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来看到过不少各个地方人才引进的政策,多是给租房、购房补贴,在医疗、子女入学方面提供方便,这些福利少则数万,多则数百万,恨不得要把所有头有脸的人都请来。但事情就是禁不住细想,这里面的逻辑很是滑稽。
作为精英阶层,学术大牛,企业高管,自然都是各地争抢的重头戏,给带上各种大师的高帽,然后数十上百万的生活补贴,但问题是,大佬往往都是七位数的年薪,你这数十上百万的生活补贴对他们来说根本就是画蛇添足,这岂不是拿着普通纳税人的钱去补贴给高收入人群,变成穷人养富人的把戏?而对年轻人,尤其是硕博士,再加上名校出身的本科生,辅以各种“名校英才入XXX”的名头,把公共性住房,但凡地方能给的交通、教育、医疗等统统奉上,让这个群体除了有租房、购房补贴外,还能被特权的光芒笼罩着。
地方政府的逻辑在于,尽可能地引所谓的“人才”来工作。相比同龄人,往往这些“人才”都就职于政府,事业单位,国企、研究所或其他高科技行业,若是他们在这个地方都要需要地方政府的“照顾”,那谁又来照顾“人才”之外的更底层的大多数人?若是“人才”都不能在这个地方自食其力,那又如何被定为“人才”的?到底是“人才”出了问题,还是生活的土壤出了问题?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方官员还是应该对症下药,而非创造出一个特权群体,带来这样滑稽的社会不公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7 20: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