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土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hliu 理论物理博士,湖南大学教授。

博文

知识、学问和鼎新 精选

已有 9554 次阅读 2009-10-26 16:33 |个人分类:拾穗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科学, 治学, 学问

在大学里面混,很难不和“学问”二字打交道。那么什么是学问?

 

《易经·系辞》曰:“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说明学问的获得要有经验作为基础,要融会贯通,要不就成了学究了

 

老祖宗在《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故先学后问,三思后细细辨别,才叫学问。实践中检验过的学问,才是上乘的学问。

 

弗朗西斯·培根《论学习》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http://www.literaturepage.com/read/francis-bacon-essays-102.html 故要成为有学问之人,要多方位全面吸收知识,最后学问会化为学养。这里谈的似乎多为学问之法,非学问的定义。

 

曹雪芹《红楼梦》写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恐怕不是科学的学问,而是处世之道。如果这是学问,王国维、陈寅恪都是没有学问之人。

 

《新华词典》定义为: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数学规律不能都反映客观事物。数学家都没有学问? 这个定义存在明显的瑕疵。

 

本土著觉得学问二字的一个恰当定义是:自己有所发展的系统知识

 

这里,发展二字意味着至少在深度或者广度两方面有一点点实质性的贡献,也就是要在已知的系统知识上或多或少进行一点深化或者拓展。仅仅守成是不够的。

 

知识、学问和革故是三种递进的境界。

 

为什么稚儿时填鸭式的私塾教育能培养出一批国学家? 无非得益于海量的阅读和背诵。一挨人生经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知识齐备,量变生质变,突然发酵,发生相变。初通天地人,学问就出现了。

 

当社会和个人的学问发生共振,圆融自足甘之如饴,出则御风入则乘雨。知识内化可为性格和涵养,外化则为财富和地位。

 

学问的最高境界是鼎新革故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其精神能化为舍利子,死后才可能得以流传。

 

获得学问的基础是海量的知识。如何获得知识? 本土著结合古今中外成材经验,最后发现一个适合中等智力(现今国内一、二本大学在校学生的平均智力)人士的一个绝招:

 

抄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77-265222.html

上一篇:聆音希声处----读高锟伉俪的公开信
下一篇:一封UIUC教授对他学生在国内求职的推荐信
收藏 IP: .*| 热度|

23 赵国求 张志东 艾云灿 赫英 刘进平 陈绥阳 杨秀海 侯吉旋 许先进 刘畅 吕乃基 苗元华 蔣勁松 李学宽 侯成亚 吕新华 李泳 张少雄 王季陶 iwesun hypersurface Aprilsky zhangshu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