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稀薄气体动力学》之希尔伯特第六问题
吴雷 2022-11-13 11:38
玻尔兹曼方程和纳维-斯托克斯-傅立叶(NSF:Navier-Stokes-Fourier)方程分别在介观和宏观尺度上描述气体系统的演化,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数学家和力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实际上,最早的宏观方程由麦克斯韦于1866年从弱形式的玻尔兹曼方程推导出,但是仅仅针对麦克斯韦分子,即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距离的五次方成反比; ...
个人分类: RGD|2257 次阅读|没有评论
《稀薄气体动力学》之玻尔兹曼方程的推导及基本性质
热度 2 吴雷 2022-10-17 17:56
这学期给南方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稀薄气体动力学》课程,现将课堂内容整理如下,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气体动理论.pdf
个人分类: RGD|2987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稀薄气体动力学》专著出版
吴雷 2022-10-15 10:40
稀薄气体动力学是空气动力学的一个分支。气体密度很低 /系统尺度很小时,气体分子离散特性开始显现,流体力学中的连续介质假设(应力仅跟当地的应变及其时间变化率有关)不再适用(如图1),研究这种气体流动规律的学科就是稀薄气体动力学,在航天器再入大气层、微机电系统、页岩气开采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因 ...
个人分类: RGD|268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南方科技大学吴雷课题组研究助理教授、博士后、研究学者招聘
吴雷 2019-8-2 23:53
一、 招聘类型 1) 研究助理教授 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 2) 博士后: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规定,博士后入站必须满足两条硬性规定: 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 ...
个人分类: RGD|10648 次阅读|没有评论
九月报告总结
吴雷 2017-9-30 18:31
九月份造访了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山西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中心,和北京大学,报告总结如下。 https://mp.weixin.qq.com/s/XpFTXgMMukIl8E4VAqpzPA 报告内容可在 ResearchGate主页 上下载。
个人分类: RGD|4171 次阅读|没有评论
稀薄气体的热效应:光驱石墨烯还是热驱石墨烯 (四)?
热度 5 吴雷 2015-7-3 06:16
下面我们计算克努森力如何随玻璃管中气体压强的变化而变化。我们考虑流动达到稳态时的克努森力。 首先,如果管内气压小于0.1Pa,则气体处在自由分子流区域,上文给出的理论公式仍然适用,克努森力随着压力的减少而线性减少。 如果管内气压增加,则气体进入过渡流区甚至滑移流区。此时, 稀薄气体的行为可以通过数 ...
个人分类: RGD|7126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5
稀薄气体的热效应:光驱石墨烯还是热驱石墨烯 (三)?
热度 9 吴雷 2015-7-1 06:15
下面定量分析南开大学石墨烯热驱动的可能性。 首先,实验真空管气体压强接近0.1Pa,空气分子平均自由程为65毫米。选取石墨烯直径10毫米为流场特征长度,则克努森数为6.5。这意味着气体几乎处在自由分子流区域(free-molecular flow regime),即气体分子之间的碰撞基本可以忽略。气体主要跟石墨烯表面和真空管内壁碰撞 ...
个人分类: RGD|6770 次阅读|12 个评论 热度 9
稀薄气体的热效应:光驱石墨烯还是热驱石墨烯 (二)?
热度 3 吴雷 2015-7-1 04:18
克努森泵不但可以人造,在自然界也广泛存在,比如前面提到的多孔介质。我们把眼光放到太阳系,有一个独特行星,其地表砂石形成一个巨大的抽气系统,日光照射下稀薄气体可使其表面飞沙走石。 这个行星就是火星。 火星大气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平均温度零下五十五度,空气压强不到地球地面压强的百分之一。因此气体分子平 ...
个人分类: RGD|5742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3
稀薄气体的热效应:光驱石墨烯还是热驱石墨烯 (一)?
热度 5 吴雷 2015-6-30 06:58
稀薄气体动力学研究中,克努森数(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与流场特征尺度之比值)是重要参数。地面大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为65纳米,远小于一般宏观物体尺寸,因此基于连续介质假说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与实验基本相符。随着克努森数的增加,气体分子的颗粒性越来越明显,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中的牛顿粘性定律和傅立叶热传导定律不再 ...
个人分类: RGD|9793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3 1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