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Herr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ayHerry

博文

按标题搜索
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最关键要把握2条准则才能事半功倍
2020-5-23 15:18
给学生上课,经常有的同学满足于听听课,看看视频,然后就就混一混,考试及格了,以为这个课就学完了,也学好了。殊不知,一到了考研复习或者做个难度大一点的小项目就卡壳了,从而失去兴趣和动力,项目也做不好了,能力也没有提升。我们一些热衷于创业的小伙伴们,也有这样的经历,看了个视频、听了个报告 ...
2001 次阅读|没有评论
2020-3-17 17:07
宅 凤凰巍巍立,芳草萋萋吹。 徘徊成往事,彷徨如烟云。 军人杀疫返,猎鹰带禽归。 举杯同欢乐,持笔奋蹄飞。 雾中思 日暮薄雾绕, 满城流响噪。 抬头望天路, 脑海浮新潮。 释然 居高薄雾望, 沉潜眉间舒。 恰似闲来人, 实为新征程。 2020.03.17
1615 次阅读|没有评论
奇迹年
2020-3-17 08:09
半生虚度浑浑噩噩 不觉醒 岁月蹉跎悲悲切切 仿徨中 天下伯乐无人识君 自奋蹄 爱因年少横空出世 才华逸 海森堡不让约尔当 出风头 自古豪杰出自少年 存例外 益唐单挑孪生素数 知天命 数学之美扣人心弦 笔不辍 半生黄金失而复得 不负岁 2020.03.17
2149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不妨把时间轴拉长来评价科研工作者的贡献
热度 16 2020-3-4 11:00
看到群里大家都在热烈讨论四部委最近下发的通知,要“取消唯SCI等多个维度的评价体系”,而推出所谓的代表作制度,我想这么大一个会影响到千千万万个科研工作者前途命运的政策的出台,四部委必然在背后做了大量的调研、比较和借鉴并和国情的有效结合,总的来说,这个政策仍然具有一些“中国特色”,决策者的根本出 ...
9104 次阅读|45 个评论 热度 16
科研工作者百忙之中应多读一点人文方面的书
热度 9 2020-3-3 10:01
科研工作者是一群忙碌的群体,他们是知识的创造者,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开拓者。最近这几年,科研工作者的压力很大,有些科研工作者英年早逝,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还有的科研工作者比如PI,在团队管理方面出了些问题,影响了科研进度和人际关系,并不利于成果产出。 现实中,无论是PI还是普通的“科研小 ...
6297 次阅读|14 个评论 热度 9
增加数据多样性是信号处理创新驱动的不二选择
2020-3-3 08:39
在信号处理领域,比如雷达、阵列、通信等分支上,有大量的科研工作者在基带端从事着信号处理工作,每年在Top期刊和顶会上,有大量的成果不断刷新着人类对知识的认知极限,这类成果其实单纯从基带端出发去认真思考和总结后发现:在传感器分辨率和数据精度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不同手段不断挖掘已有数据的多样性确确实 ...
2005 次阅读|没有评论
从知识迁移能力看一个人的创新能力
热度 6 2020-1-14 09:53
前几天,参加了孩子在期末考试以后的家长会,班主任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话是:“现在许多孩子的知识迁移能力不够,导致考试成绩不佳。”他举例说:当他教给全班同学question这个单词时,下一次课堂上问谁会回答“问题”的英语单词时,几乎所有人都举起了手,但当他问question的相反数时,只有一个同学 ...
17568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6
技术天才的未来
2019-12-23 10:43
李开复、陆奇作为华人在顶级跨国企业任职高管经历的典型代表,他们最终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但是不同于李彦宏等人的创业经历,他们创办了各自的“创新工场”,成为了企业的企业,他们的企业使命是支持创业者创业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产品或者服务为主的创业,是初创企业的助推器,从他们的经历中可以 ...
2512 次阅读|没有评论
神童思考问题的方式与众不同
2019-12-23 09:39
前几日,看到一个消息,说是某欧洲国家出了一个神童,13岁就大学毕业了,出于好奇不觉就继续浏览下去,发现神童思考问题的方式与绝大多数孩子截然不同,比如一般孩子在阅读《十万个为什么》时,里面讲到了许多问题,比如“飞机为什么会飞?”“汽车为什么会跑?”这类启发孩子思维的但更加模糊的问题,多数 ...
2185 次阅读|没有评论
科研团队中的骨干力量
热度 1 2019-12-23 09:18
做科研的同行都比较清楚一个道理:团队成员中必须有1个或者几个骨干,这对于一个项目来说,非常关键,团队负责人及早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所谓骨干,我的理解就是除了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是出类拔萃的精英之外,对整个项目从系统层面具备很强的可预见性和推动项目整体前进的能力,说的通俗点,就是专 ...
5132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7: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