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有关HPV疫苗之争 精选

已有 13649 次阅读 2017-12-24 08:27 |个人分类:免疫组库新领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生物技术, 创新创业

最近网热评华大汪建有关HPV疫苗的言论。我也一直对HPV疫苗有看法,不过不是单纯认为它太贵。

疫苗可以防病,这个道理很简单,所以似乎不该有异议。但是问题不是那么简单,不是所有的病都值得不计代价地用疫苗来预防。我们要学会分析情况,区别对待不同疾病和疫苗。

疫苗有两个作用:(1)防止自己不得疾病;(2)保护他人不得疾病。大家都清楚第一个方面,可是疫苗怎么防止别人得病就不知道了。这就是疫苗的群体性(herd immunity): 对传播能力很强的传染性疾病来说,群体中接种疫苗的人数比例越高,传播机会就越少,传播的链也就被打断了,因此即使那些没有接种疫苗的人也得到了相应的保护。这个大家都接种,大家都受益的现象就是所谓的herd immunity。


对危害性高,传播能力强,又没有有效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如天花,结核病,小儿麻痹,肝炎,脑炎,非典,狂犬病,疫苗的有效性和使用成果是很少有异议的。可是,另外一些疾病的疫苗推广就碰到很多挑战,包括HPV。

HPV和上面讲到的那些病不同,首先,(1)HPV不是所有人都同样有生病的机会,有高危人群。因为是性传播疾病,所以只是对性活跃的女性有保护,而且最好是在开始性生活以前十几岁的时候接种。如果真的想阻断疾病传播途径,应该动员男性也接种。可是男的没有宫颈癌,所以不会有很多人愿意接种的。(2)HPV的传播力不强,不像非典那样很快就能通过空气或者接触一传十,十传百。(3)HPV病毒有几十个亚型,能够引起宫颈癌的高危亚型就有21种,而疫苗有保护性的仅仅是其中的4-6种最常见的。所以疫苗保护不够完全,不像其它疾病,那些病原体没有这么多亚型,一个疫苗覆盖率很好。(4)患HPV不等于生病。即使已经得了高危型的HPV感染,最后患宫颈癌的几率也不过1%。(5)宫颈癌有很好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手段。(6)宫颈癌危害性不够大。美国每年死于宫颈癌的女性有4000人。相比之下,死于枪伤的有33,000人;死于车祸的有30,000人左右;死于药物过量的(durg overdose)的 50,000人;死于心脏病的近400,000人;死于肿瘤的近600,000人。

我不是说宫颈癌不值得重视,不值得防治,任何夺命的疾病都值得我们做出努力。可是我们要也要算几笔账,从科学,经济,社会等各个角度综合考虑。

我把疫苗分成“社会主义”的和“资本主义”的两类:所谓“社会主义”的疫苗就是那些廉价的,希望全社会的人都用的,能通过产生herd immunity来保护广大群体的疫苗。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疫苗。这类疫苗主要针对的致病微生物都是恶性传染的,死亡率高,发病率高,而且没有有效治疗;那么“资本主义”的疫苗呢?就是昂贵的,只有少数高危人群使用的,传播力有限,保护少数人的,风险也有限的疫苗。这些疫苗,开发商也知道使用率不会很高,所以才把价格抬那么高。

所以,反对HPV疫苗推广的一方有很多综合原因:太贵,有效性有限,有较严重副作用的报道,高危群体(性生活以前少女)很难隔离出来加以保护,有比较好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我觉得疫苗是科学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如果针对每一个上面提到的恶行感染性疾病都有非常有效的诊疗手段,我们就没有必要大动干戈地给群体接种疫苗了。如果生病能马上治好,疫苗就多此一举了。药物是针对病人的,疫苗是健康人都要用的。

我对疫苗有不同看法还和我做的研究工作有关:通过免疫组测序,我们认识到人的免疫系统不是一般想象的那么无限强大,而是像国防经费一样,是有预算的,有上限的。如果免疫力和银行里的存款一样是有限的,而每次生病,每次接种疫苗都是在从取款机中提款,你还愿意不假思索地接种所有疫苗吗?哪怕那些我生病机会很少的疫苗?很贵的疫苗?有效性有疑问的疫苗?有副作用的疫苗?

不能因为疫苗在对抗天花,小儿麻痹等疾病上曾经显过神威就把所有疫苗都当做不可缺少的,值得大面积推广的健康必需品。

疫苗有利弊,接种需谨慎;免疫力有限,支出要盘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1091174.html

上一篇:中药最好是当地药当地吃?
下一篇:迟到了的“基础知识”
收藏 IP: 216.186.173.*| 热度|

12 邵斌 文克玲 LetPub编辑 周洲 张圆 黄仁勇 谢蜀生 王宗海 黄永义 赵凤光 乔有华 孙杨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3: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