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来发现在德国监考口试(1)上了科学网博客的首页。看来应该把这个系列写完才好交帐,二来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碰到我的一个学生,德国考试季,学生们都很紧张,碰到自然问她有几门考试,并问了她喜欢笔试还是喜欢口试,如我所料,她回答喜欢口试。
我上学期口试考过她,也算是少数给我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学生,这学期我又带她习题课。观察发现,这个学生可能不是每次作业都会,都能得满分,但是她是属于会自己思考的学生。拿到问题,她自然地去思考,不一定能马上得到正确答案,她的思考会有漏洞,但是你会发现她是有一定思维能力的。而且习题课有时候会问几个问题,有想法也会主动上黑板答题,不扭捏,她不是上来就写正确答案,而是可以看出上来的时候也不一定有答案,是边思考边写的。好学,不简单。有时候我不确定学生不愿意回答问题是因为不会还是觉得太简单,这时候大多数都沉默,她是少数会说出自己想法的学生。我很喜欢她,觉得是一个学数学的好学生该有的样子。某种程度上我甚至觉得自己跟她是有一定共鸣的,我自己刚刚接触口试这个概念的时候,觉得很新奇,考过一次以后,感觉非常好。老实说,我在国内读本科的时候在学习上也觉得孤立无援,很无助,而且考试成绩都很一般,那时候常常怀疑自己。而在德国第一次参加口试,让我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我觉得这才是考试该有的样子。
不知道别的学科怎么样,(我有学心理学、植物和环境保护的室友,她们告诉我她们这学期的考试都是笔试。)个人觉得就数学来说,口试是个测试学生的很好的办法。但是国内除了研究生博士生面试外,口试很少,一方面的确有客观原因,国内学生太多,每个学生考30分钟,然后15分钟讨论分数,对于老师来说是个很大的不可能完成的工作量。但是我有一个朋友,他是国内一所合资大学年轻的数学老师,他告诉我上学期他教复变函数用的就是口试。看来国内也是有人实践的。
口试除了好处,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比如:
1. 口试受老师影响大,每个老师考试风格不同,可能风格对路会考的好,不对路就不行了,所以成绩对于学生也不一定公平。笔试也有这个问题,可能稍微好一些。
2.老师也是人,人就有主观性,对自己喜欢的学生和不喜欢的学生会有偏好,出题打分都不一定能做到绝对客观。
3.考试前老师也会准备题库,题目从题库里面抽,后考的同学可能会因为泄题的问题而获益。
4.口试对学生心理素质要求高,可能前面几题顺利,后来就越来越顺。而开始不好,后面就会越来越紧张。
5.学生总有薄弱环节,如果开始就问到薄弱处了,可能学生在其他方面掌握得再好都会无计可施。
以上等等,跟老师关系比较大,如果老师能把握好,口试效率会很高。
下次我讲讲自己第一次口试的经历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3 11: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