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原野上 播撒梦想的种子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eadnet 猫眼看网路: 你上网了吗? 钟送黄昏鸡报晓 忙处人多闲处少

博文

科网群英烩No.0040-1 郝炘 科学新闻 地震预报 真相 神话 伪科学

已有 5443 次阅读 2010-12-2 14:28 |个人分类:科网群英烩|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博客, 媒体, 科学网, 科学新闻, 打假

 

 

科网群英烩
让水滴洒向为科学网灌水勤奋笔耕的人们 —— 科网群英烩粉墨登场

 

  

关键词: 科学网,博客,媒体,科学新闻,打假,伪科学,地震,预报,真相,郝炘,色球,色空间

 

 

—— 群英 场 ——

 

 

 

学者郝炘 发表于2009-5-12 14:59:12
查看评论:24 │ 浏览:2805   打印   推荐给朋友   此文已经入选科学网精选博文精选     

 
英译中
地震预报:持久的神话
(下文是去年给《科学》写的当时计划和石磊写的汶川地震引发其它地质灾害的报道一起发表,但因为版面不够,没能刊登《科学新闻》地震预报的专题报道提醒我把文章翻译出来放到博客上按照王克林等人的用法,把prediction译为预报。王文对预报、预测、forecast、prediction等词有更详细的说明。)
 
许多中国人相信1975年发生在辽宁海城的7.3级地震曾被成功预报的官方说法。按照这个被广泛接受的信条,科学家与观察前兆异常的业余工作者合作,给出了长期、中期、短期、及临震四个阶段的预报,在地震的当天向省政府报警,政府于是下令疏散居民,从而救了许多人的命。
但是在维多利亚市的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工作的王克林和论文共同作者指出,这个官方说法在很大程度上来自20世纪70年代的宣传。王和同事利用不久前解密的文件,花了两年的时间查阅当时的内部报告、会议纪要、电话记录、以及地震台站日志,还采访了参与海城地震预测的关键人员。他们在2006年6月的《美国地质学会会刊》(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上发表文章指出,没有找到官方发布短期(几个月)预报的证据,地震当天官方得到将发生强震预报的说法“不真实”。而且他们的文章写道,“业余的微观异常监测的重要性在给外国人和公众讲的故事中被夸张了”。
王和同事文章的结论是,海城地震有上百个前震,许多前震有感,有的还造成了破坏,这些前震是有效预警和疏散的原因。他们的文章还指出,疏散的命令大多数是村庄负责人下的,而不是来自省级,海城镇本身并没有疏散
的确,这些村子的疏散挽救了生命:海城地震只造成2041人死亡,伤亡人数相对其震级而言较低。但是,王和文章共同作者指出,该地区传统木框架的房子结构以及地震发生的时间也帮助降低了伤亡。虽然海城的没有加固的砖和混凝土的现代公共建筑物和汶川地震中那些一样,也倒塌了,但主震在傍晚发生,那时这些抗震性不好的建筑物是空的。
海城的故事“表明地震预报不是不可能”,王说,但是海城的前兆也许不能用到其它地震上。位于瑞士日内瓦的行星监测与降低地震风险世界机构(WAPMERR)的主任Max Wyss说,“海城是一个特例,运气起了很大的作用。发生了这么多异乎寻常的前震,既是没有地震学家的指示,当地政府也会自然而然地警惕起来、疏散民众“。有些科学家说,如果对海城地震的宣传强调安全建筑标准,而不是地震预报的成功可能会给后人更有益的经验

2009年5月14日补充:王克林让我把他们论文的中文翻译放到博客上,供有兴趣的读者下载: HaichengChinese_short.pdf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1436
* 本文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与科学网无关。
本文标签: 海城,地震预报,地震预测
相关文章: [转载]第八届珠海航展 地震预测卫星大受追捧(图)
老帖重发:说地震预报
实现后世博时代上海城市安保法治化
汶川地震的可信应变前兆
国务院:中国力争10年能提供具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报
[转载]地震预报-Why and How
[转载]三股台风组团来袭 沿海城市将有大到暴雨(图)
[转载]云南秘密研制天文地动仪 欲破解地震预测难题
[转载]院士批地震预报等项目论证“行政化”走过场
[转载]我国地震预报的现状
当前推荐数:4    推荐人: majorite chaobin liuli66 杨学祥  
[1] 标题:海城地震不好写
发表评论人:river [2009-5-12 16:24:04]   
幸亏李虎军老师帮忙。
早知道也请教郝老师了。
[2] 标题:专门家多悖
发表评论人:[游客]邸领军 [2009-5-12 17:47:34] ip:124.115.171.*  
鲁迅先生亦指出:“专门家多悖”。
[3] 标题:
发表评论人:majorite [2009-5-13 10:29:42]   
克林的文章很长,我是读过的,证据很充分。
[4]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coolboy [2009-5-13 10:49:16] ip:173.67.16.*  
The power of propaganda ......
[5]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xiaxinyu [2009-5-13 14:04:54] ip:169.229.121.*  
海城地震最新的报导还是去年《财经》杂志记者徐超写的那篇“海城地震预报迷雾”,里面也谈了王克林、孙士鋐等人2004年的调查。

《财经》杂志的记者还报导了不同级别的前震数目。这次《科学新闻》又提了海城地震预报,但是很遗憾的是,他们把这些数字、以及损失较少的原因,说成是“介绍”的了,这个不准确。实际我写帖子的时候,每次引到这个数据都提到是《财经》杂志报道的。借此机会、借这个人气说明一下,希望《财经》杂志的记者能够看到
[6]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wq [2009-5-13 14:39:34] ip:210.77.81.*  
科学网现在开始转向了,发了专刊,鼓吹地震不可预测贬损为地震预测做出努力地人士。这和一年前对地震的反思截然不同
[7] 标题:
发表评论人:老修正传 [2009-5-13 16:04:39]   
不承认万物有智慧定律,就很难测准地震。
[8]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wt6543 [2009-5-13 18:19:45] ip:123.5.182.*  
地震预报可能出现巨大突破.

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post.aspx?id=47267
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post.aspx?id=46913
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post.aspx?id=37268
[9] 标题:
发表评论人:老修正传 [2009-5-13 18:42:28]   
既不可预测,要地震局干啥?
[10] 标题:回xiaxinyu老师
发表评论人:river [2009-5-13 19:39:02]   
这是我工作的失误,当时是看到徐超这篇报道的,并且还联系过她。

只是操作时候还是出现偏差。

在此徐超夏新宇两位致歉

[11] 标题:
发表评论人:liuli66 [2009-5-13 22:29:51]   
第一次听说这样的故事。
[12] 标题:前兆明显的地震可以预测
发表评论人:杨学祥 [2009-5-14 5:39:19]   
这个故事我听到过多次了,出自两种不同观点人的转述.客观地说,事实证明地震存在两种类型:前兆明显的地震前兆不明显的地震.对于前兆明显的地震,如海城, "疏散的命令大多数是村庄负责人下的",因此,连判定水平不高的人都可以做出正确的预测,与运气无关,这只能证明有些地震是可以预测的.对于前兆不明显的地震,如唐山,准确的地震预测确实存在困难,特别是在存在两种不同意见的时候.
[13] 标题:永世难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邸领军 [2009-5-14 8:11:34] ip:124.115.171.*  
对于那些数典忘祖,只认洋货不认国货,动不动就端出洋人说事的伪专家、伪学者们来说,地震预测不仅是世界性难题,而且是永世难题!
[14]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风 [2009-5-14 8:31:36] ip:222.213.187.*  
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讲,地震,特别是大地震都是有前兆的,不管是宏观的自然异变还是微观的地磁场、重力、地应力异变,都是能够观察和测出的,怎么说不可预测呢?
博主回复:没有说不可预测,但海城地震预报的特例并不代表地震预测科学问题的解决
[15] 标题:专门家多悖
发表评论人:[游客]邸领军 [2009-5-14 8:32:15] ip:124.115.171.*  
鲁迅说:名人的话未必是名言.对权威的迷信会阻碍我们的思考,缺乏批判性有时使人连事实也不敢承认,当然谈不上什么发明创造了.
[16] 标题:最好的测谎器
发表评论人:[游客]邸领军 [2009-5-14 8:45:33] ip:124.115.171.*  
萨根曾指出:科学是最好的测空话的检测器[1]。一个连自己的眼睛和大脑都不相信了的人,遑论独立人格?
[17]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q1 [2009-5-14 9:49:36] ip:210.77.81.*  
杨学祥老师说得对,“事实证明地震存在两种类型:前兆明显的地震和前兆不明显的地震.对于前兆明显的地震,如海城, "疏散的命令大多数是村庄负责人下的",因此,连判定水平不高的人都可以做出正确的预测,与运气无关,这只能证明有些地震是可以预测的.”

不知道记者本着什么样的阴暗心理写这篇报道的。“神话”就是假的,你说地震预报是持久的神话,就是说地震是不可预测的。海城地震预报成功的特例当然不是地震问题的解决,而只是说明地震并非不可预测而已。如果“地震是不可预测的”是真理(全称判断),那么,只需要一个特例就打破了你们这个所谓真理的判断。
[18] 标题:科学网也亢奋了
发表评论人:[游客]邸领军 [2009-5-14 10:42:38] ip:124.115.171.*  
老外一句“地震不能预测”似乎整到你们的兴奋点,让你们如此亢奋!难道如此巨大的灾难是人类必须承受的命运,而不应该用自己的的智慧和力量去避免吗?难道人类只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一个现成的、不完善的世界,永远无须去改善它、推动它吗?
[19] 标题:不瞎折腾地震预报绝对攻克了
发表评论人:[游客]邸领军 [2009-5-14 11:09:43] ip:124.115.171.*  
地震无非是某一区域地块的地应力长期积聚最后瞬间释放的现象,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讲,不可能没有预兆,尤其是大地震!文盲都能理解的物理常识。在应力释放过程中,所有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场都会受到影响,并有不同的反映。及时的捕捉这些“场”效应并结合大自然间与地震有关的反常现象进行研究分析,进行预报是可行的关键问题是人!现在人们“一切向钱看”,谁又愿意在地下室24小时一刻也不间断地观测、分析、研究地震预报呢?“中国地震界原本可创造另一人类奇迹,将地震预报发展成天气预报一样。但是,今日的地震界却面临人才凋零、后继无人的困境,当年曾成功预测到唐山海城地震的各种办法,全部被摒弃。地震界老专家痛心地说:‘这些都没了,没了对付地震的武器,那地震还能报吗?报不了啦!唐山的悲剧肯定还会重演。’”
一句话,关键是人的问题!倘若中国不是瞎折腾,按周总理当时指示的去做,现在的地震预报绝对攻克了。
[20]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风 [2009-5-14 11:29:35] ip:222.213.187.*  
少点争论,多点务实的研究。不管是伪科学还是真科学,在实践中总会被检验,伪者自伪,真者自真。地震预测本身就是一门正在发展和有待挖掘的科学,就像“地心说”时期的布鲁诺提出“日心说”的观点一样,也许那时也存在主流与非主流吧,最终是实践检验了一切!事实证明,在科学上如果缺乏开放、缺乏包容的思想,缺乏对自然、对科学应有的敬畏,缺乏严谨、理性的科学态度,总认为自己现在掌握的就一定是真理,总被“非此即彼”的思维惯性所左右,我们又怎么去发展和创新?争论“可预报”或“不可预报”有多大的价值和意义?不如我们都静下心来,潜心研究,做一些实事吧。

[21]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风 [2009-5-14 12:53:48] ip:222.213.187.*  
地震的发生一定是有前兆的。也一定能预测的。
[22] 标题:
发表评论人:周春雷 [2009-5-16 9:07:49]   
嫦娥奔月在古代是神话,但登月在当代还是神话吗?
研究重心还是放在多大程度上能预测,如何逐步提高水平上为妥。一味争论最根本问题似建设性不足。毕竟地震预测与永动机不能相提并论。
[23] 标题:历史是现实的预演现实是历史的克隆。
发表评论人:[游客]邸领军 [2009-5-18 8:21:12] ip:124.115.171.*  
看看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和《神医喜来乐》就知道当下能干事儿的人们的窘境了!历史是现实的预演,现实是历史的克隆。看到现在科技界、学术界、媚体中这些沽名钓誉,不干正事的政客、老爷、学霸、伪专家们的嘴脸,才让我想到:四百多年来,若大的中国为什么总是落后;总叫人欺侮;亡国;北洋水师的场....
[24] 标题:嫦娥奔月的故事与科学无关
发表评论人:[游客]passway [2009-6-20 21:43:01] ip:220.187.133.*  
嫦娥奔月的故事,鬼故事,仅仅是故事,与科学无关;上帝也与科学无关.
即便N个世纪以后的科技发展到现在人类不能理解的地步,我们也是活在当下...思考当下...
爱因斯坦是伟大的,开创了新纪元,但人类还只是在小步前进或退步?
科学的归科学的,自然的归自然的(人类知道前的)
记录总数:24 总页数:3 当前页:3 93[1][2][3]4:

 

学者郝炘 发表于2010-4-22 12:40:34
查看评论:12 │ 浏览:1152   打印   推荐给朋友     

 
未分类
国家地震局的震级总比国际标准高

[改过的文字为蓝色]

2010年4月14日(标准时间是13日)青海玉树地震,国家地震局发布的震级是7.1级,国际标准震级是Mw6.9级。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国家地震局定为8.0级,国际标准算出来的是Mw7.9级。

1976年7月28日(标准时间是27日)的唐山地震,国家地震局定为7.8级,国际标准算出来的是Mw7.6级。

国际标准地震震级的确定是用moment tensor反演出来的,可以从下面这个网站查到,需要用标准时间:
http://www.globalcmt.org/CMTsearch.html

国内新闻报道中提到国地震局原首席预报员孙士鋐介绍:从2009年7月15日至今的9个月,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共24次,平均每月2.6次;相比20世纪百年每年19次,每月1.6次的平均记录高出不少。

从Global CMT Catalog中查到过去一年中(2009年4月13日到2010年4月13日)Mw7.0以上的地震有17次,其中7到7.9级的15次,与USGS统计的1900-1999的百年中该震级段的平均地震发生频率一样。USGS数据见:

http://earthquake.usgs.gov/earthquakes/eqarchives/year/eqstats.php

 

不知道中国国家地震局是怎么确定震级的,也许震级的确定和汇率一样也是主权问题。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4899
* 本文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与科学网无关。
本文标签: 地震 震级 玉树 汶川 唐山
相关文章: [转载]方舟子再次挑战院士 质疑张衡地动仪
基督城居民房屋的构造实景
西藏当雄昨日发生5.2级地震和潮汐组合对比
11月30日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发生6.5级地震和潮汐组合对比
[转载]印尼万丹喀拉喀托火山引发286次震动
[转载]美地震局发表汶川大地震研究报告
用谷歌卫星地图看易发地震灾害地点之构造形迹分析
江苏省11月16日和26日两次地震和潮汐组合对比
巴基斯坦西北部发生里氏5级地震和潮汐组合对比
地震集中在西太平洋地震带
当前推荐数:7    推荐人: zlyang tangchangjie metanb hcy98765 侯振宇 曹聪 harmonism  
[1] 标题:
发表评论人:zlyang [2010-4-22 13:00:05]   
国家地震局的准确。
博主回复:有什么证据说地震局的准确吗?Global CMT是用分布在全球的上百个地震台站(包括中国的)测到的地震波反演出来的。国家地震局用哪些地震台站的测量算震级呢?
[2]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游客 [2010-4-22 14:18:03] ip:210.72.25.*  
地震震级有Ms,Mb,Mw等多种表示方法, Mw比Ms和Mb通常小0.1级,原因是用不同的地震波或地震能量获得的。
欧美地震台接收的发生在中国的地震,由于是远震,地震台距离震源远,地震波衰减比较厉害。因此,一般用矩震级Mw。
博主回复:Global CMT给出的三个震级分别是
玉树:Mw = 6.9, mb = 6.9, Ms=6.9
汶川:Mw = 7.9, mb = 6.9, Ms = 8.1
唐山:Mw = 7.6, mb = 6.3, Ms = 7.9
好像现在国际普遍采用Mw震级,不知道国家地震局用的是什么震级。
[3] 标题:
发表评论人:liuli66 [2010-4-22 16:37:05]   
您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4] 标题:
发表评论人:metanb [2010-4-22 18:12:05]   
USGS被屏蔽了,我们看不到: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就是不让我们知道!
博主回复:是被屏蔽了一段时间,不知何故。不过现在可以访问了,至少从北京可以访问。
[5] 标题:
发表评论人:侯振宇 [2010-4-24 7:38:56]   
[4] 标题:
发表评论人:metanb [2010-4-22 18:12:05]
USGS被屏蔽了,我们看不到: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就是不让我们知道!
博主回复:是被屏蔽了一段时间,不知何故。不过现在可以访问了,至少从北京可以访问。
===================================================
是的,现在可以访问。但屏蔽我是碰到几回,曾经把被屏蔽的截图发给了廖永岩。
[6] 标题:
发表评论人:侯振宇 [2010-4-24 8:24:17]   
无法显示网页
您正在查找的页当前不可用。 网站可能遇到支持问题,或者您需要 调整您的浏览器设置。
要试图修复网络连接问题,请单击 工具,然后单击“诊断连接问题...”


其他选项:

单击 刷新按钮,或稍后重试。
>
如果您已经在地址栏中输入该网页的地址, 请确认其拼写正确。

要检查您的网络连接,请单击工具菜单,然后单击 Internet 选项。在连接选项卡上,单击设置。 设置必须与您的局域网(LAN)管理员或 Internet 服务供应商(ISP)提供的一致。
查看您的 Internet 连接设置是否正确被检测。您可能设置让 Microsoft Windows 检查您的网站并自动发现网络连接设置(如果您的网络管理员已经启用此设置)。
单击工具菜单,然后单击 Internet 选项。
在连接选项卡上,单击 LAN 设置。
选择自动检测设置,然后单击确定。
某些站点要求 128 位连接安全。单击帮助菜单,然后单击关于 Internet Explorer 可以查看您所安装的安全强度。
如果您要访问某安全站点,请确保您的安全设置能够支持。请单击工具菜单,然后单击 Internet 选项。在“高级”选项卡上,滚动到“安全”部分,复选 SSL 2.0、SSL 3.0、TLS 1.0、PCT 1.0 设置。
单击上一步按钮,尝试其他链接。



找不到服务器或 DNS 错误
Internet Explorer
===============================================
在想做正事的时候又无法找到,不知道是屏蔽还是网络问题。
[7] 标题:
发表评论人:侯振宇 [2010-4-24 9:07:37]   
几次以博主的链接和中国地震网的链接都无法访问,看来直接否定了我对博主能够访问的证明!

对于唐山地震,最早向中央的报告地震级别我记得是7.5级,见张庆洲《唐山警世录——七·二八大地震漏报始末》。
对于唐山地震的地震震级,我认为唐山地震震级应该比汶川高,我的判断依据是:一、建筑物的地震反应,北川中学的无任何抗震措施的旧教学楼都没有倒塌,而唐山则能够做军事堡垒用的唐山矿务局大楼都彻底倒塌,两次地震的震中建筑物倒塌率唐山更大。
二、余震级别,唐山当天的余震是7.1级,再以后11月的宁河地震是6.9级。汶川地震的余震级别则没有达到这个强度!
[8] 标题:
发表评论人:metanb [2010-4-25 13:16:31]   
4月20日青海北部发生4.4/4.6级地震,未见地震局报道。
详情:http://www.emsc-csem.org/index.php?page=current&sub=detail&id=164931#
[9]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风 [2010-4-25 19:14:26] ip:118.125.98.*  
黑暗的政府,黑暗的地震局!
[10] 标题:
发表评论人:irc [2010-4-28 5:23:21]   
最后一句话多余了.其他的是科学问题.

[11]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快雪时晴 [2010-5-18 21:37:06] ip:115.170.41.*  
中国公布的是面波震级Ms,美国公布的是矩震级Mw,结果当然不一样了。
震级表示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理论上应该是唯一的。但是在实际测定中有很多种具体方法,测出的结果也不一样,有Mb、Ml、Ms、Mw等等。中国和美国的地震台网分布不同,测定的方法不同、记录的数据也不同,定出来的震级本来就不应该一样(如果中美台网结果完全一样反而是不科学的!)
举个例子可能更有助于理解这个问题。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中常见测定方法有U-Pb法、Rb-Sr法、Sm-Nd法、K-Ar法等很多种,对某一岩石样本来说,其绝对年龄应该是唯一的,但是用不同方法测定的同位素年龄是不同的。没有一种测定方法能够包打天下,所以很难绝对地讲某种方法更好,应该说各有千秋。
您文中最后一句话很有趣,不瞒您说,主权和地震还真能扯上点关系。要知道,国际上进行核爆炸监测的最主要手段就是地震台网,因此核武国家的核试验基地周边是绝对禁止外国势力进行地震监测的。所以网上有人呼吁让美国人到中国来建地震台替我们搞观测,是一种极其愚蠢的想法。
[12] 标题:
发表评论人:jihua0a [2010-10-21 0:36:23]   
博主对地震学科有点外行,给您个参考,以后记得学习下搜索:

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一个量,当前,最基本的震级标度有4种:地方性震级ML、体波震级(Mb和MB)、面波震级MS和矩震级MW。

  前3种震级是通过测量地震波中的某个频率地震波的幅度来衡量地震的相对大小的一个量。ML是用1秒左右的S波(或Lg)的振幅来量度地震的大小,Mb是用1 秒左右的地震体波振幅来量度地震的大小,MB是用5 秒左右的地震体波振幅来量度地震的大小,MS是用浅源地震的20 秒左右的面波振幅量度地震的大小。

  矩震级MW是由基本的物理参数所计算的震级,描述了地震破裂面上滑动量的大小,一般通过波形反演的方法计算。

  我国规定对公众发布一律使用面波震级MS。

  四种震级区别:

  ML:测量范围400km内,震级2-6级。Ms:深度20-180,震级5-8级,一般具有可比性。 MW:适用范围:无限制,震级>3.5,科学性。震级无上限 Mb: 深度16-100(一般用于深源震级测量),震级4-7级。

  至于换算,只有经验公式:

  ML=(1.17MB+0.67)/1.13 ML=(MS+1.08)/1.13

  “面波震级” MS 、“近震震级” M L 、“体波震级”M b 、“矩震级” M W 等等。不同的震级标度是不能直接进行对比的。对于浅源大地震,我国习惯使用面波震级,而美国往往较多地使用体波震级或矩震级,在一些新闻报道中,往往不加区别地将它们笼统称之为“震级”或“里氏震级”,这就容易造成混乱。

-----------------------------------------------------
不过,国内的数据也有问题,512的震级数据改过多次最后才定在8级,这种不严谨的作风在天朝是常事。

给博主测个台湾东部的震,花莲附近,6MW+,发震时间可能一个半月内,年底前应该会震。

如果准了,欢迎来报道采访我,嘿嘿。
记录总数:12 总页数:2 当前页:2 93[1][2]4: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10-7-28 0:44:13
分类:科普文章│查看评论:0 │ 浏览:832   打印    推荐给朋友     

 
[转载]我国地震预报的现状

我国地震预报的现状
时间: 2010-07-27 11:42:58 来源: 太原日报 陈苏诞  发表评论>>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地震孕育发生 地震活动趋势 我国地震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内容摘要: 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我们作出的较长时间跨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属于地震系统的任何一级行政单位、研究单位、观测台站、科学家和任何个人,都无权发布有关地震预报意见的消息。

  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我们作出的较长时间跨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在现有的科学水平下,还不可能对多数破坏性地震作出预报。但在充分和合理地应用现有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在某些有利条件下,对某种类型的地震有可能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
  我国与世界各国一样,当前的地震预报尚处于低水平的探索阶段,与日本、美国等国相比,我国在观测技术的先进性方面,在地震预报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尚有一定的差距。但我国在震例资料和现场预报经验的积累方面具有优势。我国频繁发生的中强以上地震为我国地震工作者提供了较多的实验预报的实践机会。我国曾成功预报过辽宁海城7.3级破坏性地震,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因此,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审,作为唯一对地震作出过成功短临预报的国家,被载入史册。
  从世界范围来说,地震预报亦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完全掌握地震孕育发展的规律,而我们的地震预报主要是根据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和震例,进行经验性预报。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意见实行统一发布制度。
  全国范围内的地震长期和中期预报意见,由国务院发布。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预报意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
  除发表本人或者本单位对长期、中期地震活动趋势的研究成果及进行相关学术交流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测意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报意见及其评审结果。
  在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布权在政府。属于地震系统的任何一级行政单位、研究单位、观测台站、科学家和任何个人,都无权发布有关地震预报意见的消息。
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0-07/27/content_3455715.htm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47837
* 本文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与科学网无关。
本文关键词: 地震预报,地震法
相关文章: 老帖重发:说地震预报
汶川地震的可信应变前兆
国务院:中国力争10年能提供具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报
[转载]地震预报-Why and How
[转载]院士批地震预报等项目论证“行政化”走过场
伪环保:反坝谣言破产两年后改成地震预报
[转载]预防地震应该允许民间声音存在
地震灾害之罪魁祸首:地震波
面对面: 地震预报专家再辟谣
历史上8.0级以上地震,知多少?
当前推荐数:0    
记录总数:0 总页数:0 当前页:1 934:

 

 

作者:刘夙 瘦驼 韩彦文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08-5-19 10:14:26
 
地震释疑:张衡“地动仪”能否记录地震

英国学者米尔恩根据文献记录复原了“候风地动仪”


日本学者服部一三根据文献记录复原了“候风地动仪”


中国学者王振铎根据文献记录复原了“候风地动仪” 

5月12日四川地震,牵动了全国民众的心。震感瞬间传至全国各地。一些网友认为,既然汉代就有“地震仪”,为什么依然无法预测地震呢?
 
也有网友指出,此前的“蟾蜍迁徙”已经预报了地震。动物真的能预报地震吗?
 
问题1
 
张衡地动仪能记录地震吗?
 
地动仪无法记录发震时刻,更无法记录震级。因此,从现代地震学的角度来看,候风地动仪并不能记录地震,不是地震仪。
 
一些科技史著作声称,张衡在公元132年制造的“候风地动仪”能够准确记录地震,比西方第一台地震仪(由意大利人路吉•帕米里制造于1856年)早了1700多年。也有些材料说,候风地动仪可以“预测地震”。
 
不过,史书中有关候风地动仪的记载,仅见于《后汉书》。这一段记载只有区区196 字,其中描述地动仪内部结构的内容更只有“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这12个意义隐晦、众说纷纭的字。以后,北齐的信都芳和隋朝的临孝恭,也都制造过地动仪,还留下了相关著作,可惜他们的著作都亡佚了。显然,仅根据《后汉书》中的简陋记载,要复原张衡的候风地动仪根本不可能。今天的复制品,其实是在史书那些“约束条件”之下所作的新创造。
 
尽管如此,《后汉书》的记载,还是向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用信息。首先,候风地动仪绝不是地震预测仪。它只有在地震发生之后才起作用,只不过能比从驿卒更早地通知京城的人士罢了。这就好比我们看到闪电,就知道接下来很可能会听到雷声,但在闪电发生时,雷声也已经同时发生,只不过还没有传到我们耳朵里罢了。
 
其次,根据地震波的传播机理,候风地动仪是不太可能做到“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的。地震发生时,从震源会发出两种波:一种叫P波,是纵波,它引起的物体震动方向和波的前进方向一致;一种叫S波,是横波,它引起的物体震动方向和波的前进方向垂直。P波的速度比S波快,因此最先到达地面,形成地震波中的初波。据初波的震动方向就可以知道震源方向。
 
但初波非常微弱,因为它只能从震源直直地向着地震波接收处地面传播的P波,而这部分P波携带的能量只占地震波全部能量的一小部分。如果候风地动仪能敏感到对“第一哨”初波就做出响应,那么足以有许多别的和地震无关的震动,比如在它附近跺脚,能引起它的反应,从而让人误把许多不是地震的震动也当成是地震。但如果要让候风地动仪保持一定的“迟钝”性,它又有可能无法“感觉”到地震的初波,直到之后的各种波陆续传来时才被“惊醒”,可是这些迟来的波的震动方向已经完全不能代表震源的方向了。
 
何况,记录一次地震必须有三个要素:发震时刻,震中位置和震级(地震强度)。候风地动仪只能记录震中方向。几台地动仪“联网”也可测出震中位置;但它却无法记录发震时刻,更无法记录震级。因此,从现代地震学的角度来看,候风地动仪并不能记录地震,不是地震仪,当然也就更不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了。(刘夙 北京科普作家) 
 
问题2
 
动物真能预报地震吗?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曾进行动物异常反应与地震的研究,结果是“没有找到二者间可信的联系”。
 
动物预报地震的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73年,在地震把希腊的海利斯城(Helice)夷为平地之前,很多人看到动物纷纷迁出城外。的确,很多动物拥有比人类敏感得多的感觉系统。穴居动物对震动十分灵敏。
 
很多震前动物异常行为都是因此而发生的。大地震来临之前,可能有多次规模很小的前震。前震可能惊扰了那些对震动敏感的动物。
 
生物声学家穆根塔勒(Elizabeth VonMuggenthaler)研究过动物园中的动物对微小震动的反应。她发现,犀牛和老虎并没有特别的行为,只有穴居的裸滨鼠在震动时暂停活动。
 
也有科学家认为,水生动物会对地震引发的微小的脉冲电场作出反应。日本科学家MotojiIkeya发现鲇鱼是其中最敏感的动物之一。他用摄像机24小时记录鲇鱼的活动,希望能为地震预报做一点贡献。
 
更多的人把精力放在观测宠物上。美国地质学家博柯蓝的工作之一就是记录当天报纸上刊登的寻找走失宠物的广告。他认为宠物的异常走失可能意味着它们感觉到了地震的来临。博柯蓝甚至成功“预测”了一次地震,当然他错误“预测”了更多次。
 
动物有没有可能发展出一套专门用来躲避地震的特别本领来呢?从演化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或许毫无必要。大部分地震并不对动物的生命构成巨大的威胁。对于一个动物个体而言,地震灾害是一种极小概率的事件。特别是那些寿命很短的动物,比如老鼠,在它的生命周期内遭遇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为了一个概率几乎为零的事件特别准备一套复杂的预警机制是极端浪费的。
 
这就好比现代人类偶尔会遭遇触电的意外,可是人们没必要天天穿着绝缘服。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曾进行动物异常反应与地震的研究,结果“没有找到二者间可信的联系”。虽然地震前震可能惊扰了那些对震动敏感的动物,但很多其他事件也可以引起动物相似的反应。养过宠物的读者恐怕见识过自己的宠物莫名其妙发脾气。
 
动物预报地震这一说法还被“心理聚焦效应”强化。当人们遭遇诸如地震这样的重大事件后,往往能更清晰地回忆起事件发生前的事情——并强化其中的“异常”行为。传言也会加强这一效应。
 
一个常见的说法是,印度洋大海啸过后,据说人们几乎没有发现动物的尸体。然而泰国普吉岛流浪狗基金会的志愿者帕克(MargotPark)说:“我在距离海边500米的院子里有9只狗,我没有注意到它们有任何异常行为。我丈夫在早上8点感觉到地震,但狗没有任何反应。”(瘦驼 山东生物学研究者)
 
问题3
 
地震时人为什么会头晕?
 
晃动时,人的前庭器官会受到刺激,控制躯干,维持平衡。刺激强度太大,过于兴奋的前庭系统会导致中枢神经异常,使人产生眩晕感。
 
头晕主要是“晃”出来的。人的平衡感主要由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负责,当地震引起地面、建筑物晃动时,人的前庭器官会受到刺激,并通过前庭神经向中枢神经系统发送电信号。中枢神经系统随之反应,使人感知到身体的位置变化,同时控制躯干、四肢做出调整性动作,以维持平衡。
 
当刺激的强度和时间在一定限度内时,人不会有不良反应,而一旦超出这个限度,过于兴奋的前庭系统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异常,结果就会使人产生眩晕感,并伴随以恶心、呕吐、冒冷汗等症状。
 
这个限度被称为致晕阈值,致晕阈值的个体差异很大,受遗传因素制约。
 
致晕阈值同时还受到视觉空间、身体状况、精神状态以及客观环境(如温度、通风状况、噪声、空气异味)等因素的影响,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致晕阈值是不同的。
 
由地面、建筑物的晃动“晃”出来的头晕与晕车、晕船、晕飞机是同一个晕法,原因相同。
 
除了晃动,次声波也会导致头晕,那就是地震产生的。次声波是频率低于可听声频率范围的声波,范围大致为10—5至20赫兹。地震、火山爆发、风暴、海浪冲击、枪炮发射、热核爆炸等都可以产生次声波,地震中的次声波应该是来自于地层岩石在断裂、碰撞过程中所发生的震动。
 
由于频率低,大气对次声波的吸收系数很小,因此它可以传播很远。比如1883年8月,南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的克拉卡托火山爆发,所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转了3圈,历时108小时。同时次声波的穿透性很强,能很容易穿透建筑物、船只等障碍物。
 
同样由于频率低,次声波很容易引起人体脏器发生共振。这是因为人体的内脏器官有其固有的振动频率,这种频率也小于20赫兹,其中头部为8—12赫兹,腹部内脏为4—6赫兹,当次声波的频率与某种内脏器官的振动频率一致或接近时,就会引发该内脏器官的共振,而这样的共振会导致头晕、恶心、心悸等症状的出现。
 
于是头晕的另一个原因很可能是这样:在这次地震发生时,除了地震波外,还产生了强功率的次声波,其以与声波相同的速度四散传播,很快到达千里之外的地区,并穿透各种建筑物,接着穿透在里面的人,在穿透人体时,引发了体内脏器的共振,人们因此产生了头晕、恶心、心慌等不适反应。
 
不过这种不适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在次声波和晃动过去后,症状会自然消失。值得注意的是心理上所受的影响,身体虚弱或心理抗逆力较差者可能会由于心理因素而有长期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心态,舒缓情绪,必要时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地震发生后,一些心理辅导、治疗机构已经开始组织、参与前线的抢险救助工作。他们和赶赴当地的救援、医疗、防疫人员一起,为那些被地震灾害伤害的人们提供帮助。(韩彦文 上海科普作家) 

 

作者:方舟子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0-12-1 12:56:03
选择字号:
 
方舟子:张衡的地动仪管用吗
 
提起中国古代科学家,很多人会想到东汉大学者张衡。而提起张衡,人们马上会想到他发明的地动仪。那个八只蛤蟆对着八条龙张嘴的复原模型是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品。张衡的发明如此深入人心,以致近年来每有大地震,总有人指责地震局:“张衡的地动仪都能预报地震,你们这些地震专家怎么这么无能?”当然,张衡的地动仪不能也不是为了预报地震,而是检测到远方发生的地震,既不能确定震中,也不能计算震级,比现在的地震仪差远了。
 
地动仪早已失传,它是否具有检测地震的作用,也成了一个谜。100多年来,国内外不少专家根据《后汉书·张衡传》上的简单描述,力图复原地动仪。我们在中学教科书上见到的那个模型图是其中最流行的一个,是1951年由王振铎设计的。但是所有这些复原模型没有一个能够真正用于检测地震,不过是艺术品摆设。
 
2005年,中国地震局的专家宣布他们经过3年的研究,建立了新的地动仪复原模型,并第一次实现了验震功能,通过了专家鉴定和国家验收。他们在媒体上声称地动仪新模型对河北唐山、云南泸西、越南孟艺发生的三次真实地震进行了检验。但是这三次地震分别发生于1976、2000和2001年,而地动仪新模型在2005年才建成,怎么可能对它们进行检验呢?原来地动仪检验的不是真实地震的发生,而是实验室里对真实地震的模拟,实验的时候假定这些地震发生在几百千米之外。在该地动仪模型建成以后,中国境内每年都多次发生5级以上地震,在该地动仪的检测范围(实验用的“越南孟艺地震”是4.9级),却没有听说该地动仪模型检测到哪怕一次。特别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北京有震感,也没听说在北京展出的该地动仪模型检测到(否则如此大事在其设计者于2010年发表的有关地动仪的论文中不会不提)。所以,该地动仪模型的验震功能实际上并没有经过真实地震的检验。
 
今人具有张衡所没有的物理学、地震学知识和现代工艺,动用了这么多的人力、物力、精力,也还无法实现地动仪的验震功能,不能不让人怀疑张衡的地动仪是否管用。《后汉书·张衡传》认为它是管用的,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地动仪的机关发动,但是人们并不觉得地在动,京师(洛阳)的学者都怪它乱报,几天后信使来了,果然在陇西发生了地震,于是大家都佩服它的巧妙,从那以后皇帝就让史官记载地动发生的方位。
 
但是这个记载很成问题。按《后汉书·张衡传》所说,地动仪建成于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张衡卒于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在此期间,《后汉书》只记载发生过一次陇西地震,那就是永和三年(公元138年)的地震。一般认为地动仪检测的就是这次地震。但是《后汉书·五行志》说得很清楚,这次的陇西地震在京师是有感的,破坏很严重,“裂城廓,室屋坏,压杀人”,京师学者不会对地动仪的机关发动感到奇怪,与《张衡传》的故事矛盾。可见地动仪检测的不可能是这次地震。
 
于是地动仪新模型的设计者提出新说,认为地动仪检测的是更早一点的另一次陇西地震,是阳嘉三年十一月壬寅(公元134年12月13日)的汉阳(现在的天水)地震。但是对这次地震《后汉书》并无记载,是设计者根据几处文献牵强附会地推理出来的。《后汉书·顺帝纪》记载阳嘉三年十一月壬寅司徒刘崎、司空孔扶被免职,袁宏《后汉纪》更详细地说是因灾异被免职的,清朝学者惠栋《后汉书补注》引《鲁国先贤传》称司空孔仲渊在阳嘉三年因地震被免职,于是设计者认为在阳嘉三年十一月壬寅发生了一次正史漏载的地震,导致两名高官被免职。明确提到地震的《鲁国先贤传》是已失传的晋人编写的野史,不足为凭。事实上,《后汉书·周举传》提到司徒刘崎是因为旱灾被免职的,而不是因为地震。
 
即便《鲁国先贤传》记载可信,那么它也没有说地震的发生地,又如何证明就是《张衡传》中说的陇西地震呢?地动仪新模型的设计者从张衡《四愁诗》里找依据,里面提到:“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坂长。”便认为是在思念汉阳发生的地震。这就更莫名其妙了。《四愁诗》是一首写相思的诗,有政治寓意,但没有任何能够与地震扯上关系的描述。除了“我所思兮在汉阳”,还有“我所思兮在泰山”、“我所思兮在桂林”、“我所思兮在雁门”,非要把它说成地震诗,难道在泰山、桂林、雁门也都发生过地震?其实张衡不过是用泰山、桂林、汉阳、雁门来代表东南西北罢了。
 
从地动仪建成到张衡去世,《后汉书》共记载发生过8次地震,这些地震在京师全都有感,所以都不可能是《张衡传》说的地震。史书漏载了发生在外地的地震当然有可能,但是《张衡传》所说的陇西地震是在京师引起轰动的社会事件,没有留下佐证就不合常理了。所以更可能的是,那只是为了说明地动仪的神奇而编造的故事。也没有任何记载能够证明在张衡之后其地动仪起过作用。我们不必怀疑张衡曾经建造出一台叫候风地动仪的仪器,但是没有证据能够证明,也没有理由让人信服地动仪曾经发挥过验震的功能,它很可能和今人复原的那些模型一样,仅仅是个摆设。
 

2010-12-2 22:46:31 zxczxc0417 IP:
地震仪必须要能对微小时差有所反应,否则很难判断方向
[回复]
 
 
2010-12-2 18:40:13 匿名 IP:115.199.104.*
也不尽然,当年唐山地震,许多家都仿造简易地震仪,对微感地震还是很灵敏的。各类简易地震仪,都与张衡的差不多。当然,地表震动形式是多样的,是否能准确定反向,还有待证实。
[回复]
 
 
2010-12-2 14:41:44 匿名 IP:1.85.0.*
方舟之:从数点忘祖到欺师灭祖。
[回复]
 
 
2010-12-2 11:50:54 匿名 IP:115.156.198.*
方舟子,除了自己的失败的博士专业不懂,其他样样都懂,关键是有个好老婆和好后台,掌握了喉舌啊。
[回复]
 
 
2010-12-2 11:20:23 匿名 IP:210.77.95.*
引用:“我认为:这是一篇用科学方法来探索中国科学历史的文章,不要单从“打假”这个角度来评说方舟子这篇论文。长期以来,我国古人就开始用科学方法与手段来探索、监测、乃至预测地震这种自然灾害,而地动仪就是这种愿望与不懈努力的代表。由于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地震的监测和预报至今仍然非常困难,所以,即使地动仪被证明只是一个摆设,但该仪器的设计理念、方法和途径是科学的,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科学智慧。方舟子这篇文章只是一种历史的探索,要从科学的角度来阅读和理解这篇文章。”

你说的对,但方舟子好像是在以打假的口气来写这篇文章的,看了不舒服。
[回复]
 
 
2010-12-2 11:16:25 匿名 IP:202.127.20.*
置疑地动仪的声音早就有了。方舟子并不是第一人。这个所谓的地动仪是现代人王振铎造出来的(他还造了个不会转的“司南”,一起出现在我们的历史书中),几十年来它一直不能象传说中的那样工作,每次演示都得靠工作人员把铜球用棍子捅下来才行。这个谎言早就有人指出了,只是他们的声音太小。我们的教育啊!
[回复]
 
 
2010-12-2 11:00:15 匿名 IP:114.255.80.*
方无聊:

NatureScience的东西,10年后还有多少"真理", 何况1000年后?
[回复]
 
 
2010-12-2 10:56:41 匿名 IP:114.255.80.*


这个方舟子,真理的卫道士,装得令人恶心!!!
[回复]
 
 
2010-12-2 10:19:16 xiqingchen IP:
我认为:这是一篇用科学方法来探索中国科学历史的文章,不要单从“打假”这个角度来评说方舟子这篇论文。长期以来,我国古人就开始用科学方法与手段来探索、监测、乃至预测地震这种自然灾害,而地动仪就是这种愿望与不懈努力的代表。由于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地震的监测和预报至今仍然非常困难,所以,即使地动仪被证明只是一个摆设,但该仪器的设计理念、方法和途径是科学的,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科学智慧。方舟子这篇文章只是一种历史的探索,要从科学的角度来阅读和理解这篇文章。
[回复]
 
 
2010-12-2 10:01:16 匿名 IP:122.205.4.*
张衡能够在那个时候发明地动仪显然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当然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衡量。
[回复]
 
 
2010-12-2 9:57:56 匿名 IP:116.53.253.*
在当时,认为地震是天地震怒而倾斜,采取滚珠因为倾斜活动干扰而吐出龙口的思路,属于有见解的。
但是,要说用来报告(不是预测)地震,是不可能的,因为要震动到什么样的状况,那滚珠才会吐出啊?以当时的技术发展水平,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即便以现在的工艺水平而言,要让微小的地震波震动产生吐出效果,准确的判断方向和强度,也基本是个难题。
[回复]
 
 
2010-12-2 9:47:16 匿名 IP:210.77.94.*
引用:“引用:“打假打邪了,开始挖祖坟!”

这个地动仪误导了多少代人了!不该打吗?”

误导你什么了?史书本来就良莠保存,真假难辨。我也怀疑地动仪的真正价值,但做方舟子的这种工作只不过是阿Q的“茴香豆”罢了。你是不是也对阿Q知道茴香豆的写法不止一个充满了敬佩和尊崇?
[回复]
 
 
2010-12-2 9:26:20 zhgffj IP:
无聊的人,如果厉害自己真正去做个研究,社会欢迎评论,但欢迎正义正确评论。方博士请自重!!!
[回复]
 
 
2010-12-2 8:56:45 wulaoliu IP:
引用:“打假打邪了,开始挖祖坟!”

这个地动仪误导了多少代人了!不该打吗?
[回复]
 
 
2010-12-2 8:56:45 匿名 IP:202.120.49.*
想象不出来地动仪是怎么实现精度的。
[回复]
 
 
2010-12-2 8:31:43 匿名 IP:210.77.94.*
打假打邪了,开始挖祖坟!
[回复]
 
 
2010-12-2 8:08:41 匿名 IP:220.164.118.*
张衡的地动仪不是事前预报地震,而是试图预报发生了的地震。

古代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不能与今天同日而语。

地震发生后中央政府过了很久才知道,这对采取措施赈济灾民不利。

天灾人祸是中国封建社会朝代更迭的两代原因,张衡的地动仪对中央政府早日采取措施换回自然灾害对政权稳定造成影响是有积极意义,但它不是地震发生前预报地震的仪器。

方博士对张衡地动仪的理解是错误的。
[回复]
 
 
2010-12-2 1:34:12 匿名 IP:160.129.25.*
哎,居然有这样的人,无语! 既拿到美国二流学校的PhD,找分正经干净的工作还是有可能的,想不通为什么成天找他人的麻烦,严重怀疑是否拿了某些集团的钱.
[回复]
 
 
2010-12-1 22:09:48 liygmail IP:
古人的智慧杰作,至今也不一定都揭示,请别刻舟求剑
[回复]
 
 
2010-12-1 21:43:01 cysseufly IP:
这篇文章让人想起了"神医" 扁鹊,na也只是一个传说.
[回复]
2010-12-1 21:19:52 匿名 IP:114.255.218.*
打假打到张衡头上了,张衡不会找人报复
[回复]
 
 
2010-12-1 19:44:30 匿名 IP:202.114.127.*
应提倡百家争鸣,用事实说话,不要划定谁有没有资格。
[回复]
 
 
2010-12-1 18:19:01 匿名 IP:222.168.37.*
汉朝 -- 京师 ?这个京师是长安吗?
方先生化身历史学家啦...
[回复]
 
 
2010-12-1 17:42:37 匿名 IP:222.240.162.*
以这个选题做研究,接受世界顶级专家评审,在SCIENCE之类刊物发一篇高水平论文,相信的人一定很多。方先生,努力吧!
[回复]
 
 
2010-12-1 17:34:10 safeguard IP:
地动仪就算真的在地震时有反应,那也不具备人们迫切需要的“预报”功能
目前还是做好防震措施和防震知识教育是正道
[回复]
 
 
2010-12-1 17:02:20 匿名 IP:221.239.197.*
地动仪这东西现在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其真的发挥过作用 后汉书中的记载极有可能是杜撰或者夸张的
[回复]
 
 
2010-12-1 16:35:45 匿名 IP:114.98.247.*
古人的智慧不是你方某某能够复原的!我们应该相信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所以建议您以后尽量不要写这些无聊的东西,因为你只知道皮毛而深入了就什么都不懂
[回复]
 
 
2010-12-1 15:51:57 匿名 IP:210.82.107.*
捍卫常识,建设理性,追求信仰。
[回复]
 
 
2010-12-1 15:21:34 匿名 IP:211.68.243.*
2010-12-1 14:57:10 zzupc IP:
无聊的方某某
=====
说说,说什么就有聊了?给点有聊的,行不?
[回复]
 
 
2010-12-1 14:57:10 zzupc IP:
无聊的方某某
[回复]
 
 
2010-12-1 14:55:23 lqingh506 IP:
太无聊了
[回复]
 
 
2010-12-1 14:54:53 匿名 IP:210.76.200.*
应该说,地动仪没有预测地震的功能,这一点难道还有疑问吗?
[回复]
 
 
2010-12-1 14:30:40 匿名 IP:119.6.96.*
古今都打
[回复]
 
 
2010-12-1 14:17:58 匿名 IP:222.240.165.*
方舟子对于文献的选择和取信是难以接受他的论点的,如果对地动仪复原模型进行百度搜索的话,不难发现早在2002年国内就有人就指出了“关于张衡地动仪的历史证据,冯锐告诉《北京科技报》,文字上并不像外界所传的仅在南北朝的范晔《后汉书·张衡传》中才能够找到,其实在《后汉书·顺帝纪》中也有文字记述。更令人震惊的是,早在东晋的袁宏的《后汉纪》以及西晋时的司马彪的《续汉书》中都有对张衡地动仪的记载”。以方的风格来看,只选择《后汉书》来反驳,用心太明显了。
[回复]
 
 
2010-12-1 13:39:19 匿名 IP:58.240.128.*
考古
[回复]
 
 
2010-12-1 13:24:49 匿名 IP:219.234.148.*
只是大众那么认为,其实真实性就难说了,或许地震专家早已将这个古时候的地震仪认为是虚构的了
[回复]
 
 
2010-12-1 13:22:54 aq22 IP:
方以为自己啥都懂,想成为全能专家吗?
[回复]
 
 
2010-12-1 13:21:09 刘伟 IP:
就事论事,这个较真的好,就是国人还不习惯
[回复]
 
 
2010-12-1 13:18:15 匿名 IP:121.8.210.*
比较同意
[回复]
 
 
2010-12-1 13:06:34 匿名 IP:113.142.17.*
又来装王八了…
[回复]
2010-12-1 13:06:27 匿名 IP:202.127.20.*
凡事都怕较真的。
[回复]
 
 
记录总数:41 总页数:3 当前页:3 <<<[1][2][3]>>>
 
 
 

 

 

学者牛丰年 发表于 2010-3-13 19:28:30
分类:瞎说│查看评论:9 │ 浏览:3225   打印    推荐给朋友   此文已经入选科学网精选博文精选     

 
王志新“老院士”像孩子般冒傻气
 
 
刚看到有条博文很搞笑:
 
王志新谈院士“多栖”:不是票子驱动就是面子驱动
 
 
要俺说啊,王志新委员早在40多岁的时候就当了院士,当了所长,虽然现在也不老,50后的,但“士龄”也不短了,所以称他为老院士把。
 
遗憾的是,他仍然傻气得可爱,像皇帝新装里的孩子,说没有看到那美丽的服装。
 
谁不知道有啊相当相当多的院士们都这样走穴和多栖啊,尤其是那个被新语丝点名的双频院士第一人并带动一个多栖院士产业发展的偷税院士***啊。
 
看来,清华园的世故并没有洗去王老院士的童心,怪不得他做不久CAS的所长呢!
 
 
 
原文:
 
王志新委员谈院士“多栖”:不是票子驱动就是面子驱动
 
  
 
院士“走穴”现象,不是因为票子就是因为面子。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新3月10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评论了当前出现的院士“多栖”怪现象。
 
  
2008年两院院士大会的官方信息显示,全国有中科院院士699人、工程院院士719人,两院总计1418人。据教育部统计,两院院士中将近4成是高校教师。以此计算,任教于高校的院士约为550人。可记者仅把27所高校自己宣布的院士数量简单相加,就算出了500多位。
 
  
一些院士在几家单位身兼数职,已是学术界公开的秘密。实际上,身为中科院院士,王志新委员自己就接到不少高校发出的担任双聘教授的邀请。有高校表示,我们这里非常重视院士,如果能够请到的话,“可以提供一栋小别墅”。 
 
 
王志新婉拒了很多这样的差使。原因很简单: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干好那么多事儿,也很难给各个学校培养学生。
  
 
“这些高校不是利益驱动,就是面子驱动。”王志新委员说。比如有的院士调离原单位还挂着名,是原单位为了撑门面。
 
  
更多的单位争抢的不是院士,而是院士手中掌握的资源。“这跟我们资源分配的计划模式有关,院士在资源分配的时候能起很大作用,尤其是在某些重大项目评审中能起关键作用。利用院士的名义,也可以从政府部门争取资源。” 
 
 
因此,高校聘请兼职院士虽然所费不菲,但只要请到院士,是能够得到“回报”的。可是,院士毕竟不可能把时间和精力平均分配。
  
 
教育行政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资源分配的行政化。”王志新说。
 
 
去年,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被揭发,他所在的课题组涉嫌学术不端的论文有14篇,其中,署有李连达姓名的3篇论文有造假问题。
  
 
李连达表示自己一无所知,并解释,浙大药学院院长只是自己的兼职,每年去的时间有限,每次去更是只有一天时间用来指导学生,而且还是集体开会的形式。
 
  
另据公开报道,李院士为浙大带来了上百万元的科研经费
 
  
中国工程院对这起事件的调查结果是:浙大科研合作者贺海波等人剽窃情况属实,浙大药学院兼职院长李连达负有疏于管理、教育不力、监管督查不严的责任。浙大校方随后也表示,不再续聘李连达。
 
  
王志新委员认为,解决院士“多栖”问题,是教育去行政化的一方面。教育去行政化,不仅是官位去行政化,关键是资源分配的去行政化。要让那些“挂名”院士不能给单位带来利益,说不上话,算不得数。
 
原春琳 张国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02656
* 本文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与科学网无关。
本文关键词: 王志新,兼职,院士,多栖
相关文章: [转载]矿物学家叶大年院士谈“怎样当好研究生”
[转载]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聆听杨福家院士
两院院士强力支持《科技导报》发展
著名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崔尔杰逝世
沉痛悼念施履吉院士
著名细胞生物学家施履吉院士逝世
杨福家院士演讲笔记
中国要不要发布《中国院士质量报告》
我国力学界再失一位领军人物——崔尔杰院士
最新揭密:戴汝为先生为什么早在1991年就成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
当前推荐数:8    推荐人: Nichy chrujun boxcar zuozw zlyang liudongyang firefive 周济  
[1] 标题:
发表评论人:wonsure [2010-3-14 22:45:33]   
主要是资源,官位也是资源
[2]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酒醒了 [2010-3-14 22:57:16] ip:116.69.219.*  

你老兄为何不说明白呢?

郝院士似乎很像啊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5816

[3] 标题:
发表评论人:chnweiwang [2010-3-15 6:29:50]   
没有这样的孩子气,那就永远是和谐一片,歌颂盛世华丽新装了
[4]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liuyan [2010-3-15 9:56:16] ip:118.213.76.*  
王某人什么也没有搞出来,之所以当上中国院士,很大程度上是邹承鲁老先生的帮忙。
[5]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路过 [2010-3-15 11:23:51] ip:222.35.82.*  
没人说风气会更坏!!!
[6] 标题:
发表评论人:firefive [2010-3-15 15:51:06]   
发表评论人:[游客]liuyan [2010-3-15 9:56:16] ip:118.213.76.*
王某人什么也没有搞出来,之所以当上中国院士,很大程度上是邹承鲁老先生的帮忙。

这东西真要究起来,又有几个院士搞出了点真玩意?
[7]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唐山老农 [2010-3-16 9:10:34] ip:124.16.128.*  
我也做个孩子,王院士映射的是郝柏林先生。郝先生是多栖的领头人
[8]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感想 [2010-3-16 10:24:06] ip:219.142.241.*  
听说去年院士大选,郝就站出来说一个科大要评院士的人。这个人身兼职多个地方,到底在哪工作?如果真是这样,郝确实不地道。
[9] 标题:
发表评论人:weimin09 [2010-3-16 10:54:21]   
郝有两个孩子且都在美国,听说一个是去做生意了还有个当记者了。估计都是自掏腰包去的吧。估计父亲替孩子们挣钱,所以造成现在的多栖吧?也难怪这边要照顾孩子另一边还要照顾老婆情绪。唉做院士真难啊
记录总数:9 总页数:1 当前页:1 93[1]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8395-389611.html

上一篇:科网群英烩No.0040 郝炘 科学 民主 自由 诚信 媒体 打假 真相
下一篇:科网群英烩No.0110 李维 科学网三言两拍 镜子大全之 说地震预报
收藏 IP: .*| 热度|

2 杨正瓴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8: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