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写一本让西医一看就懂、拿来能用的《王伯祥中西医结合肝脏病学》

已有 1993 次阅读 2022-9-8 11:31 |个人分类:肝病手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一、策划背景

2018年12月23日,在《中西医结合肝脏杂志》第二次编委会(第一次是1992年4月于广州)上,聂广老师转达了王伯祥教授再版《中医肝胆病学》的想法。早几天,李晓东执行主编与李秀惠主委沟通,准备完成王老的这一心愿。

王伯祥教授主编的著作主要有三本。一是1992年5月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医肝胆病学》(1231千字,主编王伯祥,聂广、柯新桥、周祯祥主编助理)。几年后,台湾一家出版社约稿,我们又将此书扩充为《肝胆病中医防治大全》(2000千字,主编王伯祥、聂广、姚昌绶),由台北正中书局于2000年出版,并获台湾陈立夫基金会颁发的中医药学术著作一等奖。三是2000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肝胆病中西医诊疗学》(主编王伯祥、张赤志、聂广)。随后,张赤志、田德英主编的《中西医结合肝脏病学》,于2002年9月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初步商议,本书暂名《王伯祥中西医结合肝脏病学》。为什么选用这样的书名?与今年6月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王宝恩肝脏病学》密切相关。2003年,王宝恩教授和张定凤教授共同主编的《现代肝脏病学》在科学出版社出版;2022年6月,《现代肝脏病学》更名为《王宝恩肝脏病学》。

毫无疑问,《王宝恩肝脏病学》是当代肝病领域的“天花板”之作,有150 名临床、教学和科研一线的肝脏病学、感染病学、消化病学、免疫学、病理学、影像学等方面的著名专家参与本书编写。他们将国内外肝脏病学科的相关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和新方法,结合自己多年来在临床、教学、科研和防控实际工作中所取得的经验与成果,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归纳分析,写成这部具有很高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的大型专著。但该书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就是对中医肝脏病学的轻描淡写(附图),这恰恰为我们的著作留下了空白。

   2.png 

图1  《王宝恩肝脏病学》中唯一的中医药内容 

因此,《王伯祥中西医结合肝脏病学》对标的是《王宝恩肝脏病学》,即成为该书的姐妹篇。

二、编写原则

30多年来,除上述之外,类似《中医肝胆病学》、《中西医结合肝脏病学》陆续出了不少。如洪嘉禾主编的《实用中医肝病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刘平主编的《现代中医肝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出版),王灵台主编的《实用中医肝脏病临床手册》(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年出版),耿兰书主编的《中医肝病》(中医古籍出版社2010年出版),李军祥、孟捷、陈润花主编的《中医肝胆病学》(科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王凯主编的《中西医结合肝胆病治疗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丁广谦、高丽华主编的《中西医结合肝胆病学》(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出版),潘志恒、赵志新主编的《慢性肝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出版),谷野、张明香、司永仁主编的《中西医结合肝脏病学述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出版),凡此等等。如何在在上述著作中脱颖而出?《王伯祥中西医结合肝脏病学》要体现以下原则:

1. 互补性  以《王宝恩肝脏病学》为蓝本,写一部与之相呼应、能互补、可融合的《王伯祥中西医结合肝脏病学》。

(1)略基础,重进展:作为一门临床医学,《王宝恩肝脏病学》已经体现了略基础、重临床的特色。在此基础上,本书不再专门介绍肝脏的解剖、生理、病理、发病机制等相关基础,以及西医的临床检测技术、治疗技术和跨学科研究进展,而重点探讨与中医药相关诊疗技术及其现代研究进展。

(2)略西医,重融合:在各种现代肝病中,《王宝恩肝脏病学》已经讨论了西医诊疗方法的主导地位,本书则重点讨论中医药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而且,详细讨论中医药诊疗技术的现代科学原理以及如何切入现代肝病某一阶段、某一环节、某一层面,与其改善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机制融为一体。例如,西医的病原学治疗、器官功能代替治疗、生命物质补充治疗、病灶限制切除治疗等,改善了哪些临床表现,遗留了哪些副反应,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中医药应该如何应对,才能够尽可能地发挥减毒、增效和改善症状的确切作用,而不是“各吹各的号,各拉各的调”?

(3)略笼统,重实用:古往今来,中医药诊疗脏象肝病、现代肝病的经验、学说、方药铺天盖地,本书不可能全面罗列,只能选择性地梳理。而选择的原则也只能是“实用性”,即结合现代肝病的临床所需,择优录取。

2. 科学性  众所周知,中西医结合研究经历了从1960-1980年代的蓬勃发展之后,进入到“不可通约性”的瓶颈之中。这实际上体现了两套话语体系对译过程中不同理论形式的相互冲突,本书即是将中医药诊疗纳入现代肝脏病学话语体系的尝试。科学最根本的追求是确定性,即强调事物(或概念)的可观测性、可操作性、可重复性及可证伪性;满足于联想和猜测的古代自然哲学理论,对事物(或概念)认识的似实而虚,或亦此亦彼、模糊不清则必须整改。

科学东传以来,100年来的中药药理学、复方药理学研究成果,已经为中西医融合的临床医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为,现代医学基础理论的普适性早已为世界所公认,对于五花八门的民族医学,融入现代医学理论体系才是她们真正走向世界、拥抱世界的唯一出路。近来的“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疗效大家谈”,颇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味道,但唯有求实求真的普世“科学”才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

3. 创新性  上述《中医肝胆病学》、《中西医结合肝脏病学》的多种著作中,普遍采用“分型辨证”基础上的“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诊疗模式。但是,分型辨证在规范化、客观化研究中,遇到了难以克服的窘境。聂广老师在多篇论文和书籍中探讨了分型辨证的来龙去脉和局限性,以及分期辨证取代分型辨证的设想[1-8]

(1)分型辨证的局限:①理论上,分型辨证是多个辨证体系的大杂烩,划分标准不一,无法实现逻辑自洽;②临床上,由于病性、部位的虚构,各证型之间缺乏明确界限而互相包含,“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③例如肝硬化,“瘀阻肝络”是基本表现,贯穿于肝气郁结、水湿内阻、湿热内蕴、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任何证型之中,甚至只是“瘀阻肝络”的兼夹证,是主次和兼夹的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

(2)分期辨证的优势:①各期之间可以确定明确界限,不至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图2);②便于与中医理论接轨,强调疾病不同时期的主要病机、次要病机和兼夹病机,辨明其主要症状、次要症状和兼夹症状,并根据主要病机立法遣方,根据次要病机、兼夹病机随症加减;③方便与西医干预过程接轨,如患者经病原学治疗、手术治疗、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等,疾病的证候与病机会有哪些改变(西医疗法的副反应等)?以便采取相应的中医药疗法;④易于发现临床问题,总结有效疗法。如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图3),坏死期以过度炎症反应(或称“细胞因子风暴)为特征,快速控制炎症反应是当务之急(应用深圳三院赤芍承气汤有效);平台期则以继发的免疫低下、器官功能紊乱为特征,此时诊疗重点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益气温阳中药可以振奋正气,并配合免疫增强剂减少感染或提高其炎症干预效应。

3.png

图2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分期 

4.png

图3  HBV相关慢加急肝衰竭病情严重程度与机体免疫状态的关系

4. 系统性  过去的所有中西医结合临床专著,都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即内部结构的松垮。一是两套话语体系的相互摩擦,二是中西医治疗缺乏一体化的理论阐述;三是各种中医药疗法的内在联系不足。例如某种疾病,中医药治疗方式往往为辨证论治、专病专方、单味药治疗、外治方法等,其疗法处于一种缺乏规律性的堆砌,而缺乏内在的逻辑性。例如我们并不知晓某种疗法,它应该应用于在该疾病的哪个阶段、哪个环节、哪个层面,以及所能够解决的关键问题,临床上应该如何掌握剂量、疗程和应用时机,以及与其他疗法的配合使用。又如,辨证论治与专病专方,显然是两种相互矛盾的诊疗思路,仅仅堆砌在那里任人选择,临床随意性可想而知。其实,这方面的探索课题很多,过去做了一些工作但远远不够,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两种话语体系之间摇摆不定。

5. 权威性  《王宝恩肝脏病学》的学术支撑来自于在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以及解剖、组胚、生理、生化、免疫、病理、影像、内镜、介入、外科及中医等相关学科专家150人的通力合作。本编委会也基本以《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编委会的专家和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的委员组成,打造成兼顾学术先进性、临床实用性和与现代肝脏病学交互融合的精品工程。

三、内容设计

《王宝恩肝脏病学》分三大部分。第1-4篇介绍了肝脏的结构与功能、肝脏的损害与修复、常用检查方法、鉴别诊断等临床肝脏病学基础知识;第5-12篇重点介绍感染性、非酒精性(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药物性、自身免疫性、遗传代谢性、血管性肝脏疾病,肝脏占位与肿瘤,常见胆系疾病,肝衰竭、肝硬化与门静脉高压症等的诊断和治疗;第13-23篇介绍了老年、小儿和妊娠期肝脏疾病的特点,肝病患者的ICU、用药、营养和外科手术问题,肝脏与全身疾病的相互关系、肝移植前后的内科问题、肝脏疾病的生物治疗等跨学科问题,以及常见肝脏疾病的中医药诊疗和长期管理等实用内容。本书则重点体现以下几点:

1. 宏观思考  与《王宝恩肝脏病学》不同的是,《王伯祥中西医结合肝脏病学》还承担着一种悲壮的使命感。

作为编写者,我们都是40年来现代肝脏病学突飞猛进的见证人。想起1980年代初初上临床,面对肆虐的乙型肝炎,中西医精诚合作,各尽所能而旗鼓相当;对于丙型肝炎还是雾里看花,迷惑在“非甲非乙型肝炎”的概念之中。然而,当现代肝脏病学从基础理论到诊疗技术日新月异的时候,我们这些中医生、中西医结合医生做出了什么贡献?难道我们没有经验教训垂示后人?

毫无疑问,古代先贤早已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我们这些承先启后者最大使命是什么?就是“守正创新”,而不是抱残守缺。所谓“守正”,即慧眼识珠,找出先贤们有益于今的“璞玉”;“创新”就是启发后人,以现代科学的理念、方法和技术,雕琢出能够镶嵌于未来医学体系上的珠宝。在这方面,尹常健教授一直思考不缀,建议各位专家多关注他的系列探索[9-15]

另一方面,本书编写内容必须服从于临床实际,要把能够和便于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内容作为聚焦点,来构建“中西医结合肝脏病学”。

2. 总体构架  近30年来,各种《中医肝胆病学》、《中西医结合肝脏病学》著作的目录,大致分为基础篇、临床篇、进展篇、附篇,以及总论、各论等不同编排方式。编委会权衡利弊,根据本书特点,拟采用上、下两篇共30章的大纲,期望提供系统、全面、准确的知识体系,使读者了解本学科的全貌,以便在今后遇到临床问题时知道如何进一步查阅文献,以求获得更全面、更深入和更实用的答案。今大致设计如下,供各位专家进一步讨论:

上篇

第一章 病毒性肝炎

第二章 药物性、酒精性和脂肪性肝病

第三章 自身免疫性肝病

第四章 血吸虫病与其他感染性肝病

第五章 胆道感染与胆石症

第六章 遗传代谢性肝病

第七章 肝血管病

第八章 肝硬化

第九章 肝脏占位与肿瘤

第十章 肝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

第十一章 引起肝损害的其它疾病

下篇

第十二章 从脏象肝病到现代肝病

第十三章 现代肝病理论与中医病机的融合问题

第十四章 现代肝病临床辨证体系的推陈出新

第十五章 现代肝病的中药药理学进展与思考

第十六章 现代肝病的复方药理学研究与新药开发

第十七章 现代肝病理论指导下的中西医结合模式及临床细节

第十八章 现代肝病理论指导下的中医药深化研究

第十九章 现代肝病的中医证候学研究反思

第二十章 现代肝病的中医药调养问题

第二十一章 古代医家论治肝胆病经验汇要

第二十二章 现代医家论治肝胆病经验述要

3. 具体内容

(1)撰写每一病种,尽可能图文并茂,重视临床细节(个体的不同状态,疾病的不同阶段,诊疗的不同时机)描绘中西医结合诊疗路线图(图4,仅供参考)。


图4  重症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诊疗路线图

(2)体现中西医结合特色,反思多年来缺乏重点突破的现状,把握中医药未来发展方向。

(3)重视恢复正气、整体调节下的辨证论治。例如,汤钊猷院士提出中医药治疗肝癌有3个层面:①中医可作为主要疗法,适用于小肝癌伴Child C 级肝硬化,不能耐受手术及介入疗法,不能做肝移植者;肝癌有多个结节,化疗栓塞术失败而局部消融又难实施者;大肝癌伴 Child B~C级肝硬化,而无法手术及TACE、放疗者。②作为手术、放疗、化疗、局部及靶向治疗的辅助疗法,促进治疗后的康复,改善症状,降低由于治疗引起的免疫抑制,减少治疗后复发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③作为姑息性疗法,适用于晚期患者,以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带瘤生存期[15]

撰写一本承先启后的《王伯祥中西医结合肝脏病学》,需要探讨的问题还很多,请各位专家在编写过程中献计献策,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聂广. 从“分型辨证”到“分期辨证”——中西医结合传染病诊疗模式的推陈出新[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12):1501-1506

2. 聂广李秀惠田一梅. 传染病辨证体系规范化实践[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7第1版:308-336

3. 聂广等. 病毒性肝炎中医诊断与治疗. 见周伯平等主编. 病毒性肝炎[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0第1版:

4. 聂凡,周大桥,聂广. 从个体化技艺到标准化技术:传染病辨证模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 环球中医药,2012,5(8):588-594

5. 何清,聂广.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的几个问题[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7,27(5):257-262

6. 周晓娟,聂广. “毒损肝络”假说及其应用价值[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0,12(2):45-49

7.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推荐意见[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9,29(2):193-198

8. Nie FanKe HongGuang Nieet al.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Two models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An investigation Analysis of the Signs and Symptoms on 2325 cases[J]. Infection InternationalElectronic Edition),201431):22-30.

9. 尹常健. 中医药治疗肝癌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9,29(2):112-113+117 

10. 尹常健. 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的若干理论与临床细节[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31(11):978-982

11. 尹常健. 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的三大困扰[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1,21(6):321-323

12. 尹常健. 建构我国肝病中西医双诊双治的诊疗新体系[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9,29(3):193-196

13. 尹常健. 现代肝病中医临证指要[J]. 山东中医杂志,2022,41(1):7-12+6

14. 尹常健. 中医随想录:临床家的科学思考[M]. 由华夏出版社,2011年第1版

15. 汤钊猷.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的思考[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1,21(3):129-130 

附:《王宝恩肝脏病学》目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54491.html

上一篇:[转载]刘平——中西医结合肝脏病学的探索者
下一篇:[转载]王永钧治肾思想:国医大师医道传承-8
收藏 IP: 120.231.20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9: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