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的书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damliu800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博文

我为什么选择我的大学——观北大、耶鲁宣传片有感

已有 8778 次阅读 2012-2-21 16:06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的大学, 宣传片

近两天,北大、耶鲁宣传片PK引起热议,我并不意外舆论的看法,因为我们早已带上有色眼镜,但仍然注意着双方宣传片中的一些细节。此处澄清,可能部分网友未看过两所大学宣传片的完整版本,不妨去优酷、土豆等国内知名视频网站搜索。北大宣传片的完整版大约1132秒;耶鲁宣传片大约1648秒。先先说说北大宣传片吧!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gwNDc0MzIw/v.swf[/flash]

北京大学宣传片

 

北京大学因其历史地位崇高,在大陆高校可谓翘楚和标杆,所以也成了这次中美大学对比的活靶子,让北大作为中国高校的代表,自然会有人不服,所以抱着看笑话的心态者自不会少。先从宣传片的呈现内容看,北大的片子也没有跳出中国式宣传片的窠臼,宏大有余、精细不足,摆历史的谱过多,讲当下的事太少。有人称此为有内涵,我不以为然,真正有内涵者无需摆谱,已然气场十足。再从拍摄手法上看,宣传片中焦距变换,镜头切换比较流畅,还是很有一番诗意美感,也融入了很多古韵古风。但很遗憾,有人斥之为拍摄凌乱,内容繁杂。对此我持保留意见,前一句不敢苟同,这样评价实在枉费了拍摄者们地一番苦心,我们应该尊重其劳动;后一句所指问题确实存在,还需要北大人以后再拍摄此类宣传片时精雕细琢。最后说一下点睛之笔,长达10多分钟的宣传片不可能一无是处,北大宣传片的最后给了我些许惊喜,通过汉字与英文的拼写演变(日(Llight)—明(Bright)—萌(Enlighten)),阐明了大学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呼应了开篇的点火之意,对于这一创作我还是很满意的。

看罢北大,我们再看看耶鲁大学的宣传片!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U4NzYwMTY4/v.swf[/flash]

耶鲁大学宣传片

 

耶鲁大学在人们的印象中盛产政客,其宣传片的开场也很有这种特色。一位衣冠楚楚的耶鲁招生人员在向高中生及其家属们介绍耶鲁,他用答记者问似的口吻回答着一个个问题,终于,一个坐在最后一排的小女生问道:“Why did you choose Yale?”,面对这个问题,耶鲁人用说唱的方式给出了答案,也拉开了宣传片的真正序幕。片中介绍了耶鲁独特的住宿制度,住宿学院将使学生进入一个便捷舒适的社区。因为生源是学校的动力基础,所以宣传片花了大量的篇幅介绍住宿学院,看得我等内地学生泪流满面,恨不得飞去美利坚,重读一次大学(本科)。其中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学院分管学生和教务的院长,直接与学生住在一起(同一个社区),方便学生办理各种非学术问题,想想我们,唉……当然,教学在国外高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耶鲁几乎所有的终身教授都开有面向本科生的课程,其中当然包括那些炸弹奖的获得者们。宣传片后半部分则是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这部分其实北大或者国内其他名校也不弱,可以好好借鉴耶鲁的宣传方式。最后我不想再过多的赞美耶鲁的宣传片,我只想提一个细节。很多人都不爱看片尾的字幕,那里面包含了全部参与宣传片拍摄与制作的人名或机构,耶鲁宣传片与北大宣传片最大的不同在于,耶鲁宣传片多了一句话“All filming, editing, and vocal recording was done on Yale’s campus exclusively by Yale students.”我想这句话可能胜过更多的校友题词、捐赠或其他形式的宣传。

诚然,北大宣传片的拍摄者面对质疑回应称“北大宣传片旨在反映中国文人薪火相传的精神气质,与耶鲁大学的招生宣传不同,两者没有可比性。”我认为,既然已经被拿到台面上来PK,就不必怯场,是不是招生宣传不要紧,两相比较发现问题是好事,我们展现了我们薪火相传的精神气质,他们也让我们领略了深入骨髓的“以人为本”的公民特色。我希望也相信我们各大高校定有牛人会在不久的将来,制作出属于我们年轻一代的非官方宣传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6763-539894.html

上一篇:文明的尺度——我看文明城市创建
下一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专题
收藏 IP: 111.8.37.*| 热度|

9 郑祺 曹聪 许浚远 褚海亮 李侠 高英 徐耀 许培扬 龚鹏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