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新理念:“质疑、检验、公认”,凸显中医理论科学内涵——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研究(中篇Ⅰ)

已有 2101 次阅读 2022-1-27 09:09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乔明琦,王文燕,孙英霞,杨焕新,魏盛. 新理念:“质疑、检验、公认”,凸显中医理论科学内涵——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研究(中篇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16(5):947-959

摘要:为阐明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新理念的内涵及其作用意义,本文从最基本概念理念入手,厘清其起源及源流演变,揭示理念、科学理念、中医学理念、现代中医基础新理念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并尝试给出应有的定义;概括出科学理念的三大作用。以此为据,阐明新理念是科学理念的核心精神贯穿“理性质疑,科学检验,研究与结论取得公认”的三点一线环环相扣的科学理念;具有“改变中医理论,引导中医创新研究,提升中医学人思想”的三大作用。以本研究所提出的阴阳指代机体生理与病理及防治效应假说,实证分析“医哲分开”阴阳转向到医学的可行途径;展示新理念引导,方显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科学价值。

上篇围绕“什么是现代中医基础理论”这一主题,分别从概念、理论和学科 3大角度刻画出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概貌、特征及研究领域。中篇的主题是“如何构建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本文系中篇五篇论文的第一篇,提出新理念:“质疑、检验、公认”三点一线的科学理念。

为何把树立这一新理念作为回答如何构建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首要答案?仅一条必要且充分的理由:理念与其科学理念,简要讲是正确的观念、理想的追求和行动的向导。有什么样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追求。中医现代化与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创建,迫切需求现代科学理念的指引。本文这一新的科学理念,就是针对这一需求而提出。科学理念已经改变世界,现代中基的科学理念将改变中医理论。因此,把新理念作为回答中篇主题的第一篇。

为论述清楚这一新的理念,如同前面上篇 3 篇首先探讨相关概念,然后深入阐述这一新理念的内涵及意义。

相关概念:理念、科学理念、中医学理念

1.1  什么是理念

理念一词近年几乎耳熟能详,诸如大学理念、教育理念、经营理念甚至汽车理念等,频现于媒体与报刊杂志。但什么是理念,理念一词的词义和概念是什么,作者查阅各种工具书并检索网络文献,发现少有专门深入研究,各种见解仁智互见,令人莫衷一是。这一状况表明,论述问题对其使用概念尤其是核心概念,缺少应有的研究及定义,是当下学术界的通病。本系列论文下一篇“学术规范”,将做出专门探讨提出明确规范。

为准确把握理念的确切含义,有必要对理念的源流演变做出梳理,以取得清晰认识。

1.1.1  理念的源流及应用

起源:理念“Idea”一 词源自希 腊 文“Eidos”,与此相关的另一个希腊文语词是“Idea”。陆沉在其论文“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术语‘Eidos’和‘Idea’之翻译与解释”中做出详尽探讨,认为它们至少也是意义极其相近的词,它们“首先指我人所看到的表示出事物典型特征的外貌,继而格外指我人所显示的内在特性或本质内容”[1]。

哲学领域:“理念”属于西方哲学史的重要范畴。对理念做出最大贡献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他创立“理念论”。柏拉图本人在对话中交替使用这两个词,其意义没有严格区别。在西方学术界,20 世纪以前的学者一般认为柏拉图的 Eidos 或 Idea是主观的精神性的东西,是概念、观念或理念。因此将之译为英文 Idea。但到 20 世纪,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认为它们不是主观的,而是一种客观实在,从而将柏拉图的 Eidos 和 Idea 译为 Form。中国学者在 20 世纪开始研究希腊哲学,提出多种译法:理型、埃提、理念、观念、概念、形、相、形式、意式、通式、原型、理式、范型、模式、榜样、模型、式样,最流行的译法是理念。柏拉图的相关理论则被称为“理念论”[2]。

18~19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重新规定了“理念”的含义。康德把唯理论者作为逻辑范畴的“天赋观念”归结为知性的“范畴”,视为经验之所以可能的条件,把另一些超越经验的概念称为理性的“理念”,认为理念虽不能用范畴加以规定,却是理性必须设定的理想。他还把理念划分为纯粹理性的理念和实践理性的理念。纯粹理性的理念有:灵魂、世界、上帝;实践理性的理念有:上帝存在、意志自由、灵魂不死。黑格尔则把逻辑范畴客观化,认为在一切事物存在之先,就存在着一种“客观的、无人身的思想、理性或精神”,称之为“理念”。

人类学与社会科学领域:人类学家研究理念如何在不同个人和文化中传播。进化扩散理论认为,理念在不同的文化可以相互影响;但理念可以独自发展。

20 世纪中期,社会科学家开始研究理念为什么和怎样在不同个体和文化之间相互传播?埃弗雷特罗杰斯开创了创新扩散研究;1976 年,理查德·道金斯在他的著作《自私的基因》提出应用生物进化理论来传播理念[3]。

教育学领域:研究探讨甚多,韩延明学术专著“大学理念论纲”[4]产生较大学术影响。其论文“理念、教育理念及大学理念探析”[5]、丁安宁“当代美国高等教育研究理念”[6]等,对理念的概念及 其定义做出探讨,详见下文论述。反映这一领域的认识及进展。

当前的企业媒体的应用:“理念”与上述含义相去甚远。“企业理念”、“经验理念”等,可以理解为目的或目标。“汽车理念”等,则当指其构想、创意。

1.1.2 理念的含义及定义

含义:依据以上的溯源和应用,概括为如下 4种:①哲学含义,柏拉图,“独立存在的非物质的观念实体”;康德,先于经验的“纯粹理性的概念”。②人类学与社会学含义,理念可在不同个体和文化之间传播,但理念可独立发展。提示理念先于经验的纯粹理性的哲学含义,保留并应用着。③当今各学科的应用,在理念哲学含义影响下,不同学科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正确的思想、观念、概念与法则的总称。如教育理念、人生理念等。④企业、媒体应用中的含义,构想、创意、目的、目标等,如营销理念、汽车理念等,均显示这些含义。

概念定义:检索到的理念定义主要有:理念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5]。理念是人们对社会和自然现象的认识和看法。一般而言,理念来自社会实践,是人类对其实践领域的总结和概括。理念具有多样性,可以是基本的、简单的,也可以是冗长而复杂的;可以是理论驱动性的或常识性的,也可以是阐述性的或因果关系性的。正因如此,理念对于研究具有指导作用,对实践有一定的应用关系,即解释研究领域内所出现的现象,指导研究和实践。而再研究再实践是验证理念的准确性,完善理念,发展和建立新理念的科学途径[6]。

本文对理念的定义:先哲建立的先于经验的理性精神,后人证实的反映事物和现象根本规律的信念。这是一个“发生定义”。因为理念在概念体系中属于元概念,无法给出“属+种差”的实质性定义。与上面的定义显著不同的是,本定义点明其来源,下面科学理念可给予佐证;揭示其反映“根本规律”的主体特征。这正是其具有指导实践,导向正确发展的根源。为直观掌握上述理念的源流演变,以示意图展示,见图1。

1.png

图1  理念概念的起源、演变及当今应用含义

1.1.3  相关概念的区别:理念与观念、信念、概念

从横向相比较来看,理念与观念:观念指观点、看法、想法,是中性词;相对于观念,理念指正确的观点,可以视为道理、真理;信念是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引申为对某人或某事信任、信赖或有信心的一种思想状态。相对于信念,理念是超越个人认识的公认的理性的观点。概念反映所表达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理念着重于思想,但也是通过概念的方式来表达,比概念内涵更抽象。

从纵向比较来看,理念、观念、信念,都属于思想系列;与后两者相比,理念的真理性与公认的理性思想,是其突出特征。4 个词语都属于概念,置于概念体系中,理念位置最高,是元概念。其下依次为观念、信念和概念。纵横比较,区别与联系十分清楚明了。

1.1.4  理念的价值与作用

台湾原校长张光正先生对理念的价值论述较为深刻:“‘理念’乃是共同分享的价值观,有理念即有方向感,即有目标性;有理念方有准绳、方有标竿”。他又指出:“‘理念’乃愿景及方向之指引原则。所谓‘理念’乃组织之最高领导原则,行诸之外在环境,及内部优势所建构宏远、正确及前瞻之目标。有理念之组织方能长治久安,有理念之组织方能塑造优质之组织文化,有理念之组织方能凝聚组织之共识,有理念之组织方能分享共同的价值观”[7]。

概括张先生及上面丁安宁所论,理念具有如下价值和作用:“塑造价值观”,每个人的价值观当有不同。当不同个体接受某一理念,则改变其原有价值观,形成同享的价值观。“引领方向”与“指导行动”这两大作用,在大学办学与学校办教育方面作用凸显。每个大学都有其大学理念,足以显示其引领和指导作用。

1.2 什么是科学理念

1.2.1 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表明,科学理念这一名词或曰概念,人们几乎耳熟能详。但这一近乎普遍应用的概念,查阅各种书面词典,如《辞海》、《汉语大辞典》等,检索网络词典,如百度百科、互动百科和维基百科等,均未见有该词条及其解释。中国科学院 2007 年发布《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令人遗憾的是,在明知科学理念尚无界定的现实下,竟未给出这一核心概念的定义或解释。

有关这一概念的专门研究,检索相关文献,所见不多,能够查到的主要有:谢鸿昆的“科学的信念根基”[8]、“论科学的理性信念”[9]、“论科学理念”[10],以及张志明的“从思想史角度看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从不同学科角度具体论述教育、社科及管理及图书和科学传播学科的科学理念,有为数不多的研究。如徐显明的“大学理念论纲”[11]。

国际研究表明,相对于国内研究较少关注较少的的现状,国际研究非常深入并广为普及。研究深入的代表作,如本文题记标示的著作题目“Great Scientific Ideas That Changed the World”[12];广为普及的,如“Beautiful Science: Ideas that Changed the World”**,“Appreciating The Beauty Of Science Ideas:Teaching for Aesthetic Understanding”[13]。

以上表明,为准确理解科学理念这一重要概念,需要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做出分析论证。

1.2.2 科学理念的概念、特征及定义

概念:科学理念,谢氏阐述为“作为科学的以信仰方式确立起来的根本观念,包括潜存于一切实际科学活动中的存在信念、可识信念和经验信念,是一切实际科学活动的前提性公设”[7]。谢氏还进一步分析科学理念与科学本身的关系:科学理念自身的根基并不在科学之中,其本身既不是科学的、也不是由科学确立的。这犹如大厦与其地基的关系:科学好比一座大厦,科学理念就是这座大厦的地基,而地基并不在大厦中,也不是由大厦确定的。科学对科学理念首先是直观地认定,然后通过实际认识活动予以显示,全部科学其实都是在确证科学理念。

Steven L G[12]认为理念起源于古希腊和西方哲学,它不是宝剑、犁头、工厂等实体,而是人类内心的创造性发明,是人们的价值体系。理念与分类为科学的理念、数学的理念、哲学的理念,甚至政治的和宗教以及美学的理念,难以截然分开;它们是产生从古至今的人类进步和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根源。科学理念包含具体创新理念的元素,这些导致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理念塑型社会并改变世界。

特征:Matthew Bobrowsky 在其由美国天文协会发表的指导丛书“科学过程及其与非科学理念的相互作用”中概括科学理念具有的 7 大特征,坚信科学研究对象具有:可观察性、可检测性、可重复性、可证伪性、可预测性、自然解释及观察结果的一致性***。

概括以上论述,可得出这理念概念的概貌,即它是人类严格讲是西方先哲内心的创造性发明,以科学信仰建立起来并经科学确证的信念;与哲学及美学等理念难以切割,本身又不断孕育出导致改变世界面貌的创新理念。对其做出实质性定义,即使依据这一认识也很难。但可以尝试给出“发生定义”:科学理念是先于经验的理性精神在科学中的体现,可指引科学探索并为科学研究确证的信念。前半句点明其来源及其与哲学上理念的相互渗透,后半句点明其科学内涵的特征。

科学理念与科学本身的关系:首先明确科学理念不是科学本身,而是表现为科学工作过程中的坚定信念,并为科学研究证明其正确。犹如土壤和阳光与树木的关系,科学理念滋养并照耀科学大树,后者映衬并反馈前者。

1.2.3 科学理念的价值和作用

上面引文“伟大的科学理念,改变了世界”及“美丽的科学:理念改变世界”,已经用详尽的事实和严谨的论述表明:科学理念,具有“改变世界,指引研究”两大重要历史性和现实性的价值与作用。

本文认为还有第三大作用:“提升思想”。“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14]已指明这一作用“科学共同体把追求真理、造福人类作为共同的价值追求,致力于促进人的自由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不断升华人类的精神境界”。

1.3  中医学的理念是什么

首先应明确,理念一词及其概念来自古希腊和西方哲学以及现代科学。中医学本身没有理念的概念。有关中医学理念的研究,都是引用上述理念的认识,来探讨中医学有关理念的思想及应用。概括有关研究,主要显示在以下两个方面:

1.3.1  原有理念的发掘论述

原有理念指蕴含于中医学中的理念性的思想。

“《内经》的核心理念是什么?”王庆其深入发掘提出“《内经》认为健康的本质是天人和谐,形神和谐。而医学的目的是协调天人关系、形神关系。这些理念贯穿于整个中医理论体系及医疗实践之中”*。唐莉[15]在其论文“中医‘治未病’理念的重大现实意义”提出,该理念具有“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满足以人为本,崇尚自然”的需求等。还有“中医‘治未病’理念在妇产科的应用”等[16]。

以上论述非常难得,有助于认识中医学理念的重要意义。但令人遗憾的是理念是什么,支撑理念的证据是什么未能展示,影响了其观点的说服力。

1.3.2  引进新理念及阐发

引进新理念是指中医学中原来未有,新近研究需要而引入的理念。郑颂华等[17]提出“中医药临床研究报告中应清晰阐述试验设计理念”,金香兰等[18]提出“关于引入 PRO 理念评价中医药治疗轻度痴呆疗效的思考”。

以上显示在阐发中医学蕴涵的理念的同时,面对发展需求引入新的理念已渐成趋向。

2  现代中基的新理念:“质疑、检验、公认”,凸显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

为何要提出这一新理念,主要分以下几部分进行论述。

2.1  中医现代研究的呼唤

中医现代研究与中医传统研究相对照,指应用现代科学思想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的中医从基础到临床的研究。中医学界承担的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种科研项目,以及有无科研经费支持的应用现代科技方法手段的研究,都在现代研究之列。自 20 世纪50 年代末以沈自尹院士为代表的一代人开拓的肾脏象本质研究,到当今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973 计划中医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的中医药重大研究计划、重点及面上项目等,迄今遍及中医各院校各科研结构,无疑都属于中医现代研究。

通观这些研究,无一例外的都是对中医原有理论的质疑,包括中医尚未认识的新的现象推测性解释,都是开展由质疑对象提出的科学假说的检验,进而争取获得科学共识的研究结论。由此表明,“质疑、检验、公认”的三点一线的科学理念,已经根植于研究者内心,并指引其研究。但作为新思想的这一科学理念,尚未在理论上做出概括而正是提出。中医现代研究呼唤现代科学理念,提出这一理念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医现代化和现代中医理论的要求。

2.2 有关新理念的先声

“张伯礼院士与钟南山院士的中西医对话——两种医学在走近,在融合”,“中医药要开放,以包容的态度联合其他学科共同做研究,必须接受先进的理念,把循证医学的观点引进来作评价。您这个意见非常好,我们接下来要努力实施。张伯礼说,创建一种模式,搭建一个平台共同参与,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973 计划中医专项”专家组组长李振吉教授多次明确提出“中医学的生物学基础,是中医研究关键科学问题”;并前后提出科学假说及其检验的问题,即“假说在中医药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19]、“中医学假说的科研地位”[20]。

以上表明,从中西医学界院士,到中医重大基础研究专家,已经发出中医学新的科学理念的先声。

2.3  现代中基新理念,贯穿科学精神

2.3.1  基本内涵

质疑:科学崇尚理性质疑,质疑是科学自始至今的品性,唯有此科学才不断进步提高。但凡了解科学史的人均知科学发展史,就是一部由“理性质疑”推动科学理论发展与创新的历史。“质疑”理念,就是面对新旧理论及其研究,坚持进行质询并寻求新的科学认识的理念。例如,2007 年中国科学院与其学部主席团发布《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14],旋即有人质疑这《宣言》的科学性,赵南元[21]发文“《科学理念宣言》中的反科学陈述”指出“宣言基本上正确陈述了科学的理念,对于公众了解科学理念起到了正面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必须指出宣言中有部分陈述宣扬了反科学的主张,对于公众理解科学造成了负面影响,应该加以澄清和纠正”。孙文鹏[22]发文“《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的不同看法”;随之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组织有关院士、专家探讨;表明科学崇尚并欢迎质疑。同时提示质疑理念对于中医认识自身,认识有关中医科学性的争论,尤其是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建立,何等的迫切和重要。

检验:科学研究的过程,“Science Works with Testable Ideas”*,科学研究始终与检验联系在一起。

引导这一研究过程的就是“检验”的理念,即任何新的想法、概念及假说都需经历科学的“经验检验”的理念;只有经过检验,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概念、假说及理论才能获得认可。这无疑对我们进行现代中医概念及其理论的研究,是又一迫切需求的理念。

公认:含义有二:①认可科学共同的标准及规范;②研究及结论取得科学同行的认可。这在国内外科学界是不言自明的理念,这无疑也是本文提出的“公认”理念。上篇论文“新学科”所引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所属补充和替代医学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NCCAM)发布的“Exploring the Science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已给出论证;《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提出的“要求随时准备否定那些看似天经地义实则囿于认识局限的断言,接受那些看似离经叛道实则蕴含科学内涵的观点,不承认有任何亘古不变的教条,认为科学有永无止境的前沿”[14],当是国内科学界的共识。可以说这对中医有特殊意义,是现代中医和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又一迫切需求的理念。

以上表明科学理念的核心精神贯穿“质疑、检验、公认”新理念,因此,这一理念是“三点一线”且环环相扣的科学理念。

为何把中医学这一新理念,聚焦为三点一线,而不是全部的科学理念,理由只有一条:中医现代化与建立现代中医学及其现代中医理论,是一历史进程,而非一蹴而就。但迈出第一步却至关重要,本系列论文就是这第一步。而迈出这第一步,则需要适合第一步的理念。这一理念是当今中医学最为需要,中医现代研究迫切需求,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建立的急需。同时也是对以下事关中医发展和理论创新问题的回应:①“读经典,拜名师,早临床”,是中医院校教与学的流行做法。这对于继承中医学术,提高临床水平,确有意义和作用。问题在于这对中医创新能够发挥多大作用?②面对中医现代化,如何与怎样发展创新?中医学是传统医学,中医理论是传统理论。在传承基础上,如何怎样创新,无疑需要新的理念。③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是现代中医理论的第一步,这第一步如何获得中医界以及中医界以外科学界的认同?回答这 3 大问题,需要聚焦到“质疑、检验、公认”三点一线的科学理念。

2.3.2 与相关理念的关系

相关理念,上面已深入进行阐述。与其关系见图 2。

2.png

图 2  不同理念的含义与其关系

2.4 新理念,发挥科学理念的作用

作为科学理论的下位概念,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新理念具有比其上位概念的更为具体的作用:①改变中医理论,坚持质疑,凝练出问题开展科学检验,研究结论经过科学论证,就会产生新见解,理论就会由量变到质的飞跃。具体例证详见以下论述;②引导中医新研究,已如上述,只需说明一点,新理念引导的不是“以经解经”式的传统研究,而是对中医现代科学规范式的研究,这将日积月累产生理论的质的飞跃;③提升中医学人的思想,树立这一新的科学理念,用全人类共同的科学眼光看中医,而不是自己看自己,将极大提升中医学人思想境界。

毋庸讳言,中医学界尚有若干对科学和科学研究的误解,诸如“西方实证 科学”、“中医是 后现代科学”等等。树立该科学理念,将会逐渐消解这些误解。

2.5  新理念,凸显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

中医理论科学内涵这一概念,引自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后者明确可查的见于国家科技部等 16个部门联合制定发布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用传统概念表达的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难以被现代社会普遍理解和接受”*。但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是什么,未能给出说明;这一概念,未能给出定义。因此,首先需要明确下面相关概念。

2.5.1  概念:内涵、科学内涵、中医药理论科学内涵

内涵一词具多种含义,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

一般词义,系指人的内在涵养或素质;内容上有物件里面所包容的东西,事物内部所含的实质或意义。内涵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内在的,隐藏在事物深处的东西,需要探索、挖掘才可以看到;内涵是哲学名词,指事物内在因素的总和;内涵是逻辑学名词,在逻辑学的学术范围内,概念的逻辑结构分为“内涵”与“外延”;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总和。

概括上述,内涵与表达概念的名词相连时,当指概念的内涵,即指其本质属性。

科学内涵当是科学这一概念的内涵。科学概念的内涵异常丰富,且对其认识也仁智各见。借鉴国际公认的论述,科学可简洁的表述为“科学知识体系与科学研究过程”**。

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显然不是指其科学知识与研究过程,依据上述内涵词义和有关中医药科学内涵的论述,当是指中医药理论蕴涵的科学性。这种科学性,需要探索、发现,才能得以揭示出来。揭示出来,才具有科学的价值和意义。NIH 下属NCCAM发布的“Exploring the Science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为这一推论给出佐证。

根据以上论述,中医理论科学内涵当是同一含义,唯限于中医理论这一范围,但中药理论暂不包含其中。

2.5.2 质疑、检验、公认,方显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

用一句话可概括:树立“质疑、检验、公认”的科学理念,开展这一理念引领下的科学研究,方能展示出中医理论蕴涵的科学价值及意义。这一研究过程简述为:对中医理论有关概念及其原理进行质疑,进而对由质疑而提出的假设进行科学检验,检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取得公认的科学论证,形成科学同行能够理解的新阐述,由此凸显出中医理论蕴涵的科学性及其价值。唯有如此方才能为现代社会普遍理解和接受。

仅以“新理论:桥梁原理,揭示机制、解释现象、走向科学理论——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研究(上篇 II)”已提出的现代中基的条目为例[23],说明论证如下。

质疑原有论述,提出如下新的假说性认识:“肝主疏泄:通过脑中枢特定脑区调控相应外周效应器官,及其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功能活动所产生的情绪反应、能量代谢、血液运行、消化吸收及性机能的功能表现。”

以上假设需要进行科学检验。我们已完成结题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肝疏泄失常与调肝方药对不同脑区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正在承担的“973 计划”中医专项课题“从肝论治抑郁症(轻、中度)、经前期综合征(重度,PMDD)探讨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的作用机制”,已发现肝主疏泄以及疏泄失常的重要调控脑区,脑区功能改变的组织、细胞及分子机制,以及外周效应器官的相应功能改变及机制。

以上检验还需科学论证。上述科学发现及其证据,经逻辑论证,符合上篇论文 I、II 提出的理论前提与桥梁原理,与科学界公认的脑科学及神经科学原理相容,且揭示出中医学特有的情志与消化和女子月经密切关系,肝主疏泄及疏泄失常的科学内涵由此凸显;其引导今后进一步研究,并有望发现更为明确的治疗靶点的科学价值。这一新表述的理论含义,自然能够为当今社会普遍理解和接受。

以上无疑只是开端,今后深入研究依据新的发现新的证据,将会深化并修正上述论述。试想如果这一理念广为接受并发挥其应有作用,中医理论将会发生怎样的质的飞跃。回想当年沈自尹院士开创肾本质现代研究,所产生深远影响与广泛效应,对树立这一新理念引起的改变将为期不远。为全面理解这一新理念的具体内涵及其作用,以下分别开展论述。

3  “质疑”理念:医哲分开

何谓质疑理念,为何侧重医哲分开。首先厘清概念,再看如何引导医哲分开及其意义。

3.1  概念:质疑、理性质疑、质疑理念

质疑:利用证据,提出疑问,求得解答。科学崇尚理性质疑。此处理性与感性相对,指人们利用概念进行分析,利用判断进行推理,从而得出合乎实际的认识。因此理性质疑是有科学根据的合乎逻辑的质疑。

质疑理念:科学崇尚理性质疑,由此形成质疑的科学理念。理性质疑,质疑依赖证据,已包含理性。

“质疑”理念:源自《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科学尊重已有认识,同时崇尚理性质疑,要求随时准备否定那些看似天经地义实则囿于认识局限的断言,接受那些看似离经叛道实则蕴含科学内涵的观点,不承认有任何亘古不变的教条,认为科学有永无止境的前沿”。路甬祥[24]在《科学文化评论》创刊寄语称:“科学崇尚理性质疑,科学发现和理论经得起逻辑推理和实验观察两方面的质疑和检验”,依据“科学崇尚理性质疑”,而提出“质疑”科学理念。

“质疑”理念的内涵:依据科学证据,经逻辑推理,提出对已有理论和新理论的疑问,并寻求新的认识的理念。科学证据、逻辑推理及质疑对象为新旧理论,是这一理念内涵的 3 个特征。

对于“质疑”,国内外科学哲学界多采用“科学怀疑精神(Scientific Skepticism)”,如国际学 术界影响甚大并引发对其全球气候变暖论证的著名的John Cook“A Scientific Guid to the Skeptics Hand-book”*;国内影响较大的李醒民的“怀疑批判精神使科学永葆青春”**。

本文采用“质疑”,而非“怀疑”一词,来表达理性质疑的科学理念。原因如下:①避免与哲学及科学哲学上的论争不休的“怀疑论”相混淆;②质疑本身就具有理性含义,故简称之。

3.2  质疑新理念:“医哲分开”,必然趋势

由上可知,质疑理念指向新旧理论。为何仅强调中医理论的“医哲分开”,理由依然仅有一条:这是当务之急,唯有此中医理论才能走向“由现象描述迈向本质阐明的变革”。

首先,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已证明,古代以来的自然哲学形态的科学,只有在与哲学分道扬镳之后,才大踏步前进,产生科技革命,改变科学本身的同时,改变社会和世界。

国内外学界认可的《剑桥插图医学史》给出对此令人信服的剖析:西方医学的根源似乎十分相似于中国、日本或印度医学。早期的西方医学,如我们所提到希腊医学,尤其是希波克拉底和盖仑,都是一种整体医学。在亚洲医学基本上原封不动地保持着其古老传统,尊重古代的经典文献之时,今天的西方医学与众不同的是,在某种程度上它已背离了自己的传统,走向了新的方向。人们认为真理不是在于过去而是在于现在和未来;不是在书本中而是在躯体上;医学进步不是取决于更好地理解古代的权威,而是取决于观察、实验、新事实的收集以及对患者生前和死后的密切检查[25]。

20 世纪 60 至 70 年代,李克绍等一批中医名家已经呼吁“医哲分开”。当今中医基础理论乃至于中医学中“医哲分开”,已是水到渠成,只需迈出这关键一步。

3.3  现代中基,“医哲”如何分开

3.3.1  五行学说退出

五行学说,主要用于说明脏腑相关。但在《中医基础理论》“脏腑之间的关系”中几乎无法说明其生理及病理间相互影响,已处边缘化。当代中医大家邓铁涛先生《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研究:从五行到五脏相关》已将五行学说扬弃[26],表明五行正在退出中医理论。现代中医基础理论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只是用什么概念及原理添补五行退出导致相应内容的空缺。

3.3.2  阴阳学说改变,揭示其生物学基础

揭示阴阳代指的中医学内容的生物学基础,从20世纪70年代已经展开。广为引用的阴阳与CAMP/CGMP至今影响到国内外。2011 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原创论文“The Yin and Yang of Inter leukin-2-Mediated Immunotherapy”从 T 细胞的两个亚型对白细胞介素-2免疫疗法的应答状况,说明阴阳平衡与失调的生理和病理变化[27]。这是依据严谨科学证据,运用科学概念和逻辑推理,在细胞水平对阴阳生理和病理的有力揭示。

如同上篇论文所揭示的,这说明列于补充和替代医学之下的传统中医学,如我们不加快理论变革,揭示阴阳的生物学基础及其作用机制,WHO、美国 NIH、NCAAM 也在全力推进其变革。

下面以我们前期初步研究为例做出说明,差错谬误难免,“抛砖”仅为“引玉”。

阴阳主要与机体相应器官组织细胞及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相关。肝阴主要与肝系统器官组织及细胞的体液以及相应的神经感觉、运动功能密切相关。肝阴虚,肝系统体液不足以及肝特定脑区及其调节肌腱筋膜和眼目运动功能障碍所致神经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的病理变化。肝阳指肝系统调节相应器官活动和促进机体能量代谢的功能活动,主要与其神经体液功能活动密切相关。肝阳虚中基、中诊及中内,未有此病机和证候,故暂从略。

以上参照所列概念原有阐述,依据前面论文所提桥梁原理、现代研究发现的生物学、生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相关证据,初步勾画出阴阳、肝阴、肝阳所指代的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与病理变化及机制;这一初步勾画深化中医学,从“以象测脏迈向探查内脏揭示机制”的认识,从现代科学水平上初步说明其内在可能的结构及其功能变化,为下面探讨的检验理念,提供研究对象。

4  “检验”理念:概念与假说要经受检验

4.1  概念:检验、经验检验、检验理念

检验指检查验证;为确定某一物质的性质、特征、组成等进行的试验,或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来检查试验对象品质的优良程度。

经验检验指科学上的检验,借助于感官及仪器,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的对观察实验对象的认识和确认[28]。科学的检验为何定位为“经验检验”,首先要搞清楚经验的词义和概念内涵。经验的词义有二:①指由实践得来知识和技能,如中医学中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的经验主要是指此;②指历史证明了的结论,如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经验的概念含义,哲学上是指感性经验,指人们在同客观事物直接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和外部联系的认识;科学上指直接接触客观事物的过程。因此经验检验就是对其命题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验证。之所以强调经验检验,是因为理论及其假说都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和表达。因此其检查验证必须在客观实际中进行。

“检验”理念:坚持对现代中医与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任何新的想法、概念及假说都要进行科学的“经验检验”的理念,只有经过科学检验,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概念、假说及理论才能获得认可。

4.2  为何一定需要检验

上文从理论上做出分析,下文以典型例证给出回答。图 3 所指两位都是医学家,都对认识并治疗传染病做出突破性的创见。但其创见的公认及对后世的影响,两者迥异。

3.png

图 3  吴又可与 Ignaz Semmelweis 创见的公认及对后世影响的比较

导致两位著名医家各有建树的共同点,是“质疑”;而对后世影响迥异的分水岭则是对“质疑”后的假说是否进行科学的“经验检验”。中医瘟疫学说到清代又有发展创新,但迄今无变革;西医则是创新变革不断,迄今成为防治传染病须臾不可或缺的“主角”;中医则退缩为可有可无的“配角”。尽管原因重重,但有无检验的理念及其科学的“经验检验”,当是重重原因之重,这应当无疑义。同时提醒当今为何一定要树立“检验”理念的重要缘由。

4.3 如何进行“经验检验”

以上面所列肝阴虚概念所指代的“病理变化”的假说为例,简析如下。

例如肝阴虚是肝系统体液不足以及肝特定脑区及其调节肌腱筋膜和眼目运动功能失常,所致神经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的病理变化。提取检验蕴涵,与肝阴虚密切相关“神经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对应的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屈伸不利”。设计科学试验,给出干预方案,明确检测指标及评价,检测干预前后临床症状改 善与神经感觉、运动功能指标变化的关系,借助“理论前提”和“桥梁原理”,逻辑论证检验结果及结论,提出新的认识。

说明运用“经验检验”检验假说,甚或检验蕴涵单一的假设,都涉及检验证据的确认,对假说的支持及否定等一系列问题。远非我们有些论文所论那样简单。此类问题将在另外论文“科学问题与科学假说”中深入探讨。同时检验蕴涵是指从假说中推导出来的可以直接诉诸经验检验的命题。可将其转化成一个条件句,在指定的检验条件下,某种类型的结果会出现”[29]。

检验结果及结论,除需要经受他人的重复试验外,更需下面“公认”理念引导下的公认过程。

5  “公认”理念:研究结论要获得科学公认

何谓公认,如何取得公认,先看下面概念。

5.1  概念:公认与公认理念

公认:百度百科解释为“大家所承认,公众所认可”。如果不给出限定条件,公认带有相当主观色彩。实际上,每个人由于不同学识、经历及所处不同角度,对问题的看法很难取得所谓的“公众所认可”。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公认应当给出公认的标准。有公认的标准,才能够取得公认的结果。由此看出,公认的确切含义包含两方面:①公认的标准,②公认的结果。两者缺一不可。

有无公认的标准呢,科学上已经给出答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国家科学教师协会和美国科学发展学会于 2013 年联合发布“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由此表明,科学上的公认至少在美国已经是深入人心践行于教学的理念了。

“公认”理念:是本文正式提出的科学理念,提出这一理念的依据,已如上述。其科学内涵有二:①接受并认可科学界公认的理念及其规范,包括科学理论、科研规范与理论评价标准等;②现代中基研究及其新概念、新理论、新学科及新的科学理念,要获得科学界的认可。这两条互为因果,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公认”理念的科学内涵。如何践行这一理念呢?

5.2  认可科学规范

科学发展至今天,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规范。从什么是科学,到科学如何开展研究,以及研究及其结论如何取得公认,都有明确论述及相应的规范。限于篇幅,不再论述,如有兴趣可参看:“What is Science”,“How science works”,“The core of science:Relating evidence and ideas”。认可这些科学的规范,是研究及结论取得公认的前提。这对中医尤其是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建立至关重要。

进一步说明,前面论文所提出的“理论前提”与“桥梁原理”是对上述科学规范的具体化。尽管尚需进一步深入严谨的论证,至少值得质疑并探讨。

5.3  研究及结论要取得科学同行的公认

如何取得科学同行的公认,上面所提规范,已给出具体而明确的答案。为便于实施,简要说明:①学科同行 评价,上篇论 文“新学科”已 提出学科及学科同行具有“标尺”作用。即研究结果放到直接相关的学科中去,同行用科学标尺,能够准确的衡量出其学术水平及其价值所在。举例来说,若干系统生物学与中医的论文,如果中医同行评价其中医的学术水准之外,再由系统生物学同行评价,其水平如何高低立判。②科学专业杂志发表,仅指明一点:在 SCI 收入杂志上发表,这对中医现代研究,包括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都是必要而且必须的。③特别需要提出的是,论证及结论要符合逻辑推理,尤其是要符合演绎逻辑推理,几乎所有科学规范中都明确要求这一条。对中医研究取得公认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6  结论与问题

6.1  初步结论

围绕所提出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质疑、检验、公认”新理念,从理念入手深入探讨,得出如下初步研究结论:

6.1.1  理念、科学理念、中医学理念

理念,词语和概念起源于古希腊和西方哲学,是先哲创建的先于经验的理性精神,后人证明的反映事物和现象根本规律的信念。科学理念,先于经验的理性 精神在科学中的体现,指引科学探索并为科学研究确证的信念。它具有“改变世界,指引研究,提升思想”的 3大作用。中医学理念,是中医学者借用理念的概念,研究发掘出的“中医关于人与自然、健康与疾病、治疗与防治的基本观念”。现代中基新理念,科学理念的核心精神贯穿“理性质疑,科学检验,研究与结论取得公认”的三点一线环环相扣的科学理念。具有“改变中医理论,引导中医创新研究,提升中医学人思想”的三方面作用。

6.1.2  提出确立并应用这一新理念,方能凸显“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的论断

以我们上一篇论文所提“肝主疏泄,通过脑中枢特定脑区调控相应外周效应器官,及其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功能活动所产生的情绪反应、能量代谢、血液运行、消化吸收及性机能的功能表现”假说为例,论证并证明这一论断成立。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当是指其理论蕴涵的科学性,这种科学性,需要探索和发现,才能得以揭示出来。揭示出来才具有科学的价值和意义。

6.1.3 “质疑”理念,源自“科学崇尚理性质疑”

质疑内涵,是指依据科学证据,经逻辑推理,提出对已有理论和新理论的疑问,并寻求新的认识的理念。科学证据、逻辑推理及质疑对象为新旧理论,是这一理念内涵的 3 个特征。它引导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医哲分开”:五行退出,阴阳转向所指代的生物学及心理学的基础。这主要涉及生理、病理及防治效应的宏微观机制。初步勾画出阴阳、肝阴、肝阳所指代的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与病理变化及机制。这一初步勾画,深化从中医学从“以象测脏迈向探查内脏揭示机制”的认识,从现代科学水平上,初步说明其内在可能的结构及其功能变化。

6.1.4  “检验”理念

“检验”理念,对现代中医与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任何科学的想法、概念及假说都要进行科学的“经验检验”的理念。只有经过科学检验,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概念、假说及理论才能获得认可。

经验检验,是借助于感官及仪器,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的对观察实验对象的认识和确认。此处经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由实践得来知识和技能,而是指科学上直接接触客观事物的过程。因此,经验检验就是对其命题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验证。之所以强调经验检验,是因为理论及其假说都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和表达。因此,其检查验证必须在客观实际中进行。

6.1.5  “检验”理念为何不可或缺

从理论与史实两方面论证并证明,任何有关科学的概念、假说及理论,只有经受科学的“经验检验”,才能获得科学同行的公认。以我们所提出的“肝阴虚”指代的生物学基础假设为例,证实了“医哲分开”的阴阳转向及其指代的生物学及心理学机制的可行性。

6.1.6  “公认”理念

“公认”理念直接依据:①上篇论文论证的 NIH及其 NCCAM 发布的“Exploring the Science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②《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提出的“要求随时准备否定那些看似天经地义实则囿于认识局限的断言,接受那些看似离经叛道实则蕴含科学内涵的观点”[14]。此处的“否定”和“接受”都需取得公认。该理念的内涵:①接受并认可科学界公认的理念及其规范,包括科学理论、科研规范与理论评价标准等;②现代中基研究及其新概念、新理论、新学科及新的科学理念,要获得科学界的认可。这两条互为因果,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公认”理念的科学内涵。如何应用这一理念,研究结果及结论,如何取得科学同行的公认?本文提出“学科标尺”衡量,“科学专业杂志发表”和“符合演绎逻辑推理”。

6.2  问题及展望

6.2.1  问题

存在问题比结论多,初步结论的每一条都有需要再深入的探讨和缜密的论证。例如主要问题:理念、科学理念及中医学理念的概念及定义问题,尽管费劲功夫,给出有依据和证据的定义,但因其起源及含义颇多难明之处,加之普遍使用含义及所指多有演变,故给出定义有待质疑,再修定。

更大的问题是“检验”,尤其是“经验检验”,涉及检验蕴涵、检验方式、检验证据的确认,以及验前和验后的评价等等。待后发表专门论述“科学假说及其检验”论文专门探讨。还有行文不简洁、表述欠准确等。为此,把此前 3 篇论文中的主要结论,改为现在的初步结论。

6.2.2  展望

值得期待的是,“医哲分开”能否分开,分开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检验”理念能否引起关注,并引领中医从基础到临床的研究;事关中医发展能否获得质的飞跃,中医理论的变革能否真正实现。

说明与致谢:本文及其后续系列论文,均由乔明琦执笔完成,有何问题由本人担责;魏盛博士编排论文及引文格式、翻译摘要英文,孙文君博士、王枭宇硕士检索国内外中英文相关资料付出艰辛努力;本文凝聚着山东省“情志病证研究优秀创新团队”全体人员的智慧结晶,得力于中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及其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全体人员的支撑配合,藉此表达由衷谢忱!

参考文献(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22875.html

上一篇:[转载]干祖望:中西医结合史
下一篇:[转载]“探索未知,追求新知”,提高中医学术与现代中基研究水平——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研究(中篇Ⅱ)
收藏 IP: 120.231.245.*| 热度|

2 范振英 朱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2: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