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峰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ouyang

博文

转载mendel文:《从“胎教”开始》

已有 3725 次阅读 2013-9-19 07:45 |个人分类:好文欣赏|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博主注:这是mendel发于星湖沙龙的文章(现已关闭)。文后附上我们的问答。以前本博转载过作者的科普文章《血疑》和散文《村外》。让我们欣赏Mendel的另一篇佳作。作者也开博了,http://blog.sina.com.cn/newscientist。】

 

“胎教”开

 

有句俗语,叫“活到老,学到老”。事实上,学习,永远不会显得太迟,同样,学习,也永远不会说来得太早。对就要为人父母的夫妻来说,“胎教”是实现他们望 子成龙望女成风的第一步。事实上,哺乳动物的胚胎,确实能对外界的声音的刺激有所反应。这种反应是否能影响胎儿大脑神经的发育或如何影响发育,以及对未来出生后婴儿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影响,恐怕还没有一个定论。然而,对两栖类动物来说,“胎教”是人生学习的开始。我们知道,许多生物在受到捕食者袭击的时候, 会向周围散发出一些同伴可以感知到得化学信息,同伴通过这些警告式的化学信息,立刻提高警觉,做出躲避捕食者的行为。这是许多生物与生俱来的本能和出生后早期学习所得。

那么这种学习或认知能力,到底有多早就具备?来自密苏里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证实,一些两栖类动物在胚胎事情就具备了“学习”能力。

首先,他们每天两次向饲养饲养环纹钝口螈受精卵的水中加入饲养过环纹钝口螈幼虫的水,连续加3天。同时,加入饲养过牛蛙蝌蚪的水作为对照组。对蝾 螈来说,大的幼虫会吃小的幼虫,就是天敌,而牛蛙的蝌蚪不吃蝾螈幼虫。3天后,受精卵全部换清水饲养。蝾螈受精卵孵化后成为幼虫。那些曾经接受过环纹钝口 螈幼虫的水的幼虫,明显表现出预防捕食者的行为:活动减少,或静止不动。而对照组孵化出来的幼虫,活动表现正常。这说明,胚胎就能感受到外来捕食者的信息,并孵化后,做出相应躲避行为。我们可以说,环纹钝口螈受精卵孵化后的行为可以说是一种“本能行为”,那么,下面的实验就不能成为“本能”,而是“学习 ”了。

接着,他们做了这样的实验。在饲养木蛙受精卵的水中,加入含有被捣碎或伤害过的蝌蚪的水,这水同时含有饲养过红腹蝾螈的水。另一组饲养木蛙受精卵的水中,单单加入含有饲养过红腹蝾螈的水。红腹蝾螈并非木蛙蝌蚪的天敌,它们也从来没有见过红腹蝾螈,但是红腹蝾螈吃其他蛙类的蝌蚪。当木蛙受精卵被孵化 成蝌蚪后,让这些蝌蚪再接触饲养过红腹蝾螈的水。曾接触过混合有被捣碎或伤害过的蝌蚪和饲养过红腹蝾螈的水的蝌蚪,表现出躲避捕食者的行为:活动减少或静止不动,而只接触过饲养过红腹蝾螈的水的蝌蚪,活动正常。木蛙蝌蚪前面的行为,不能用本能来解释,因为红腹蝾螈并非他们天敌。这里说明,木蛙的受精卵具有 学习和记忆的能力。在胚胎期,它们就能把同伴受害时散发的化学信号和同时在的其他生物的化学信号联系起来,并影响其孵化成蝌蚪后,对红腹蝾螈的适应行为。

木蛙胚胎时期的这种学习和经历如何影响后来蝌蚪时期的行为,其分子机理还不清楚。这种胚胎时期的人学习或经验影响孵化或出生后的行为是否在其他物种也有发生,程度如何,目前还不清楚

 

【问答】

===========================================

不错!希望能给出参考文献。 (324 bytes)

Postedby: 吴礼

Date:July 17, 2009 08:06AM

 

第三段有些乱码,能重贴一遍吗?第四段我看了几遍才懂。建议先介绍背景(红腹蝾螈并非木蛙蝌蚪的天敌,它们也从来没有见过红腹蝾螈,但是红腹蝾螈吃其他蛙类的蝌蚪。)再提出问题(木蛙是否会躲避红腹蝾螈),然后描述实验,再给出问题的答案(只有木蛙感受到红腹蝾螈与被伤害的蝌蚪之间的关系时才会躲避)。

那些被捣碎的蝌蚪,是木蛙的蝌蚪吗

==========================================

Learningby embryos and the ghost of predation future (43 bytes)

Postedby: mendel

Date:July 17, 2009 10:45PM

http://www.usask.ca/biology/chivers/133.pdf

 

=================================

如果把捣碎的蝌蚪和不吃蝌蚪的动物味道混合 (30 bytes)

Posted by: 吴礼

Date: July 17, 2009 10:26AM

 

以后那种动物能吓跑木蛙蝌蚪吗

==================================

不太清楚。这是文章的弱点 (0 bytes)

Posted by: mendel

Date: July 17, 2009 09:47P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9766-726058.html

上一篇:回首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 (上)
下一篇:为什么调制解调器会有不同速度?
收藏 IP: 108.40.110.*| 热度|

1 唐凌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