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社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nlion - 太空医学与天体生物学

博文

世界历史 - 生物科学与工业革命

已有 1939 次阅读 2022-1-28 13:42 |个人分类:历史|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1999年元月26日Bj.Zeng建立世界上第一家系统与合成生物学网站到今年元月,恰恰是23年整。1991年-1999年曾邦哲(Bj.Zeng)9年在国内外发表与倡导系统与合成生物学,2007年参加教育部和科技部组织的“春晖杯”创新型创业到2012年又是6年阐述4次科学与工业革命,从1983年到2012年Bj.Zeng的探讨,有几个阶段:

1-1983年-1994年是在厦门1983年和湖南1985年-1994年,中西医学理论,在1992年-1994年提出系统医学和系统生物工程;

2-1994年-1996年是在北京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从事生物信息技术和分子生物技术与转基因动物的研究;

3-1996年-2003年是从北京到特拉维夫和汉诺威与伯明翰,系统理论概念的系统生物学和化学分子概念的合成生物学转换到生物系统的科学与工程偶合模式;

4-2007年-2012年是回国参加教育部和科技部组织的春晖杯创新创业大赛,应邀参加大连棒椎岛海外人才座谈会,论述了4次科学革命与4次工业革命。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原所在地1996年在这里Bi.Zeng筹备和组织第一届国际转基因动物学术研讨会与筹备国际转基因协会(2006年在西班牙成立,后来迁移到了美国,2013年在广州举办了年会),在国际通信和大会讲演发起了合成生物学 - 系统生物学的工程形态的研究,在国际上的起点,要到1999年元月Bj.Zeng在汉诺威建立世界上第一家系统与合成生物学网站,在10月Nature、12月Kybernetes等国际刊物和2000年元月在Principia Cybernetica Web等互联网媒体登载,并转换到生物系统的科学与工程偶合模式,在与国际上很多科学家通信讨论之后 - 其实,在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参观药物设计研究之后,从分子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转换到实验生物学与计算生物学结合的研究方法,并整合到人工生物系统的工程设计思路。

其中,包括,1-胡德(L.Hood)院士(omics组学技术,后来成为奥巴马总统科学顾问)及其所在的华盛顿州生物医学协会,2-日本北野宏明(H.Kitano)的合作伙伴M.Tomita(e-cell课题组),3-在Bj.Zeng的网站上列有 - E.Kool的xDNA分子合成、E.Hafen的组学、T.Pawson的分子模块等有关文献,以及1910年化学分子概念的合成生物学、1968年系统理论概念的系统生物学的相关文献,并转换到当今的概念和方法体系,同时,与提出DNA纳米技术的N.seeman讨论了很久有关生物计算机。

见 - 图片,在交叉点和分岔点的Bj.Zeng,1992年-1994年和1996年-1999年提出的是一整个体系,包括,系统医学、系统遗传学、系统生物工程、输卵管生物反应器、细胞仿生工程的词汇和概念、原理与方法。

2010年参加海外人才合作洽谈与考察北京,来到新建的科学院图书馆(在上世纪90年代是一个操坪),去找微生物研究所,却看到已经改建成中科院学术会堂,并在正门前种了一棵来自英国的牛顿苹果树。

那次一百多位海外学者,只有两人的专业写着合成生物学,却恰巧他的导师是英国R.Kitney院士,在2007年6月R.Kitney和在7月Bj.Zeng各自独立提到将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2009年应邀参加在大连棒椎岛举办的几十位海外人才座谈会,2010年应邀请和被推荐在海外人才网上首页六人的专家博客,从而Bj.Zeng在2011年-2012年介绍了系统与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并把计算机和互联网列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本世纪将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学整合的生物工业。

在2014年Bj.Zeng又论述了生物工业是工业5.0,实际上仍然是三次工业革命 - 1-机械化与电气化,2-自动化与信息化,3-生物工业与工程医学,包括,人工智能与纳米机器人和神经拟态工程和生物生物技术等。

---(2022年元月网络日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6952-1323090.html

上一篇:人类学 - 未来生物工业与机器设计
下一篇:世界科学中心
收藏 IP: 120.235.1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3: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