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研究父辈平辈或者晚辈

已有 2306 次阅读 2022-8-16 07:57 |个人分类:学术现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对人物研究对象的选择,是选择父辈、平辈还是晚辈呢?平视还是俯视呢?

       选择研究对象,自然要看兴趣点和把握的难易程度。父辈,尤其是已经作古的,资料相对较多,人物基本定型,研究起来有其便利之处。不方便的是,资料的真伪,无法向人物自身求证。核对资料方便正是研究平辈、晚辈的优越之处。当然,平辈、晚辈的前景没有限定,写出的文章、结论,可能过上若干年就与时俱进了。

        以大地测量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为例,比如研究方俊、陈永龄的学术思想,比如研究许厚泽、宁津生、许其凤等的学术思想,还比如研究魏子卿、陈俊勇学术思想,都可以写出像样的文章。可惜的是,正面研究它们学术思想的论文,不算多。以及出版这些大家的论文集,为学术思想研究提供了便利。

       曾经担任许其凤学术秘书的丛佃伟教授(原来在信息工程大学任职,现在航天工程大学航天信息学院任职),在2022年1 期《导航定位学报》期发表论文,研究了许其凤学术思想[1]可以期待,后续的同主题(研究对象)研究论文会不断涌现出来。

  当然,“父辈学者“的概念,仅仅以年龄来界定,有其不完善之处。

  据我所知,对于平辈文学人物莫言的研究,军艺教授张志忠、朱向前可谓范例。这三个文学人物,恰好我都拜会过、偶遇过。张、朱、莫的著作也都曾经读过。有趣的是,我是先看张志忠评论莫言的文章,后读莫收录于《小说月报》上的《红高粱》的。

  研究平辈人物,可以平等交流,可以及时核对事实。极端的例子是—— 朱向前、莫言,是军艺的同班同学。把同学作为研究对象,需要眼光、也需要勇气。事实说明,朱、张两位评论家的眼光、前瞻性是”毒“的。朱教授,曾经将莫言、周涛、朱苏进列为新军旅作家“三剑客”,专门写论文,以四万字的篇幅进行研究。

  不妨类比一下,当今大地测量、重力测量与导航界,可不可以遴选出一组”三剑客“进行追踪研究?可不可以花三十年,进行聚焦、研究?50后学者,不妄加评论。作为六零后,我觉得60/70/80年代出生的学者中,剑法娴熟者,何止三人?值得研究的,大有人在。

  对于年龄比较接近的某领域学者的关注,可以积累相应的(学术思想)研究资料。年龄接近,没有”代沟“,沟通起来很方便,这是有利于提高研究效率的。

  研究晚辈人物,需要伯乐精神,需要慧眼识人。后起之秀,会如何发展,过了一二十年、三四十年,是不是仍然具有追踪和研究价值?也是非常考验研究者的”功力“的。

   研究晚辈人物,似乎有提携之意,也是一种善意的流露。

  

***********************************************************

                                                  参考文献

[1]丛佃伟.“避短扬长”思路开展科研攻关创新实践——许其凤院士学术思想侧记[J].导航定位学报,2022,10(01):130-134.DOI:10.16547/j.cnki.10-1096.20220119.

摘要:科研工程设计工作中通常会采用"扬长避短"的思路,"有利条件"摆在突出位置,而容易忽视或弱化"不利条件"。以"避短扬长"的科学研究思路为出发点,强调在科研工程设计中,突出"不利条件"的分析,优先考虑避开短期内无法解决的客观条件限制,首先"避短",然后再"扬长"。最后通过许其凤院士科研生涯中的四个典型科研工程,验证"避短扬长"科研思路的学术价值。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5-1351332.html

上一篇:也谈科学精神
下一篇:封面上的大地测量学家(1)
收藏 IP: 114.64.232.*| 热度|

6 张晓良 郑永军 尤明庆 李宏翰 王启云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