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我们读书涉略少,就不会发现书之间的联系,其实他们都在交流,只是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叙述方式,下面我就来举一些例子吧。
阅读列夫˙托尔斯泰花了十年时间写成的作品«复活»第三部第二十八章,作家引述了«新约全书 马太福音» 第二十一章第三十三节到第四十节:〔耶稣说:〕你们再听一个比喻。有个家主,栽了一个葡萄园,周围圈上篱笆,里面挖了一个压酒池,盖了一座楼,租给园户,就往外国去了。收果子的时候近了,就打发仆人,到园户那里去收果子。园户拿住仆人,打了一个,杀了一个,用石头打死一个。主人又打发别的仆人去,比先前更多;园户还是照样待他们。后来打发他的儿子到他们那里去,意思说,他们必尊敬我的儿子。不料,园户看见他儿子,就彼此说,这是承受产业的。来吧,我们杀他,占他的产业。他们就拿住他,推出葡萄园外,杀了。园主来的时候,要怎样处治这些园户呢?他们说,要下毒手除灭那些恶人,将葡萄园另租给那按着时候交果子的园户。”
我们每个人来到世上,就不可能是园主,那么园主是谁呢?托尔斯泰认为我们派到世上是出于某人的意志,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这里某人是谁呢? 托尔斯泰没有告诉我们,我理解是超出个人意志的类似于神的。从这里,我们完全可以看到,作家的思想显然不及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我们人来到世上,并不是出于什么人的意志,我们活在世上的意义,全部靠我们赋予。怪不得,托尔斯泰具有伟大的人道主义,但是人性的解放却不是积极的,是妥协的,有时是无奈的。
当重温这章节时,我自动联想起韩国拍摄的电影«寄生虫»,难怪乎,该电影获得奥斯卡奖,说是寓言式的故事,原本中心思想也没有超越马太福音关于园长与仆人的叙述。
最近,又看到贾平凹«暂坐»,我还没有阅读,通过一些介绍,我想是不是也可以联系到园长与仆人的故事呢?是不是也是寓言式的叙述呢?
我们来到世上,不是园长,那么是谁呢?从宏观上来说,我们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园长,那么谁是园长呢? 我认为是善与正义的力量。那么我们既然不是园长,是不是仆人呢?如果我们听从了善与正义的引领,我们在自己的小园子里便是主人,但在宏大的世界里,我们是仆人。不知道我这样理解,是不是协调了存在主义与托尔斯泰的思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3 15: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