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6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pring63

博文

智能办公楼

已有 3403 次阅读 2022-11-29 08:20 |个人分类:科技资讯|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我们生活在一个智能技术的时代。由于物联网(IoT)和人工智能(AI)的应用,整个建筑正在变得“更智能”,以优化性能、效率和室内人员的舒适度。新加坡政府科技局Govtech开发了一个新的框架,将从智能能源到楼宇管理甚至机器人提供服务一系列技术整合到一个平台中。

日前迈克·摩尔(一家专注于技术、科技产品的新闻与评论网站TechRadar Pro的副主编)发表了题为《认识世界上最智能的办公楼》的文章(参考资料[1]),该文章介绍了新加坡裕廊集团总部大楼并称之为“世界上最智能的办公楼”。

图片.png 

这会是办公楼宇的未来吗?从迈克·摩尔的报导中提到的几个关键词,可以大致了解办公楼是如何变得“智能”的。

第一,传感器网络——从外面看,裕廊集团总部大楼可能和其他办公大楼没什么两样。这座三十一建筑明亮的玻璃窗和明亮通风的大厅工作人员忙于他们的日常工作。然而,在表之下,由大约60000个传感器组成的网络,这使得这座建筑几乎如同一个生命体

第二,开放式数字平台——通过开放式数字平台,将智能能源、楼宇管理甚至机器人提供服务等一系列技术整合到一个框架上。它充当中间件,将从网络到计算和存储的广泛垂直行业与基础设施支撑结合在一起,跨多个系统共享数据,通过智能办公区操作系统提供智能办公楼可能需要的一切。

第三,数字孪生体——裕廊集团总部大楼一个完整的数字孪生体”。数字孪生体是一种虚拟模型,旨在准确反映物理对象。大楼的所有者与大楼数字孪生体一起工作,在虚拟世界中精心重建,使他们能够做出从提高效率到保持正确照明的决策。拥有数字孪生体的一个其它优势是,Govtech可以运行各种模拟来为任何最终的情况做准备,从设计交通模式到计算出哪里可以种树,以帮助在新的街道上建立一个阴凉的公交车站

图片.png 

第四,智能办公区操作系统——智能办公区操作系统几乎可以监控建筑物的每个连接部分,提供入口大门、电梯和自动扶梯等的详细信息,以发现是否有任何需要注意的故障或失灵或断电。可以实时查看这些物品的动态,这意味着管理人员可以发现电梯是否卡在楼层之间,也可以进行远程控制,从而可以打开入口门,让送货人员进入,或在夜间关闭自动扶梯以节约能源

智能办公区操作系统的应用范围还扩展到了大楼的各个房间,所有房间都同样配备了智能传感器。如果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检测到会议室过于拥挤,或者外部天气数据显示温度上升,可以打开空调以确保与会者不会过热,并且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跟踪房间的使用情况,以确定某些会议是否值得转移到较小的场地,甚至取消会议。

在停车场里,已经安装了电动汽车充电器,以满足对此类车辆日益增长的需求,但它们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火灾风险。闭路电视的摄像头可以捕捉到任何烟雾,并在火势蔓延之前切断充电器的电源并发出警报

利用其他政府机构共享的数据,该系统还可以追踪即将降落在新加坡樟宜机场的航班,并拥有等待进入新加坡大型港口的船只的数据,这些信息可能对警察和安全部队至关重要。实时跟踪城市排水沟和溢流渠道的水位,这有助于监测雨季的山洪暴发,甚至发现附近工厂的可疑排放

图片.png 

第五,机器人——裕廊集团总部大楼聚集了许多可爱的机器人,它们能够执行各种任务,从递送包裹,在大厅巡逻以发现任何潜在的问题和发出警报。这些机器人可以被实时跟踪,以确保它们不会迷路或被卡住,如果出现不同的任务或紧急情况,可以重定向或停止。

根据报导,虽然大部分仍处于试验阶段,但Govtech的目标是在2025年左右在在整个榜鹅数码区推广智能办公区操作系统榜鹅英文名Punggol位于新加坡东北部面积约50公顷,为政府、企业和市民提供更加智能的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裕廊集团总部大楼和榜鹅数码区似乎只是一个开始,如果Govtech的梦想成真,未来的办公楼可能会是一个更加智能和舒适的工作场所。

图件来源参考资料[1]

参考资料:

[1] Mike Moore. Meet the smartest office building in the world. TechRadar.pro. 2022/11/20.

https://www.techradar.com/news/meet-the-smartest-office-building-in-the-world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05681-1365721.html

上一篇:从能源工业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谈起
下一篇:人工智能自动生成程序代码
收藏 IP: 183.225.51.*| 热度|

2 王安良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2: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