和营养的安全之上。回过头来,我们来看学术界对食品质量和食品营养安全的定义。食品质量安全:是指提供的食品在营养,卫生方面满足和保障人群的健康需要,食品质量安全涉及食物的污染、是否有毒,添加剂是否违规超标、标签是否规范等问题,需要在食品受到污染界限之前采取措施,预防食品的污染和遭遇主要危害因素侵袭。而食品营养安全:按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解释,营养安全就是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要有足够的、平衡的,并且含有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供给,以达到完善的食品安全。翻译一下,就是一个家庭的厨房里不能只有米、或只有菜,米不能发霉,菜不能是烂的,食材中需含有与人体需求所需的七大营养素(不知道七大营养素的同学可以找百度)。由此可见,狭义的食品安全是食品卫生、食品数量、食品质量、食品营养安全四个方面无法划清界线的概念。举个例子,早些年代,中国大地上发生过许多地方病,比较典型的有:克汀病、克山病、甲状腺肿、大骨节病等疾病,这些疾病均具有严格的地方性区域特点,是由环境和机体缺乏的元素引发的一类疾病,是典型的营养安全问题。而当今因补碘过量而的出现了很多甲状腺结节病例,同样是一个“过犹不及”的营养安全问题。

   此外,广义的食品安全概念更考虑到了生物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生物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全面考虑生态健康和可持续的问题,不能“吃子孙饭,断子孙路”。作家余华在小说《活着》里有这样一句话,“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情而活着”。可以理解为二层意义,一是个体为了活着而活着;另一层意义,那就是“活着也是为人类活着而活着”。人类经历了数百万年的生理进化,数十万年的意识形态的进化,才形成今天的人类社会,是真真正正的来之不易。所以,当代的人类不仅要考虑今天的饭,还要考虑明天的锅,不能“吃今天的饭,砸明天的锅”,人类社会的活着(自身存续和繁衍)高于人类个体的活着。就目前而言,“强大”的人类在生理上,尚未摆脱粮食,还是的的道道的“吃货”。而且未来也没有时间节点可期,可以不吃饭活下去,或者拉长进食的间隔。现代科技也不能以空气土壤为原料直接3D打印出营养全面的食物。如今,面对泣泪的自然生态,如何守护生态健康和可持续性农业,为人类后代奠定生存基础是当代人类必需守护的战略重地。那么现代的食品生物安全以及可持续性的概念的铆钉点是什么呢?科学界重点关注于转基因生物对生物多样性构成的潜在风险与威胁和现代生物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所附带的负面影响(比如抗生素的使用),以及从发展的角度,要求食品的获取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然而,世界庞大的人口不仅仅造成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等问题,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草原、耕地等各类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特别是人均拥有量锐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未来。笔者有理由认为,并呼吁全世界重视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因为这不是哪一地区或者哪一国的事情,是所有人的事情,正所谓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如果逼迫自然生态向死“无“生,那清高的人类不得不慎重思考,能否创造出逆天的科技,力挽狂澜,向死而“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82273-1294605.html

上一篇:“弹”谈,喝水也能长肉的“肥胖观”!
下一篇:真正的”学者“别被误走了”叫兽“之路
收藏 IP: 180.175.2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8: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