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nte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center SAXS, Zeta Potential

博文

屠老师获诺贝尔奖杂谈

已有 2661 次阅读 2015-10-7 07:40 |个人分类:思考|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诺贝尔奖, 中医药, 个人主义, 屠呦呦, 院士体制

恭喜屠老师获大奖。她为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作出了如此大的贡献。我不喜欢新浪上这样一篇文章的题目“屠呦呦真的需要这个诺贝尔奖吗?”,虽然他的意思也是说拯救生命更重要。获奖就是好事,大好事。获奖本身也是对屠老师成就的一种肯定。为什么要把拯救生命与获奖对立起来呢?

 

个人还是集体

很有意思的是,中国强调集体主义,合作精神反而大大弱于强调个人主义的西方。因为强调集体,所以在集体中的地位反而更加重要(领导才能做主),为此就要钻营,突出自己,贬低他人。

屠老师成功的一大原因是因为权威们都在牛棚里,只有小辈上。而且当时适合钻营的都去搞革命去了。所以青蒿素的提取的成功,是因为集体主义的弱化。否则以当时药物权威的眼光,不会有这样的提取方案,屠老师的方案即使提出,也很可能被枪毙。但毛左们就此说获奖是毛的功劳。如果这样,希特勒的贡献更大(关押驱逐科学家,组织军事攻关)。

就全是屠老师一个人的功劳?这就是文革语言了。谁的成功都有前人、同行、下属的贡献,都有环境运气成分,在这里就不辩了。

获奖与传统中医药

研究与中医药的关联性在于:屠老师是搞中药的;疟疾工作组在选药时,考虑了中药方案。青蒿素是从可以作为中药的原料中提取的。除此之外,与中医药并无关联。因为中药是绝不会考虑这样化工的提取方式,中医也不会这样下药治疗。

有人说获奖将毁灭中医药。这倒是很有可能。以现在的功利心,中医药本来就充斥着西医元素(如:在中成药中添加西药成分)。注意,用充斥而不用融合是因为做这些事的人只是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不是在中医的立场上的改进。获奖后,这种功利心必将极大的加强。本来投入中药研发的资金,将转移给植物成分提取这一西药课题。

毁灭倒未必是坏事。以“做不如抄”的原则,西药研发在中国根本就没有前途(航空就是不如航天,民品就是不如军品。机械电子就是不如石油)。只有中药,没得抄,反倒多少搞了一些研发。另外,先进国家搞药物研发大多是化工出身,西药的制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化工过程。而中国搞药物研发是学药理的,基本不懂化工。获奖将大大促进中国药物研发从药理向化工发展。当然这些促进主要是对西药研发,只不过会忽略矿物提取而专一在植物提取。

对中医药也是有好处的。中医药的最大弊病,就是没有发展。浴火重生,恐怕是中医药在彻底沦为保健手段前唯一的机会。据说中国真正厉害的几位中医,反而是西医出身。屠老师也是懂西药的。

获奖是对院士体制的拷问?

中国的科研体系有很多弊病,包括院士的评选。偏偏获得诺贝尔奖的大家没评上院士这件事本身,不证明院士体制的弊病。

每个奖项,包括伟大的诺贝尔奖,都有其偏重的方向。诺贝尔奖偏重于发现、发明。发现可以是伟大的,但在科学上未必水平就高。中国目前的问题是功利心太重,如果真要就获奖这件事去改变院士体制,可以预见,弊病将更大。不幸的是,这件事很可能会发生的。也算获奖的一份副作用吧。

应该反思的反而是:为什么中国人总是需要洋伯乐?中国的事情好不好,总要看洋人的脸色呢?在中国搞科研,要留洋的,而且洋导师的知名度还要高。中国人评学位要看在洋期刊上发表了多少文章(而且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搞得洋人自己都要抵制这些期刊)。能不能功夫在诗内,不管什么出身,真的去看看别人的实际水平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487846-926059.html

上一篇:我们能不能珍惜天才?
下一篇:春节-中国人对美好幸福的诠释
收藏 IP: 36.58.27.*| 热度|

5 李世春 许培扬 蔡小宁 戴德昌 xiexmb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4: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