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与物理学家座谈——晒晒物质波与量子化概念(6)
热度 1 赵国求 2011-6-10 10:37
五、单 粒子描述与多粒子描述 甲:量子理论中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波函数系与单个粒子相联系,薛定谔、克莱因 - 高登波动方程均是描述单个粒子的场方程;另一种观点认为波函数系与粒子的系综(指一大群相类似的体系的集合)相联系,薛定谔、克莱因 - 高登波动方程均是描述多个粒 ...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3988 次阅读|没有评论 热度 1
与物理学家座谈——晒晒物质波与量子化概念(5)
热度 3 赵国求 2011-6-5 10:47
四、物质场、电磁场与曲率场、电磁波与曲率波 甲:由牛顿力学的能量、动量关系式可得出薛定谔波动方程,由狭义相对论力学的能量、动量关系式可得出克莱因 - 高登波动方程。这两个方程中出现的波函数 ψ 可解释为,在‘量子化’之后,时空中出现了一种场,人们把它称为‘物质场’,它的场 ...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4641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3
与物理学家座谈——晒晒物质波与量子化概念(4)
热度 4 赵国求 2011-5-31 11:37
三、量子化 甲:把经典理论(即非量子理论,如牛顿力学理论、狭义和广义相对论力学理论等)转变为量子理论的过程叫 ‘ 量子化 ’ 。 ‘ 量子化 ’ 可使物质粒子出现 ‘ 波性 ’ (实为 ‘ 场性 ’ ); ‘ 量子化 ’ 使物理量(如动量、能量、电磁势等等)变为 ‘ 算符 ’ 。 牛顿力学、狭义与 ...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5119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4
与物理学家座谈——晒晒物质波与量子化概念(3)
热度 1 赵国求 2011-5-26 11:21
二、物质的粒子性与波性 甲:在物理学上,粗略地说,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单元,它的体积很小,常可忽略不计(简化为质点);粒子的一些物理量,如质量、动量、能量等等,往往具有定值,并赋予质点。 这给人的印象似乎物质是由粒子 构成的,物质似应以粒子性为主要特性。基本粒子的理论基础是量子场论 ...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3613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1
与物理学家座谈——晒晒物质波与量子化概念(2)
热度 1 赵国求 2011-5-22 15:10
甲: ‘ 波 ’ 原指振动传播的现象,但人们往往把作为现象的 ‘ 波 ’ 与承载该 ‘ 波 ’ 的 ‘ 介质 ’ (或场)混为一体,统称为波。这样便把 ‘ 波 ’ 当成为一个客观实体了。 乙:经典力学中波是振动形式在介质中的传播。介质与介质中传播的波是两个不同概念,不能混淆。但曲率波不同,曲率波刚好 ...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3322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与物理学家座谈——晒晒物质波与量子化概念(1)
热度 4 赵国求 2011-5-18 17:10
注:是座谈不是反驳,只就曲率解释如何看待这些问题谈谈看法。 与物理学家座谈—— 晒晒物质波与量子化概念 摘要:物质粒子量子化之后变成物质波场,而物质场的量子化又使场演化成物质粒子,描述上述转化所实行的数学操作,其物理本质前者是质点模型向非质点模型的转换;而后者则是由非质点模型 ...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5048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4
量子力学曲率解释、量子伴生空间及规范场(16)
赵国求 2011-4-30 16:20
四、 量子色动力学 的类似分析 量子色动力学也有类似的情形。 将电子换成夸克,电磁场换成胶子场,数学上要用到群论,但考虑到夸克场波函数的物质实在性及其相位的物理意义,量子色动力学完全可以做出相同的力学分析 。 1 、整体规范变换 重子是夸克组成的。重子间的强作用由夸克间 ...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4143 次阅读|没有评论
量子力学曲率解释、量子伴生空间与规范场(15)
热度 1 赵国求 2011-4-22 17:46
三、杨—米尔斯规范场引进协变导数的物理实质 1 、整体规范变换 对 ψ 、 ψ- 和 ∂ μ ψ 做整体规范变换, α =常数, ∂ μ α = 0 ,有 ψ → ψ ′= exp(-iα)ψ &nb ...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4198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量子力学曲率解释、量子伴生空间与规范场(14)
热度 2 赵国求 2011-4-19 11:04
二、德布罗意自由粒子物质波规范变换的物理实质 1 、整体规范变换 我们把德布罗意自由粒子物质波波函数式(2)与式(4)写成指数函数形式: Ψ=Aexp( iα) ( α ...
个人分类: 物理学哲学|3420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8: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