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科学轻风,汲智慧甘露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yaninelotus 有风来兮抚我长发;有雨飘兮沐我花容;星兮月兮寰宇美兮!

博文

葛庄叙事系列之六:麦子

已有 3159 次阅读 2020-12-8 15:42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葛庄叙事系列之六:麦子


过去像一朵古典的玫瑰

缓慢开放在岁月的河里

亲爱的葛庄,你在守望着轮回,

碧绿的山野,生生不息

---蓝莲花瓣

No.1 关于麦草的记忆


那时我们还住在地下庄的那一孔窑洞里。有一天晚上,我被父亲抱着,好像是包着小被子,好像身下有一堆火,一堆用麦草点着的火。模模糊糊中还听见母亲埋怨父亲的声音,是说他操作不合适。后来在母亲的叙述中我才能够把那个场景记叙完全。那天晚上,我是睡着了,但半夜里我哭喊肚子疼,母亲不知道我究竟怎么了,就决定给我讲讲迷信。在火炕的洞口放置了一堆麦草,把它们点着,用铁勺盛一点清油,加热后泼洒在火上,而我,就被父亲抱着在这堆火上燎。我想他们是希望借用火的热力把那些也许是附着在我身上的鬼祟赶跑。

可是母亲说,我躺在床上哭喊“疼死了,疼死了。”抱在火上又哭喊“烧死了,烧死了。”总是离不开一个“死”字。那段时间村子里正好有个小孩子夭折了,我的哭喊让她无限发愁。据说第二天,我就好了。我对母亲说:“人尿憋了,你们把人抱到火上烧。”

虽然那件事在我家是一件笑话,但在母亲那里,一定是实实在在的紧张和发愁。因为那个时候,葛庄时有小孩子夭折。而孩子夭折的原因其实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粮食并不富裕,另一方面就是医疗条件非常差。这一种现象不只是葛庄当时的现实,是整个庆阳地区,整个西部,甚至于整个中国都存在的情况。

粮食缺乏与医疗条件的落后是相互映衬的。小孩子伤风着凉,容易发展成为肺炎、气管炎之类的病,包括急性脑炎,而青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是从粮食中提炼出来的,粮食紧缺会导致药物的缺乏,即使六七十年代的生产队或者大队都配备了赤脚医生,在这些病症面前也是无能为力的。与此同时,经济的不发达也同时就意味卫生条件不够,寄生虫病也较多发生。

无论如何,对于我来说,那天晚上,麦草点着的火光是温暖的,是母亲的爱的温暖。

No.2 麦子

相比于葛庄的其他兄弟姐妹,我没有干过多少农活,也不擅长做农活。对于打猪草或者给牛找草这种事,我都做不来,没有多少草是我认识的。但是,在葛庄,北豳王国的腹地,麦子是所有农桑的重中之重,收麦、种麦,连同产生于黄河流域的二十四节气很多都是与小麦相关的。根本不用刻意学习,有关麦子的劳作和疲惫便深深地刻在了记忆的深处。

最深刻记忆是收割麦子。那时葛庄主要种的是冬小麦。大概在1988年左右,就已经在科学种田和育种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那时候麦种都是庆丰1号或者庆丰2号。在这之前最受推崇的,据说是瞎(ha)八斗,人们戏称瞎(ha)了都打八斗呢(亩产八斗)。可见科学育种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提高产量。同时,葛庄的人们种麦子也是非常用心的,家畜的粪便经过长期的发酵,形成了肥沃的农家肥。夏末秋初一个重要的工作且大宗的农活就是运肥。比较平整的田地,用架子车运送,若是山地,就只能担着担子运送了。肥上得好,麦子才能长得好,产量高。

每年到了夏收季节----麦子黄时是夏收,所有的学校都放假了,叫做“麦忙假”。没有任何选择余地了,全家总动员,要在那几天时间里集中把麦子收完,捆好,照顾好,要防止冷不丁的阵雨把它淋湿,让麦子长芽,那样的麦子磨出来的面粉真的不好吃。

有些人收麦子很有热情,有些人总是感觉特别累。我属于后者,背回麦子的空档,我靠着麦堆上假寐(mei),听见邻居范家锦虎哥说:“人这个嘴把人这个腿指挥上,让它不得闲么。你看这累成啥了,靠在这里都睡着了。”我悄悄偷听他说话,心里一琢磨,可不就是这么个道理,嘴要是不吃,腿何必乱跑啊?

但是,锦虎哥哥收麦子却和我不一样,俊顿哥哥收麦子也和我不一样。黄土塬上,葛庄的冬小麦成熟的一般节气就在小暑之前,夏至之后。偶尔赶上下半夜有月亮时,他们都会夜以继日地去田里收麦子,或者在大清早,天一擦亮,就乘着凉快去收麦子了。

No.3 拥有很多麦子的人

俊顿哥哥的年龄比父亲还要大,他是我们出了五服的本家。等到麦种子用开了庆丰系列,再配合着使用化肥,葛庄的麦子产量逐年提高。每年收获的麦子早已满足了人们一年的口粮,还有盈余。麦子的储存也是个技术活,搞不好就会生虫。因为年年都会种麦收麦,有些人家就把多余的麦子粜(tiao)了。但是,俊顿哥哥从来不粜麦子。他家有一个窑洞,那个窑洞里用柳条和黄泥做了三四个大大的麦囤(tun),专门用来放麦子。每年麦收忙完之后,要挑选那么一两天,天气好的时间,把窑里的麦子倒腾到崖(nai)上大场里晒麦子。他家里有两个儿子,再加上他和他的爱人,四个人,工作量也还不小。

我一直很好奇,为啥他那么舍不得粜掉一些麦子,估计他家是葛庄储存麦子最多的人家了,而且也没有必要,那些麦子够他家吃很多年的了,何况他们家每年也是对麦田侍弄最到位、收成最好的啊。

后来我才慢慢知道了。曾经在很多年前,在葛庄的人们还没有分家的时候,粮食是永远都不足够的,几乎每家都有人因为饥饿而离开人世。那时候他们本人吃不饱饭,后来他的一个女儿也是因为饥饿而离开人世,当他有能力种田并收获麦子时,麦子的珍贵几乎无与伦比了。

自从包产到户以后,俊顿哥家里虽然也不富裕,但是,粮食是足够的了。这个足够,以他坚持不懈的辛苦劳作为前提。           

No.4 麦黄时节

麦子黄时,杏子也黄了,黄花菜也黄了,花椒也红了。葛庄的夏天,是最丰腴、最妩媚、最繁忙的。据说是老财主死后变成的一只鸟儿,当它在山坳里“旋黄旋割”地开始鸣叫,这个时节就来了。人们忙里忙外,尽快地,劳累地,却也是欣慰和快乐的,因为,这个时节,无论做什么,总是收获相联系的。

动镰收麦子一般也就三四天,多的会到一周左右。那几天,从早到晚都不休息,连续作战。前几天还风吹麦浪金色翻滚,不几天就只见麦茬地里零星放置的麦堆儿了。又忙又累就顾不上想啥,偷闲磨镰刀,打盹看碧蓝的天空,知了叫得一声长一声短,又赶紧回到麦趟上去收割,尽快收完了,不浪费给坏天气,也算是对得起天天警告大家的小鸟儿。

夜风渐凉时,麦子都收堆在场院里,硬化了的场面白白的。男人坐下来抽根烟,遇见其他路过的人顺口聊一聊,收割怎样了,预计能打多少石(dan)。记不清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哪一年,收麦赶上夏历月的中旬,月光明亮,树影斑驳,凉风习习。那些被麦土附着面孔的葛庄的男人们,他们背后是以往挨饿的酸楚,他们面前是将要丰收的场院,他们的心头是往后可能有的幸福和喜悦。

然而,那时候,他们谁都不会想到,将来会有一天,他们赖以生存的所有技能真的会被机械化代替。也许,这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对葛庄乃至整个农业社会的巨大冲击。他们曾经是真正的种田能手,又必须被一代又一代进步的种田和优化方式所裹挟,短短的二三十年之内就改变了以往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No.5 麦子的艺术

最动人心的艺术是用冬麦面做的长擀面,现在所谓的陇东美食:臊子面。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对于黄土大塬上的人们来说,对于葛庄的人们来说,任何时候,生活就是美好的艺术。尽管麦子很金贵,但人生的技艺和美好的念想是不会丢的。一个合格的新媳妇,她的基本技艺就是用冬麦面擀长面,这个要达到以下四项:“提起擀杖一张纸,拿起刀一根线,煮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赛牡丹。”当然,除了我,葛庄的大姑娘、小媳妇,我的母亲辈和各位嫂子们,都有这样的技艺。

冬麦面是人们的主食,蒸月饼,做馒头和花卷,烙饼子,锅盔,做油饼,麻花......真该用一个词叫做应有尽有。还有一个特别的美食就是床子面,一般来说,这个不是基本技艺,这个是特殊技艺,关键点是哪个面特别不好和,但就是有许多秀丽的女子能把这饭做得非常美味。这方面,我的十妈是超级能手。

麦子收完了,打碾了,夏天还在继续,接着也快秋天了。人们一边忙着收、蒸、晾晒黄花菜,一边忙着采摘杏子,晒杏干,还要在长满了刺的花椒树上摘花椒。实在是不亦乐乎了。等这些事忙完了,另一项工作就可以做了,麦秆细细,麦秆滑滑,经过浸泡,晾干和整理之后,就可以用它来编草帽了,若是自己亲手编一个草帽戴上,心里的成就感就会延续到整个的秋天。记得我曾经在二妈家里跟着他们学编草帽,当时心里那种喜悦,手里麦秆滑溜溜的感觉,至今还在。

时光过得很快,虽然我并没有像父亲和母亲他们那一代、还有更早的在葛庄生活的人们那样,依赖于自己的辛勤的劳作,花一整年的时间侍弄田地,把一粒粒麦子种植出来、收割了、打碾了,让它变成自己的美食,连它的根茎都变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的原料、牲口的饲料,仿佛麦子就是他们人生的主题,他们花很多的几乎是全部的时间与它相处,我已然对麦子产生了如此的热爱和依恋。

而如今,我的葛庄还在那里。我的父辈和哥哥们,我的父老乡亲,他们已经不再需要身体力行去辛勤地种植和收割、打碾麦子了,这些事情,一台机器,一个驾驶员就可以完成了。当葛庄成为了葛庄组,居民区集中住在了东岭上,却总有一些人们,它们依然住在村庄里,只是把窑洞换成了平房。

我有时候想,他们,会不会就是家园的守望者?麦田的守望者?以往那些金贵又缓慢的田园,在辛苦的劳作中倾注了他们全部的热情和希望,这些热情和希望,也许早已经渗透进了葛庄的土地。


丘中有麦,彼留子国。
彼留子国,将其来食。
相关链接:

葛庄叙事系列之一:无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9594-1258306.html

葛庄叙事系列之二 :序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9594-1260519.html

葛庄叙事系列之三:于归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9594-1260761.html 

葛庄叙事系列之四:相关198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9594-1261143.html 

葛庄叙事系列之五:窑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9594-126131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594-1261626.html

上一篇:AI会得孤独症吗?
下一篇:葛庄叙事系列之七:与麦子相关
收藏 IP: 60.165.143.*| 热度|

13 杨正瓴 郑永军 武夷山 李学宽 杜占池 陈有鑑 姚小鸥 张晓良 宁利中 陆仲绩 尤明庆 王汉森 王林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