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nred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edinred [ 生而不有 | 为而不恃 ]

博文

为何做科研 精选

已有 8398 次阅读 2021-2-14 23:5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在青基本子写的毫无头绪后将它暂且搁置在一边,理下头绪,写一些自己一直以来的感悟与疑惑。

从读研究生时起,就一直有这样的疑惑,即“为何做科研”。做科研的出发点和目标是什么。

一般而言,可能首要考虑的是“职称评审需要”,然后是“感兴趣”“拿项目/申请经费”“有意思”“增加学术影响力需要”“增加收入(科技部发布去“四唯”后,这部分可能就没有了)”等等。

我自己的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方向),应当算作是复合型专业(至少涵盖矿物学、材料物理、材料化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内容),也是侧重开发应用的专业。

在西安呆了4年、武汉呆了7年的本科至博士生涯中,遇到的有成果转化的老师不多,大多的研究只能停留于实验室阶段,一旦进入中试阶段就迅速流产(对于许多中试失败有现场的经历),无法进行规模化工业化生产。

有人可能说,为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生活水平。但太多为做研究而做研究,项目一结题,项目相关的内容便束之高阁,实验的样品和参数可能在展览的时候进行宣传。但是很多的研究流于论文和专利,论文的创新性实用性较差,专利在项目结题后便不再维护,项目申请的经费有很大一部分花在高级测试及版面费上。发文章为了奖励,测试的费用尽收入国外高端表征设备的生产商。而与企业合作多又容易流于形式。

思前想后,可能我自己比较倾向于已故前辈余康泰教授的做法。常年扎根于一线,为陶瓷色釉料行业做出巨大的贡献,真正做到了产学研一体。借用余老师一句话,也劝勉我自己,“在佛山工厂呆了这么久,终于弄明白了色釉料是怎么回事”。

愿自己能扎实自己的研究基础,在有生之年,做出一两个/项真正推动行业发展的材料/技术。为国家做一些小小的贡献。

是为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92806-1272209.html

上一篇:高熵陶瓷
下一篇:Open Ceramics期刊“硅酸盐陶瓷最新研究进展”专题征稿,欢迎各位专家投稿!
收藏 IP: 1.81.231.*| 热度|

34 张士宏 王从彦 黄永义 陈新平 丁克强 李东风 庞峰 武夷山 张明武 黄仁勇 关蕾蕾 郑强 周阿洋 杜学领 郑永军 彭振华 孔梅 陈南晖 刘立 梁洪泽 杨顺华 赵志宏 王飞 宁利中 张红光 陈珂 信忠保 赫荣乔 马军 王启云 刘继为 彭美勋 彭真明 姚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7 13: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