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maotenghus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maotenghust

博文

植物学结课感想(十)——到自然里去 精选

已有 6474 次阅读 2022-6-6 17:17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本学期第4到第11周,我担任了基础生命科学与技术实验2101班的植物学课程教学任务,该课程结束后,同学们都写下了该门课程的结课感想,本博文分享的是李子龙、方妍琪和田雪同学的结课感想。

(李子龙)学习植物学的八周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虽然时间不长,却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植物各组织器官的构造、植物形态学分类、植物的起源进化与分类等知识,可以说是收获颇丰。

课堂上,栗老师带领大家在观察中学习,桌上的一把把花序、一盏盏水果,栗老师手中的一张张叶片、一根根枝条,大屏幕上斑斓多彩的植物。无论是对植物的内在构造的深入理解追寻,抑或是细致观察对比外表的缤纷多彩,再至更为贴近科学探究方法的亲身试吃。一桩桩,一幕幕都在我们的脑海之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苔花不是花,苹果不是,小叶不是,马铃薯不是根,有趣贴切生活的知识带给了课堂无比轻松欢快的氛围。课堂变得富有生气,也让我们更易理解抽象复杂的概念,并加深了我们对重要知识点的印象,这种授课方式深深吸引着植物学课堂上的每一个同学。

此外,老师课上精确的给我们讲解相关知识,而且PPT也是做的很好,囊括了每一章学习的重点。比如,在学习根、茎的构造时,老师用大量图片为我们说明,并且将茎和叶作对比,让我们知晓两者在构造上的异同点,并且用课后作业的方式让我们对知识加以巩固,提高了学习效果。而每次植物学课前让大家带的植物样本,各种各式的叶片、枝条、花以及果实,都让课堂更加有趣生动,特别是在讲形态学分类时让我们更直观地看到(大饱口福)相应类型的植物,更是令人记忆深刻。

虽然课程即为精彩有趣,但是知识点还是比较多和繁杂的,在每次课后还是需要花时间整理笔记和复习课件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且不及时复习的话之前学过的知识很容易忘记,这些还要靠我们和老师的共同协作,互相进步。

总的来说,植物学是一门有趣且有意义的课程,让我在快乐中学到了很多,我们不仅积累了植物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对日后其他与生物学相关的学科的学习将有重要帮助。同时也有利于增进我们对自然界的关注,激发对生命、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感。最后,非常感谢栗老师用心的授课,谢谢您让植物学课本里的知识活了起来,让我们享受这门课的学习过程,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很多。

(方妍琪)最初对植物学的印象,是把教材和动物学比较了一番来的,翻看之后发现,没有如动物学般的物种多样性,有的只是植物如何生根如何发苗如何长茎,便觉枯燥无比,自然也提不起兴趣,不待见了。

直到后来,跑步时撞见路旁的花花草草,一株两株迷了眼,却发现自己仅有“好看”用以形容,甚至连人家大名都叫不齐,这时候发觉植物学的用处了。于是决定好好学习,为的是将来遇见了其他的植物好歹叫出个名字大致分个类,能够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不是对着百度识图提出站不住脚的质疑。

然后再往后一点点,自己变成采花大盗了,用着所学的知识内容,捧起校园内不知道哪个角落的枯枝落叶大谈特谈,对着课本兴致勃勃地分析讨论,偶尔还能啃上一两瓣瓜果,“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大体就是这样。

现在呢,对着花店内的鲜花名字挑错,然后萌生出一种“只有学植物学的人才能意识到这个”的优越感;以及还想继续顶着上课的名义在校园内沾花惹草,好看的花,独特的叶,通通薅下来。再来一次,亦是如此。

(田雪)时维三月,序属孟春,正是山花烂漫时,桃李争春,梅兰斗艳,校园里樱花红欲燃,操场旁柳枝绿软,东九道旁兰花正盛,脚踏一缕春风,走进植物学的课堂。

不同于我的想象,栗老师的植物学课堂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只讲书本上的专业知识,而是别开生面的自然、诗词与植物的精彩联动。从生活中来,到课本里去,从二乔玉兰讲到深山含笑,从春夏秋冬谈到诗词歌赋,栗老师的博闻强记令我叹服。在栗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解下,那些原以为生人勿近的知识也变得生动可亲,在此种轻松氛围之中学习知识实在是我情之所系,梦中所想。

从诗词中来,到自然里去。栗老师给我们布置了寻找20种植物的结课作业,如此,植物学的课堂就与自然紧密的结合起来了,我们在校园里来来去去,寻找一抹花香,一丝倩影。“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些熟悉的诗词不再是在苍白的纸上空自嗟呀,在植物学的课堂上,这些意象都活了过来,俏生生的立在我眼前,轻轻诉说那一缕缱绻而未息的孟春之梦,让我触摸到那一抹搏动而未止的不死风流。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已是暮春之时,春歇夏至。植物学已经结课了,短短八周的课程,却让我见识到生命的奥秘,体会到一花之世界,一木之乾坤,这样的体验是其他课程不能给我的。在此感谢栗老师的精心备课与耐心讲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19332-1341829.html

上一篇:花萼合生成钟状的绣球!
下一篇:玉簪花
收藏 IP: 211.67.28.*| 热度|

7 苏德辰 黄永义 郭战胜 李璐 宁利中 杨正瓴 胡想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9: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