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ju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ojun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八卦物理,管窥大千

相册

« 返回图片列表 |当前第 4 张|共 11 张图片 
上一张下一张

KamLAND L/E,可以看出中微子完整的振荡周期

热度 2上传于 2012-3-14 18:28 (26.4 KB)

发表评论 评论

IP: 121.33.101.*   wliming 发表了评论   2012-3-14 19:30
这个很好。你们的实验是这样的吗?
IP: 110.232.41.*   qdp 发表了评论   2012-3-16 13:00
符合的很好,不过还有个问题:KamLAND测的是1-2振荡,大亚湾测的是1-3振荡,怎么从这张图上看振幅项sin^2(2θ-12 or -13)的影响?
IP: 60.208.98.*   caojun 发表了评论   2012-3-16 23:10
theta12的半周期是60公里,theta13是2公里。如果theta12比较显著了,theta13比它小一个量级,就看不出来了。除非在很近的地方,theta12还没有起来,theta13才能显出来。或者就需要极高的能量精度,这样你能看出这张图里theta12振荡的平滑曲线,实际上是由很多小的theta13振荡周期组成的。
IP: 110.232.41.*   qdp 发表了评论   2012-3-17 00:00
BG-Geo-是什么意思?
IP: 60.208.98.*   caojun 发表了评论   2012-3-17 02:06
Data-BG-Geo,表示“数据减去本底,再减去地球中微子”
IP: 110.232.41.*   qdp 发表了评论   2012-3-21 17:36
中微子探测器对中微子的能量有下限值,请问曹教授,是否还有能量探测的上限值?大亚湾探测器的上限值和下限值是多少?
IP: 202.122.36.*   caojun 发表了评论   2012-3-21 18:47
下限是中微子在我们探测器中的天然阈值:正负电子对湮灭形成的1.022MeV。上限是光电倍增管以及下面的电子学系统的非线性直到饱和。
IP: 110.232.41.*   qdp 发表了评论   2012-3-21 23:40
谢谢回复!具体到这次大亚湾实验,其上限是多少?
IP: 180.77.211.*   caojun 发表了评论   2012-3-21 23:42
反应堆中微子最多10MeV,因此我们的探测器对反应堆中微子的能量上限没有意义。
IP: 110.232.41.*   qdp 发表了评论   2012-3-22 00:01
按这张图的横坐标(x)看,因为Lo约为2km,故有E=Lo/x=2/x,探测到的中微子最高能量大约仅是0.07MeV?
IP: 110.232.41.*   qdp 发表了评论   2012-3-22 00:09
Emax=2/x=2km/23(km/MeV)=0.09MeV?
IP: 110.232.41.*   qdp 发表了评论   2012-3-22 20:06
请问曹教授,如果是按KamLAND,那么E=60/x还是E=120/x? 这个Lo是半周期还是全周期?
IP: 175.165.84.*   qdp 发表了评论   2012-4-2 16:09
有劳曹教授抽空回复[1][2][3],最好再给出一些中微子能谱畸变的对照数据。我有个对能谱畸变理论值做一定修正的方法,初步看,修正后的理论曲线与大亚湾实验结果符合的更好。
IP: 180.77.211.*   caojun 发表了评论   2012-4-2 19:18
专业的研究必须读专业文章,不能依靠科普。
IP: 175.173.80.*   qdp 发表了评论   2012-4-2 21:56
只问结果,不涉其它,三言两语的科普足可,有劳曹教授!
IP: 180.77.211.*   caojun 发表了评论   2012-4-2 23:19
只问结果做出来肯定是错的。KamLAND实验看到的是几十个反应堆的中微子,距离从几十公里到几百公里,必须正确地权重平均,三言两语肯定是说不清楚的。
IP: 175.165.87.*   qdp 发表了评论   2012-4-3 15:12
我指的是论文“Observation of electron-antineutrino disappearance at Daya Bay”中图5的the red curve ,理论上它应该有一个修正。初步看,修正后的理论曲线与大亚湾实验结果符合的更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9: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