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青春的追忆:野原-米修司

已有 3613 次阅读 2019-6-4 08:23 |个人分类:艺术|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前些时候看过一场“川派画家”的油画展,他们大多是从艰辛探索的十年成长起来的,在80年代曾共领一时风骚(另找时间说),后来各自成名,却似乎没有各领风骚几年。不过,那些作者和作品我大都记不清,独对何多苓的画感兴趣。因为他的画有诗意——这本是说中国画的,用在他的画却比很多现代国画更恰当。何老师说,他从成名作(即《春风已经苏醒》)开始,就在画人与自己的一种诗意的联系。大概因为有诗心在,所以在很多人后来向西方现代野兽们靠拢时,他宁愿在自家的花园里想象古人的生活状态,用淡淡的油彩画水墨的趣味。

    最近(614)四川省文联在美术馆为何老师办画展(题为“野原”),我看了两次,还想看几次——维也纳看“真”油画看多了,家门口看“归化”了的油画,感觉是不一样的,已经没有画种意识了。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何老师本人最喜欢的一套作品,代表了他的追忆青春的情怀。

    何老师80年代年画过两本连环画,一本《雪雁》,另一本,就是44幅一套的《带阁楼的房子》。以前只零星见过,这回全本都在。据说有人想收藏,何老师没答应。他说这些小画是他年轻痴迷的产物,“我对它很满意,而且可以预测,到画不动画拿出来把玩时,我还是会很满意。”

    文本是契诃夫的一篇没头没尾的诗意小说(更像散文),何老师的感想是,“从前,有一位作家,他写了一篇关于大自然、风景画、生活与虚无的小说,一百多年后有个青年迷上了这篇小说。这个青年就是我。那么,在这个青年渐渐老去的时候,他有两个选择:一、忘掉这些陈年往事。二、用某种方式记录下来。我选择了后者。”

    看画的照片,看单幅的画,看44幅带框的排成一排的画,感觉完全不同。我倒是宁愿当独立的小品画来看——而且要忘了它的小尺寸,这是一群“真油画”,放进俄罗斯的博物馆里,观众也不会有一丝异化的感觉。这样看画,远远跑出了作者的青春情怀,却令画更纯粹了——没有作者(两个)的影子。

 

IMG_20190601_162017.jpg

IMG_20190601_162003.jpg

IMG_20190601_161830.jpg

IMG_20190601_161846.jpg

IMG_20190601_161804.jpg

IMG_20190601_161546.jpg

IMG_20190601_161716.jpg

IMG_20190601_161639.jpg

IMG_20190601_162454.jpg

IMG_20190601_161629.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1182943.html

上一篇:老子与莎士比亚:道不可道也
下一篇:形式的花园
收藏 IP: 210.75.233.*| 热度|

8 武夷山 刁承泰 王从彦 毛吉平 孙颉 刘钢 赵宇 汪育才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7: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