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辞旧迎新:再见2021!你好2022!
兰博士
告别2021,既有收获,又有不足。回顾盘点2021年自己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成败得失,以期记录青春、总结经验、查漏补缺、鞭策自己;展望2022,既有期待,又有愿景。展望规划2022年自己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远景目标,以期把握前进方向、抓住主要矛盾、取长补短、持续砥砺前行!
现从大学(大学教师)职能的视角,即师德师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国际交流)五大职能的视角,回顾盘点2021年自己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成败得失,以期记录青春、总结成败得失、积累经验、查漏补缺、鞭策自己。
2021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牢记“两个信念”,即:牢记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为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党员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学为人师,勇担使命。
2021年,以身作则,践行使命。积极学习党的先进教育思想,持续将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不断融入人才培养的全流域、全过程,并持续努力将教育理念转化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实践。
2021年,立德树人,师德为先。2021年时刻反思自己,并给自己树立了“三个标准”,即:力求做“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大学教师”,力求做“社会服务型、学术声望型和人格魅力型的学术导师”,力求做一位教育梦想的“追梦者”、教育研究的“拓荒者”、教育理论的“建构者”、教育实践的“践行者”和“反思者”。
始终坚持理论创新联系教学实践、教学实践生发教学研究(科学研究)、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反哺教学实践的教学理念,不断学习和接受新一代智能技术,并将教学理念和新一代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学实践,力求在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实习、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实践项目、指导学生学科竞赛和大创项目、指导学生奖学金和荣誉获得,以及指导学生就业等方面积极进行创新教学改革实践。
2021年,先后讲授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2020级中文等本科生)《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2020级教育技术等本科生)《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2020级教育技术学硕)《学术规范与写作》(2020级教育学学硕)《教育研究方法高级讲座》(2021级教育学学博)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课程教学工作,本科生课时总量为233.64,研究生课时量为50.6,超额完成了教学任务/工作量。
2021年,先后指导李佳敏、王薇、王兰、牛雯婷等20多名2018级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到开封金明中学进行教育实习。
2021年,主要指导2017级教育技术学本科生陈静静、2019级现代教育技术专硕孔雪珂、2018级教育技术学学硕郭倩三位同学的毕业论文,并顺利毕业。
2021年,教学技能比赛方面(3项获奖),作为指导教师,先后指导2020级专硕张巍方分别获得2021年“田家炳杯”河南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2021年“田家炳杯”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2018级教育技术学本科生牛雯婷河南大学2021年度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比赛特等奖;“iTeach全国大学生数字化教育应用创新大赛”方面(2项获奖),作为指导教师,先后指导2018级本科生牛雯婷、王薇等同学获得2021年第五届“iTeach”全国大学生数字化教育应用创新大赛三等奖,以及2019级本科生邝启湛等同学获得2021年第五届“iTeach”全国大学生数字化教育应用创新大赛一等奖。
2021年,先后参加2021年度河南大学第二届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2021年河南省第二十五届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暨河南省第七届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大赛,分别获得2021年度河南大学第二届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二等奖和2021年河南省第二十五届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暨河南省第七届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等2项教学竞赛获奖。
2021年,积极开展本科生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法创新实践和教改研究,分别获得2021年河南省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1年度河南省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奖(理论研究成果-著作类成果)一等奖、2021年度河南大学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河南大学2019-2021年度教学优秀奖一等奖、河南大学2021年教学质量奖优秀课程一等奖、河南大学2021年教学质量奖先进个人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案例获奖教师一等奖、河南大学2021年教学质量奖先进个人优秀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获奖教师三等奖、河南大学2021年度优秀课堂教学设计案例三等奖等8项教学成果奖。
(1)学生奖学金获奖和荣誉获得(25项)
2021年,先后指导张怡(2019级学硕)、魏家财(2020级学硕)、张巍方(2020级专硕)分别获得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河南大学2020-2021学年硕士学业奖学金“一等奖学金”,以及牛雯婷(2018级本科)、王微(2018级本科)等同学分别获得“2020-2021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 “2020-2021学年河南大学奖学金”、 河南大学三好学生”、 “2020-2021学年河南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等奖励荣誉25项。
(2)就业去向(2人毕业)
2021年,作为学业导师,先后指导郭倩(2018级学硕)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读学术博士、孔雪珂(2019级专硕)入职北京某教育公司。
2021年,始终坚持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相互转化,即:科学研究指导教学研究、教学研究反哺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并力求从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教育者的数字素养、未来教育场景等宏观研究视角、中观视角和微观视角,持续聚焦网络学习空间中混合教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方面的创新研究。
2021年,先后主持了2021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1年度开封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调研课题等科研项目2项,以及主持完成了2020年度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课题研究项目、河南大学2019年度校级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等教改项目2项,并在国家重点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河南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1部。
2021年,先后以第一作者或合著者在《开放教育研究》《高教探索》《今日教育》等专业领域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篇,其中CSSCI核心论文4篇。多篇文章被教育部《教育文摘周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全文转载。
2021年,先后以独著身份在国家重点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河南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第2版)》1部。参编《教育技术及学术发展史》(编著)、《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第2版)》(编著)2部。
2021年,先后以第一作者获奖人身份分别获得2020年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成果)一等奖、2021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论文类成果)一等奖2项。
2021年,被选为河南省终身教育协会理事会理事,被聘为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被聘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黑龙江高教研究》特约审稿专家,被聘为国内期刊《高等继续教育学报》特约审稿专家等。
2021年,先后为《Journal of Computers in Education》《开放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杂志》《苏州大学学报(教科版)》《黑龙江高教研究》《高等继续教育学报》《教育理论与应用》《开放学习研究》等多本国内外核心期刊的审稿工作,以及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毕业学位论文评审工作,以及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创新应用大会等国际会议论文的审稿工作。
2021年,先后受山西大同大学、河南大学、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南通理工学院、河南工程学院、许昌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省税务干部学校、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湖北省教育局、新乡职业技术学院、郑州市教育局、北京巨大公司等高校、教育局、企业邀请做主旨学术讲座、报告和专题培训37场,扩大了学校和学院的影响,为学校和学院赢得了荣誉。
2021年,先后受为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封市晋安路小学开展了横向课题项目合作,扩大了学校和学院的影响,为学校和学院赢得了荣誉。。
2021年,先后在线参加了第二十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IFET2021)(浙江师范大学)、2021年第12届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创新应用大会(北京师范大学)、河南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第36届学术年会(河南科技学院)、河南省教育学会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第10届学术年会(河南开放大学)、2021年第7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华东师范大学)、重庆大学举办的第12届 “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培训班(重庆大学),以及线下参加了2021年第4届全国人文社科实证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研讨会等学术会议30场,并获得一、二、三等奖多次,扩大了学校和学院的影响,为学校和学院赢得了荣誉。
2021年,先后在线参加了职业发展工作坊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orkshop、教育实证研究思维与习惯的养成、国际教育技术研究趋势,教育数据挖掘的目标、方法和发展趋势,学习技术研究:学科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的共赢等学术讲座40多场。
2021年,在国际科研合作、学生培养和国际化交往方面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国际交往(文化传承)方面仍存短板,需要在科研合作、学生培养、国际化交往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突破。
综上,回顾2021,可以简单用如下数字画像进行我2021年的轨迹概括,首先,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方面,完成完成学年课时总量284,指导教育实习20人,指导学生学科竞赛获奖5项,指导学生毕业3人,获得教师教学比赛3项,获得教学成果奖8项,指导学生奖学金和荣誉获得25项,指导学生顺利就业2人;其次,科学研究方面:主持科研/教研/质量工程项目5项,发表教研和科研学术论文5篇;出版学术著作1部、参编学术著作2部;获得科研成果奖2项;再次,社会服务方面:新增学术兼职4个,完成论文评审60多篇,开展学术讲座和专题培训37场,指导完成横向课题项目2项,参加学术会议30多场,参加学术讲座40多场。最后,国际交往(文化传承)方面仍存短板,需要在科研合作、学生培养、国际化交往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突破。
过往皆为序幕,迎接2022,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回顾总结2021,展望牵手2022!辞旧岁,贺新春!兰博士携其TEL研究团队全体成员,再次恭祝各位老师、朋友以及全国各地的广大学友:工作顺利、阖家欢乐、万事安康!只争朝夕,不负韶华!2022我们来啦!加油!加油!加油!
顺附兰博士2020年人生感悟以及资源分享,详见下文!
兰博士
2022年1月1日晚于书香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27 23: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